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清英聯姻
字數:5643 加入書籤
                    乾清宮內。
    隨著最後一份奏章批複完畢,心情大好的弘曆,決定前往皇家文淵閣,在書海墨香間放鬆身心。
    “小李子,擺駕文淵閣!”弘曆起身,明黃龍袍隨風飄動,腰間玉佩叮當作響。
    弘曆的貼身太監李玉立刻尖聲回應:“嗻!奴才這就安排。”說罷,一路小跑,引領弘曆走出養心殿。
    穿過悠長的宮道,眾人來到文淵閣,文淵閣飛簷鬥拱,氣勢恢宏,朱紅宮牆莊嚴肅穆,在繁茂古樹的環繞下,更顯古樸典雅。
    弘曆負手沿著荷池漫步,李玉緊跟其後,連大氣都不敢出,時刻留意著周圍的動靜。
    就在這時,閣內傳來一陣朗朗的吟詩聲,清脆悅耳且字正腔圓。弘曆心中好奇,抬眸望去,隻見固倫和敬公主拉著路易莎公主,正與大學士梁詩正一同從閣內走出。
    路易莎公主一襲鵝黃色改良旗裝,將她高挑的身材勾勒得淋漓盡致,一頭金發鬆鬆挽起,斜插著一支翡翠簪子,藍眼睛宛如深邃的湖水。
    當她的目光觸及弘曆的那一刻,整個人瞬間怔在原地,心中掀起驚濤駭浪。
    在遠渡重洋之前,她曾聽聞東方帝王神秘而威嚴,原以為是一位麵容冷峻、不苟言笑的君主形象。
    可眼前的弘曆,竟有著超乎想象的俊朗外表,舉手投足間散發的王者之氣,讓她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
    “皇阿瑪!”固倫和敬公主老遠就歡快喊道,拉著路易莎公主快步走到弘曆麵前,屈膝行禮。
    路易莎公主這才回過神來,臉頰微微發燙,跟著盈盈屈膝,行了一個標準的旗禮,用略帶羞澀的漢語說道:“中華皇帝陛下,今日能在此拜見您,是路易莎的榮幸。”
    弘曆微笑著看向路易莎公主,眼中滿是讚許,說道:“公主來我大清兩年有餘,漢語說得這般地道,想必下了不少功夫。”
    這時,梁詩正上前一步,恭敬地行了一禮,大聲匯報:“陛下,路易莎公主天賦極高,且勤奮好學。
    這兩年多來,不僅熟練掌握了漢語讀寫,對詩詞歌賦、經史子集也鑽研頗深。
    就拿前幾日來說,她觀園中雪景,寫下‘雪落宮牆映月寒,瓊枝玉樹舞闌珊。清輝灑落三千界,疑是仙庭玉宇間’,詩中意境獨特,用詞講究,令人讚歎。
    在經史學習上,公主對《論語》《史記》等典籍理解深刻,時常能提出獨到的見解,連臣都深感佩服。”
    弘曆聽後,滿意地點點頭,帶著眾人步入文淵閣。閣內書架林立,經史子集琳琅滿目,散發著淡淡的書墨香氣。
    弘曆隨手從書架上取下一本《詩經》,笑著問路易莎公主:“公主既對詩詞感興趣,這《詩經》中的篇章,想必有所涉獵?”
