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該動真格的

字數:4204   加入書籤

A+A-


    楊坤龍聽了朱萍說的話,他一臉的懵然,看了看朱萍,又看了站在門外的林嘯虎書記,不知道到底發現了什麽事,尤其是朱萍那詭異的神態,讓他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
    他剛想要向朱萍問個明白,誰知她個鬼丫頭卻急匆匆地溜出了房門,回頭還給她做個鬼臉,更是讓楊坤龍如墜霧中。
    房間經過朱萍這一收拾,頓時淨明了許多,楊坤龍這才滿意地坐回到辦公椅上,回頭向外麵站著林嘯虎道“林書記,進來坐吧!您剛才說有事急著要找我商量,到底是什麽事呀,快說出來我聽聽!”
    林書記這才又重新坐回到布沙發上原來那個位子,他長歎了一聲,這才憂憂地開了口,道出了事件的原委。
    原來,接上級有關部門的指令,農場迎來了一場深刻的變革。過去一直采用的事業單位管理模式即將被全新的企業管理模式所取代。而這一變革的時機似乎也頗為湊巧,因為農業局剛好迎來了一位新上任的局長。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這位局長大人顯然也不例外。他雷厲風行地貫徹執行上級的指令,毫不含糊,一絲不苟。在一次重要的會議上,他著重強調了農業局下屬各個農場必須嚴格遵循上級指示精神,切實落實執行改革措施。
    這位局長大人的決心和態度讓人印象深刻。他明確表示,改革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每個農場都要積極適應新的管理模式,摒棄舊有的觀念和做法。他強調,隻有這樣,農場才能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會議上,局長大人詳細闡述了改革的具體步驟和目標,要求各個農場製定詳細的實施方案,並定期向上級匯報進展情況。他還鼓勵農場的領導和員工們積極參與改革,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共同推動農場的發展。
    這場改革對於農場來說既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機遇。在新的管理模式下,農場將麵臨更多的市場競爭和經營壓力,但同時也將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和發展空間。
    農場的領導和員工們都深知這一點,他們紛紛表示將全力以赴,積極配合局長大人的工作,確保改革順利進行。
    這位局長嚴肅地指出,農場要想實現長遠發展,就必須深入推進改革,特別是農場機關內部,必須堅決清理多餘人員,果斷削減那些因人設崗的單位,徹底破除機構臃腫、人浮於事、華而不實的工作作風。
    他毫不避諱地點名批評道:“良種場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據我了解,下麵的群眾反映強烈,真正的國家幹部其實隻有區區七到八個人,但是機關管理人員卻多達二十多人!這簡直就是一種嚴重的資源浪費!很多人整天無所事事,卻照樣領著工資,這讓廣大群眾如何能不心生怨氣?這種狀況實在是讓人難以容忍!”
    接著,局長將目光轉向林嘯虎,鄭重地說道:“林書記啊,您作為單位的一把手,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和使命。您有義務也有能力將這項改革深化下去,給廣大群眾一個滿意的交代!”
    盡管這位新來的局長並沒有對林嘯虎書記進行過度嚴厲的批評和指責,但在如此眾多的人麵前,在如此重要的大會上公然點名,這無疑給了林書記一記沉重的耳光,甚至比直接打臉還要令人難堪和痛苦。
    回到單位後,他就更加犯難了,這是他的一個心病。麵臨著當前農場經濟十分匱乏的壓力,退休人員工資都無法正常發放的狀況下,他也想到削減目前機構臃腫,人員過分膨脹的不合理現象。
    但他遲遲就是下不了這個狠心。他聽楊坤龍講,這已經是個遺留很久的老大難問題。前界陳老書記就想下決心解決這件事,可由於阻力太大,當時的陳有良場長又極力反對,所以這項工作就暫時擱置了起來。
