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ai 心理療愈師,撫平戰爭創傷
字數:3005 加入書籤
新世界的重建如火如荼,城市煥發生機,科技日新月異。然而,在物質廢墟被迅速抹平的同時,戰爭在人們心中留下的創傷,卻並未隨之消散。
失眠、焦慮、恐懼、應激障礙……無數親曆戰爭的人,包括士兵和平民,都在默默承受著無形的痛苦。
傳統的心理幹預手段,麵對如此龐大且複雜的群體性創傷,顯得杯水車薪。
就在這時,一種新型的“醫生”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ai 心理療愈師。
這是未來智能在蘇晚晴主導的 ai 公益部門推動下,結合“風 ai”的情感理解能力、龐大的心理學數據庫以及先進的虛擬現實技術,開發出的全新解決方案。
歐洲,某戰後重建社區心理服務中心。
一位名叫卡爾的老兵,正坐在一個舒適的房間裏,戴著輕薄的 vr 眼鏡。他曾是一名坦克駕駛員,在“暗影”之戰中目睹了太多慘烈的場麵,戰後患上了嚴重的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夜不能寐,時常被噩夢驚醒。
此刻,他眼前的景象並非狹小的房間,而是一片寧靜的湖畔。陽光溫暖,微風和煦,耳邊傳來舒緩的引導語,聲音溫和而富有磁性。
“卡爾,放鬆……你現在很安全。告訴我,你看到了什麽?”
這個聲音,來自 ai 心理療愈師“聆心”。它沒有實體,卻能通過分析卡爾的生理數據心率、皮電反應等)和語言模式,精準把握他的情緒狀態。
“我……我看到……” 卡爾的聲音有些顫抖,vr 眼鏡中的畫麵開始根據他的情緒反饋, 巧妙地進行切換。原本寧靜的湖畔,遠處隱約出現了戰場廢墟的影子,但非常模糊,並且被一層柔和的光暈包裹。
“聆心”沒有強迫他回憶,而是引導他:“那隻是過去的影像,像褪色的照片。你現在在這裏,在安全的湖邊。感受陽光的溫度,聽聽水波的聲音……”
通過 vr 場景的構建和 ai 的精準引導,“聆心”幫助卡爾在安全的環境下,逐步麵對、處理那些創傷記憶,而不是被它們淹沒。
與此同時,在另一個房間,一個失去孩子的母親,正在“聆心”的陪伴下,通過全息影像,與根據她記憶和描述生成的、栩栩如生的孩子虛擬形象進行“對話”。
這不是為了製造幻覺,而是 ai 采用的一種名為“空椅子療法”的變種,幫助這位母親梳理情緒,表達未曾說出口的愛與告別,最終達成內心的和解。
除了個體化的 vr 療愈,ai 心理谘詢服務也通過各種終端普及。
任何人都可以匿名接入“聆心”係統,進行實時的文字或語音谘詢。ai 能夠 7x24 小時在線,提供耐心、專業、且絕對保密的心理支持。
它能理解傾訴者的痛苦,分析問題的根源,提供個性化的建議和放鬆訓練,甚至能在識別到自殺風險時,第一時間聯動相關機構進行幹預。
起初,人們對 ai 能否勝任心理療愈工作持懷疑態度。
“冷冰冰的機器怎麽可能懂人的感情?” “跟 ai 說話?太奇怪了吧!”
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成功案例湧現,懷疑逐漸被認可和感激取代。
相比人類心理醫生,ai 療愈師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絕對耐心與保密: 它不會疲憊,不會帶有個人偏見,能永遠保持耐心傾聽,並且嚴格遵守保密協議。
全天候可用: 隨時隨地提供服務,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製。
個性化方案: 基於大數據和個體情況,能生成最高效、最匹配的療愈方案。
消除病恥感: 很多人不願向人類袒露內心創傷,但麵對 ai,他們更願意放下防備。
《全球戰後心理健康白皮書》發布,數據顯示,在 ai 心理療愈係統普及的地區,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發病率顯著下降,民眾幸福感指數明顯提升。
“ai 不僅能重建我們的家園,還能治愈我們的心靈。” “感謝林神,感謝未來智能,科技真的可以向善!” “我的兒子終於能睡個好覺了,‘聆心’救了我們全家!”
網絡上,類似的評論隨處可見。
林風看著這些報告和評論,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這正是他創辦未來智能,發展 ai 技術的初衷之一——不僅僅是追求更快、更高、更強,更是要讓科技服務於人,提升人類的福祉,彌補世界的創傷。
ai 心理療愈師的成功,再次證明了科技向善的巨大潛力。
當然,挑戰依然存在。關於 ai 能否真正“共情”、過度依賴 ai 是否會削弱人類自身的情感能力等討論也從未停止。
但無論如何,在這個新世界的黎明,ai 正如一道溫暖的光,照亮了無數被戰爭陰影籠罩的心靈,幫助他們重新找回內心的平靜與力量。
喜歡重生高三:科技霸主歸來請大家收藏:()重生高三:科技霸主歸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