第193章 我國封建社會~南北朝時期5
字數:3311 加入書籤
南北朝樂府民歌
2、《木蘭詩》—2)
注釋:
1、木蘭詩:最早著錄於梁、陳間釋智匠所撰《古今樂錄》,題為《木蘭辭》。本篇選自宋朝郭茂倩qian欠音)編的《樂府詩集》“橫吹曲辭”。
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間敘事詩,一般認為是北朝時期的作品。
2、唧唧:歎息聲。
3、木蘭:民間傳說中的女英雄,未必實有其人。 當戶織:對著門織布。
4、機杼zhu柱音):機,指織布機。 杼,織布機的梭子。
5、惟:隻。
6、何所思:想的是什麽。
7、憶:思念。
8、軍帖:征兵的文書、名冊,亦泛指軍中的文告。
9、可汗ke han克寒音):古代我國西北部少數民族對君主的稱號。 大點兵:大規模地征兵。
10、軍書:征兵的名冊。 十二:極言其多,非確指,與下文的“十年”、“十二轉”、“十二年”情形相同。
11、爺:指父親,與下文的“阿爺”同。
12、為:為此指代父出征)。 市:買。 鞍馬:泛指馬和乘馬用具。
13、韉jian煎音):馬鞍下的墊子。
14、轡pei佩音)頭:馬籠頭,亦泛指駕馭牲口用的嚼子和韁繩。
15、旦:早晨。一作“朝”。 辭:告別。
16、濺濺jian煎音):水流激射的聲音。
17、黑山:即殺虎山,蒙古語為阿巴漢喀喇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東南。 至:一作“宿”。
18、燕山:即燕然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杭愛山)。 鳴:一作“聲”。 啾啾jiu鳩音):馬叫聲。
19、戎機:軍機,指戰爭。
20、度:過。
21、朔shuo數音)氣:北方的寒氣。 金柝tuo拓音):即刁鬥,銅製,形狀似鍋,有柄和三隻腳,容量相當於鬥,白天作炊具,晚上當作打更用的器具。
22、鐵衣:鐵甲戰袍,即鎧kai凱音)甲,古代軍人的護身服裝。
23、天子:即上文的“可汗”。
24、明堂:天子用來祭祀、接見臣子、選拔人才的廳堂。
25、策勳:記功。 十二:非確數,極言其多。 轉:次,等,每升一等為一轉。
26、賞賜:一作“賜物”。 強:用於量詞之後作有餘講。
27、問所欲:問她)要求什麽。
28、尚書郎:尚書省當時管理國家政事的機關)的侍郎官名)。
29、千裏足:指駱駝、馬等代步之物。
30、兒:女兒自稱。
31、郭:外城。 扶將:扶持,攙著。
32、紅妝zhuang莊音):古代稱女子的妝飾為紅妝。 理紅妝:梳妝打扮。
33、霍霍:磨刀聲。
34、著:穿。
35、鬢:原指臉旁靠近耳朵的頭發。古代詩詞中常泛指整個頭發。 雲鬢:像雲一樣柔美的頭發。
36、帖:同“貼”。 花黃:古代婦女臉上的一種裝飾,用花紙剪成圖案貼在眉間。又說,六朝以來,女子有黃額妝,在額間塗黃。
37、火伴:同伍的士兵。當時規定若幹士兵同一灶吃飯,所以稱“火伴”。
38、撲朔:跳躍貌,一說爬搔。 迷離:眯著眼,一說是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鬆的毛遮蔽的樣子。
39、傍bang棒音)地走:貼著地麵跑。
3、《敕勒歌》
原詩: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釋義:
本篇選自宋朝郭茂倩《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據《樂府廣題》說:“其歌本鮮卑語,易為齊言。”史稱北齊神武高歡)使斛律金唱敕勒歌,後又譯為漢語。
這首詩以27個字描繪出我國北方遼闊、蒼茫的草原奇景,反映了當時遊牧民族的生活環境,和牛羊的繁盛,令人神往。
這首詩不僅言簡意賅,而且風格質樸、剛健,“能發自然之妙”《碧雞漫誌》),音調渾壯,一氣貫注,千百年來膾炙人口。
注釋:
1、敕勒川:川:平原,敕勒:種族名,是匈奴族的後裔。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北部)。敕勒川:指敕勒原來居住的平原地帶。一說,係河流名。
2、陰山:山脈名,在朔州北邊,起自河套西北,綿亙於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內興安嶺相接。
3、穹qiong瓊音)廬:氈帳,俗稱蒙古包。
4、見:同“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