    等到林嘯虎接手農場書記後,他也認清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可就在這個張口,縣裏一位分管農業的縣委副書記找到他“小林呀,我有個外甥,是農村的,我想把他安放在您那裏,等時機成熟,我再把他調出去。”
    林嘯虎心中不樂意,但他也沒有辦法,官大一級壓死人,隻好點頭答應。心想,您這不是給我出難道嗎?我正要裁員減負,您倒要在這個時候塞人進來,我的這項工作不是就無法做了嗎!
    而這隻是個開始,隨後縣委組織部的秦副部長也找到他,要求把他的一個姨家表妹安置到良種場來。他又不好拒絕,秦部長曾是他的頂頭上司,以前也沒少關照過他。他不但不好拒絕,反而欣然接受,這不又被安置了一個人進來。
    他的計劃完全被打亂了,還裁減人員,裁減個屁呀,這邊說裁減,那邊還增加。這不是打自己的嘴臉嗎?林嘯虎也偃旗息鼓了。從此就不再提這件事了。
    而這次到了非提不可的關鍵時候了,他就像躲進了風箱的老鼠,兩頭都受氣。不改革,上麵交不差,群眾麵前也交不了差。改吧,人情關係複雜,動了誰都會成為冤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難怪他會吃不下,睡不著,嘴巴上長泡泡呢!
    當林嘯虎書記把他的憂慮說給楊坤龍聽後,他這才完全明白原來是這麽件棘手的事,使的林書記進退兩難。
    楊坤龍也眉頭皺了起來,心裏暗叫不好,精減機構這事兒,往往意味著有人要丟飯碗。
    楊坤龍很清楚目前農場的情況。雖然改革開放了,農業上分田到了戶,其它行業也實行了責任製承包,但農場場部內部卻依然存在著吃大鍋的現象。
    甚至比以前更為嚴重,下麵各項指標都落實到了明處,承包者都有了自己的主動權,根本不需要過去計劃經濟時代那麽多的管理人員去指手劃足了。
    而這些指手劃足的管理人員一來是那個時代的產物,二來都是通過有頭有臉的人物安插進來的,能進場部機關拿薪水的人都不是等閑之輩。
    良種場前身原本是省農業廳直接管轄的下屬單位,後權力下放至地區農業局直接管轄,再後來下放至縣農業局直接管轄。雖然身份一級一級降低,但至今它的隸屬性質還是農業事業單位。
    正因為這事業單位的名頭,使的不少人打起了他的歪主意。因為他有幾個不像,一不像農民;農村農民得自己管自己,另外還的上交公糧;每年養得豬還得上購食品公司,完成了上購任務才可以自由宰殺。
    而農場農工,雖然也種田,但是由場部統一計劃,統一管理,不用上交公糧,更不用向食品公司上購生豬,自供自給。
    二不像是城市居民,又不像是農村農民。就連戶口本都在紅藍兩者之間有所不同。當時國家普遍通用的居民戶口,吃的是居民糧。農業戶口,吃的是農業糧,而良種場是國營農場,吃的是定銷糧。
    這定銷糧就在這兩者之間,它沒有居民糧值錢,但又比農業糧吃香,介於兩者之間。所以很多有權勢的人都看中了其中的緣故,把一些農村的農民都安插到農場來。
    畢竟上個定銷糧戶口相對比上居民戶口容易的多。再給弄個照顧安插在場部做管理人員,既有權勢,又不用種田,還能照月領工資。這又既不像工廠的工人,又不像機關的幹部。
    正因為上述原因,場部機關一年又一年,隻有增沒有減。管理人員實際比國家幹部人員反倒多幾倍。就良種場目前正式幹部不過七八個,而管理人員則有二十多人。
    而就在林嘯虎書記上任之後,他自己還親手接納了兩個人進來,一個是縣委分管農業副書記的外甥,一個是組織部副部長的姨表妹。
    當時因這事坤龍還差點和林書記鬧翻了。林書記反複做坤龍的思想工作“領導找到我,我也是沒辦法,除非你不想幹了,得罪了他們就等於得罪了閻王爺。”
    坤龍當時堅決不同意,反複強調,良種場機構臃腫,人浮於事,工資都發不下去了,還這麽進人,這不是瞎搞。群眾意見最大的就是場部機關吃閑飯的人太多,每次下次收繳上交利潤時,職工都忿忿不平,都以這個為事,不願上交利潤。
    還是礙於坤龍的麵子才勉強答應,再這樣下去,坤龍也會感到無能為力。這是一塊毒瘤,早就到了應該刮去這塊毒瘤的時候,但每一屆領導都下不了這個殺手。以至於現在這個瘤子越來越大,已經病入膏肓了。
    該到了必須要大動手術的時候了。
    喜歡山澗影竹的新書請大家收藏:()山澗影竹的新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