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外匯局和中央銀行

字數:3891   加入書籤

A+A-


    1739 年元旦,太和殿內,香煙嫋嫋,燭火搖曳,鎏金大柱威嚴聳立。
    滿朝文武身著朝服,文東武西,整齊排列,一片莊嚴肅穆。
    禮部尚書楊名時率先出列,儀態端莊,聲音洪亮地開始匯報:“啟奏陛下,過去一年,科舉諸事順遂,得益於陛下在殿試中增設天文地理等實用科目,文風學風為之一新。
    此外,地方官員利用《中華日報》取得的收益興辦了諸多新式學堂,這些學堂不僅教授經史子集,更開設天文、地理、格致等實用課程,為國家培育實用之才。”
    稍作停頓,楊名時繼續稟道:“選派至英吉利、法蘭西、荷蘭、西班牙的留學生亦學業良好,定期將見聞心得傳回國內。”
    弘曆聽完,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讚許,溫和說道:“此番科舉革新,成效顯著,禮部上下功不可沒。
    海外求學之路艱難,傳朕旨意,令駐外公使務必多加留意,全力保護好我朝學子,不可讓他們受到任何欺辱與傷害。”
    話音剛落,戶部尚書海望腳步匆匆,快步上前,雙手將奏本展開,腰杆彎成恭敬的弧度,啟奏道。
    陛下,經初步核算,過往一年田稅收入2600萬兩,商稅2100萬兩,關稅1500萬兩,鹽稅900萬兩,雜項300萬兩。
    外貿司組織的商隊盈利800萬兩,再加上安南國賠款200萬兩,總計8400萬兩。
    而支出方麵,官員俸祿2900萬兩,各地災禍頻發,賑災用去600萬兩,修建水利花費300萬兩。
    因出兵安南花費900萬兩,加上日常軍備開支,軍費支出3100萬兩。
    收支相抵,去年結餘1500萬兩。國庫前年存銀2500萬兩,扣除去年各項開銷後,再加上此次結餘,今年國庫存銀可達4000萬兩 。”
    眾人聽聞海望的匯報,殿內先是一片死寂,旋即響起此起彼伏的驚呼聲。
    不少官員眼中滿是震驚,顯然沒料到過去一年財政收入竟有如此大幅提升。
    那些此前長期反對新政的頑固派,此刻臉上一陣白一陣紅,神色複雜。
    其中,一位年邁的禦史雙手不自覺地攥緊朝服下擺,嘴唇微微顫抖,目光中滿是難以置信。
    新政推行之初,他曾多次上書諫言,言辭激烈地反對商業改革,認為有悖祖宗成法,如今事實擺在眼前,讓他一時語塞。
    反觀支持新政的官員,個個麵露喜色,難掩自豪,新任的戶部侍郎蘇琦意氣風發,胸膛挺得筆直,低聲對身旁同僚說道。
    “我就說新政利國利民,看看如今的國庫,這便是最好的證明!”
    弘曆將眾人的反應盡收眼底,神色平靜,緩緩抬起手。刹那間,原本議論紛紛的太和殿瞬間安靜下來。
    “此番財政增收,是諸位共同努力的結果。但切不可滋生驕傲自滿之心,須知居安思危,方能長久。”弘曆目光如炬,掃視著殿內群臣,聲音低沉有力。
    “當下,廣州、福州等通商口岸,西洋貨幣如潮水般大量湧入,在民間交易裏,這些外幣的泛濫,不僅攪亂了貨幣市場,致使糾紛頻發,更讓朝廷稅收大受影響,百姓也苦不堪言。
    這就如同一把高懸的利刃,隨時可能斬斷我大清繁榮的根基。”
    說到此處,弘曆微微頓了頓,負手而立:“今日,朕想聽一聽諸位的見解,究竟該如何應對這一難題,穩定貨幣市場,保障民生與稅賦?”
    張廷玉率先出列,身姿筆挺,雖兩鬢斑白,卻精神矍鑠,聲音沉穩有力:“陛下,臣以為當務之急,是設立專門的貨幣監管衙門。
    該衙門可負責查驗、管控流入的西洋貨幣,規定兌換比率,避免外幣隨意哄抬物價,擾亂市場。同時,在各通商口岸派駐專員,監督貨幣交易,確保市場有序。”
    海望緊跟其後,雙手抱拳,神色恭謹:“陛下,張廷玉大人所言極是。此外,可加大對本土貨幣的鑄造與投放,增強大清銅錢、銀票的市場影響力,降低民間對西洋貨幣的依賴。
    還能對使用西洋貨幣進行貿易的商戶,適當提高賦稅,引導他們采用本國貨幣交易。”
    鄂爾奇上前一步,略作思索後啟奏:“陛下,除管控和引導外,宣傳也必不可少。
    可通過《中華日報》,向百姓普及貨幣知識,揭露西洋貨幣的潛在風險,鼓勵民眾優先使用本國貨幣。
    再者,我們可與西洋各國商議,簽訂貨幣兌換協議,規範雙邊貨幣往來,從源頭減少貨幣亂象。”
    弘曆靜靜地聆聽著,目光在三位重臣身上依次掃過,隨後緩緩踱步。殿內氣氛凝重,眾人皆屏氣斂息,等待著皇帝的回應。
    片刻後,弘曆停下腳步,開口道:“三位所奏,各有可取之處。
    張廷玉的監管之策,可迅速穩定市場秩序,海望的貨幣投放與賦稅調節,能從經濟層麵削弱外幣影響,鄂爾奇的宣傳與外交舉措,則著眼長遠,標本兼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弘曆微微一頓,負手凝思,旋即目光如炬:“朕決意新設兩大機構,外匯局和中央銀行。
    外匯局專司外幣兌換與外匯市場監管,把控外幣流通的每一個環節,杜絕暗箱操作與惡意投機。
    中央銀行統攬貨幣發行,靈活調控貨幣供需,穩固大清金融根基。”
    弘曆掃視朝堂,字字擲地有聲:“這兩大機構,關乎我朝金融穩定,由張廷玉牽頭籌備外匯局,海望、鄂爾奇牽頭籌備中央銀行!”
    三位大臣領命退下,滿朝文武見狀,紛紛跪地叩首,太和殿內香煙繚繞,鎏金大柱在燭火的映照下,閃爍著威嚴的光芒。
    數日後,養心殿。
    鄂爾奇和海望步伐匆匆,步入殿內,身後的工匠們手托雕花楠木托盤,盤中新鑄的錢幣泛著清冷且奪目的光澤。
    鄂爾奇撩起官袍,伏地叩首,聲若洪鍾:“臣等謹遵聖諭,選派巧匠,引入西洋鑄幣之法,精心打造出這批新幣。
    新幣在設計、材質與工藝上均融入諸多獨到匠心,確保難以被偽造。”言罷,他微微抬手,示意工匠將托盤呈上。
    弘曆身著明黃朝服,緩緩起身,邁著沉穩有力的步伐,走到托盤前。
    細細審視著新幣,新幣正麵中央,運用西洋立體雕刻技法,將弘曆的側麵頭像刻畫得栩栩如生。
    頭戴皇冠的弘曆氣宇軒昂,麵龐線條剛勁,目光深邃而睿智,仿佛俯瞰著天下蒼生。
    上方“中華四年”四個大字,筆鋒剛勁,鐫刻得極為精細,新幣背麵,兩株交叉的嘉禾舒展挺立,稻穗飽滿,象征著農業豐收與國家富足。
    上方“壹元”字樣清晰醒目,邊緣環繞的精致珠圈,更是增添了幾分莊重與華麗。
    喜歡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請大家收藏:()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