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我國封建社會~隋唐時代35

字數:3659   加入書籤

A+A-


    杜甫的作品
    2)《兵車行》
    原詩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裏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戶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複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釋義
    這是反對唐玄宗黷武戰爭的一首政治諷刺詩,也是杜甫最早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品。可能作於751年。
    《通鑒?卷二百一十六》記唐玄宗天寶十載,“夏,四月,壬午,劍南節度使鮮於仲通討南詔蠻,打敗於瀘南。
    時仲通將兵八萬,……進軍至西洱河,與南詔王戰,軍大敗,士卒死者六萬人,仲通僅以身免。楊國忠掩其敗狀,仍敘戰功。……
    大募兩京及河南,北兵以擊南詔;人聞雲南多瘴癘,未戰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應募。楊國忠遣禦史分道捕人,連枷送詣軍所。
    舊製,百姓有勳者免征役,時調兵既多,國忠奏先取高勳。於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聲振野。”
    有人認為詩即為此事而作。也有人說,詩中征夫所述往事和所訴的時事,都屬與吐蕃交兵的情況。
    唐朝戰爭十分頻繁,抽丁拉夫,生離死別的情形,也就成為極普通的現象。因此這首詩具有深刻的典型意義,不一定為某一曆史事實所局限。
    全詩分兩段,首段摹寫送別的慘狀,是紀事,第二段傳達征夫的訴苦,是紀言。由於是客觀的具體的描寫,讀後如身臨其境,分外親切,所以感染力極大。
    譯文(參考)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弩備在腰。
    爹娘妻兒齊相送,塵埃彌漫鹹陽橋。
    牽衣頓足攔路哭,哭聲震天衝雲霄。
    路旁過客詢行人,人言抽丁入伍繁。
    或自十五守北河,乃至四十耕西田。
    去時裏正為裹頭,歸來發白仍戍邊。
    邊庭血流如海水,武皇開疆意未止。
    漢家關中外廣地,田園荒蕪生荊棘。
    縱有壯婦把田耕,莊稼長得亂不齊。
    善於苦戰之秦兵,被驅如同犬與雞。
    長者雖有詢問意,役夫豈敢訴冤屈?
    且看今年之寒冬,關西士卒未得息。
    縣官急迫催租稅,何處可出租與稅?
    方知生男非好事,反是生女更為妙。
    生女尚可嫁近鄰,生男埋沒隨荒草。
    青海邊戰死亡多,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含冤舊鬼複,天陰鬼哭聲啾啾!
    注釋
    1、行樂府歌曲的體裁之一。
    2、轔轔車行聲。 蕭蕭馬鳴聲。
    3、行人行役的人,即征夫。
    4、耶同“爺”。 鹹陽橋即西渭橋,在鹹陽縣西南十裏,橫跨渭水,為當時由長安通往西北的必經之路。
    5、幹衝犯。
    6、點行按照名冊順序抽丁入伍。 頻頻繁。
    7、十五、四十均指年齡。 防河在黃河以北設防。 營田即古代的屯田製,平時種田,戰時作戰。唐時也廣為采用。
    8、裏正裏長。 與裹頭替征丁裹頭巾,表示征丁年幼,與上文“十五”呼應。
    9、武皇漢武帝。這裏借指唐玄宗。 開邊用武力開拓疆土。 “意未已”猶言“野心未止”。
    10、漢家指唐朝。 山東指華山以東之地。唐朝潼關以東有七道,共217州,這裏約據成數說“二百州”。但詩中實際指關中以外的所有地區。 荊杞荊棘、枸杞野生灌木。這裏描寫田園荒蕪的景象。
    11、無東西指莊稼長得雜亂不堪,行列不整。
    12、秦兵關中兵。
    13、長者征夫對杜甫的尊稱。 役夫征夫自稱。
    14、且如就如。 休停止征調。 關西卒即指這次被征入伍的秦兵;一作“隴西卒”,則指駐戍在隴西的士兵未得遣還。
    15、信知確知。 比鄰近鄰。 重男輕女是舊時代一般的社會心理,這裏寫因戰死而造成的反常現象。
    16、青海頭即青海邊。原為吐穀渾之地,唐高宗時為吐蕃所占,以後數十年間和吐蕃的戰爭大都在這一帶發生,唐軍死亡很多。 啾啾古人想象中鬼的嗚咽聲。 末四句是征夫的繼續申訴,以申述“生男埋沒隨百草”句意。
    喜歡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穿越曆史,從遠古到現代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