    路易莎公主臉頰微紅,目光有些躲閃卻又忍不住看向弘曆,落落大方地回應:“回陛下,梁大人曾悉心講解過《詩經》。
    像‘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描繪出女子出嫁時的美好場景,充滿了生活氣息與祝福之意,讓人過目難忘。”
    眾人來到閣內寬敞的露台,李玉早已指揮宮女擺好茶具,宮女們動作嫻熟地煮水、泡茶,瞬間,嫋嫋茶香彌漫開來。
    弘曆端起茶盞,向路易莎公主介紹道:“這是我大清的龍井,外形扁平光潤,湯色嫩綠明亮,滋味鮮醇爽口,不僅口感絕佳,更有提神醒腦、養生健體之效。”
    路易莎公主接過茶盞,輕嗅茶香,淺抿一口,讚歎道:“這茶清香悠長,咽下後回甘無窮,和英國的紅茶截然不同,別有一番風味。”
    夕陽西下,天邊被染成瑰麗的色彩,餘暉灑在文淵閣的琉璃瓦上,與荷池波光相互映襯,宛如一幅絕美的畫卷。
    弘曆與路易莎公主就中英文化、習俗暢所欲言,路易莎公主時不時偷偷看向弘曆,心中的好感如燎原之火,熊熊燃燒。
    待天色漸暗,弘曆起身對李玉說道:“小李子,擺駕回宮,今日與公主一番交談,讓朕對兩國文化交流的前景更有信心了。”
    言罷,在李玉和眾人的簇擁下,朝著紫禁城的方向走去,而路易莎公主的目光,始終追隨著弘曆遠去的背影。
    幾日後,莊親王允祿聽聞弘曆在文淵閣與路易莎公主相談甚歡,心中頓時有了主意。
    回想起訪英期間,允祿深入英國的大街小巷、學府工廠,議會裏激烈的辯論,工廠中蒸汽機的轟鳴,學府內活躍的學術氛圍,都讓他深受觸動。
    回國後,允祿一心想要改變大清上下對西洋的偏見,他將訪英見聞編寫成《英吉利見聞錄》,刊印後在朝堂與民間傳閱。還在王府開設西學講堂,舉辦西洋器械、文化展覽。
    但以朱軾為首的守舊派,對西方事物全盤否定。朱軾乃飽讀儒家經典、深受程朱理學熏陶之人,一生以扞衛儒家正統、守護祖宗規製為己任。
    在朱軾心中,大清乃天朝上國,禮儀之邦,西方蠻夷文化如同洪水猛獸,不值一提。不僅在朝堂抵製允祿,還私下詆毀西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允祿一直尋找破局之法,弘曆與公主的會麵讓他看到希望。他覺得促成公主入宮,既能增進兩國邦交,也能為宮廷帶來新活力,打破眾人對西洋的偏見,為雙方交流合作創造機會 。
    這天,早朝結束,莊親王允祿瞅準弘曆心情不錯,便快步上前,拱手說道:“陛下,臣聽聞日前您在文淵閣與英國路易莎公主交談甚為融洽。
    公主不僅姿容出眾,且對我大清文化了如指掌,實乃不可多得的佳人。臣以為,若將公主納入後宮,一來可彰顯我朝海納百川的胸懷,二來兩國親上加親,商貿、文化往來必將更加緊密,借此打破朝中老頑固對西方的偏見,實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弘曆微微皺眉,沉思片刻,緩緩說道:“莊親王,此事事關重大,且容朕斟酌一番。皇家後宮不同於尋常,一言一行皆關乎國體,不可草率決定。”
    盡管如此回應,那日在文淵閣與路易莎公主交談的場景,卻不由自主地浮現在弘曆腦海中,公主靈動的藍眼睛和流利的漢語,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莊親王見弘曆並未一口回絕,心中暗喜,趁熱打鐵:“陛下聖明!不過,臣調查過,公主在英國便對我大清心馳神往,此次來朝,對陛下亦是傾慕有加。
    這門親事若能成,公主必定全心侍奉陛下,為後宮帶來新氣象,助力我朝與西方的交流。”
    弘曆未置可否,擺了擺手:“親王所言,朕記下了。你先退下,容朕細細思量。”待莊親王退下,弘曆陷入沉思,一方麵,莊親王的提議確實有道理,與英國聯姻能鞏固兩國關係,打破朝堂對西方的偏見。
    另一方麵,貿然納妃,恐遭朝中保守派反對,也可能引發後宮紛爭。
    幾日後,弘曆特意召開了一場禦前會議,參會人員不僅有軍機重臣,還包括六部尚書等人。
    待眾人到齊,弘曆目光如炬,掃視朝堂,開門見山地表明了自己的想法:“朕決定將英吉利路易莎公主納入後宮,借此增進兩國友誼,推動我朝與西洋的交流。”
    此話一出,朝堂瞬間炸開了鍋,朱軾氣得臉色鐵青,雙手微微顫抖。作為程朱理學的堅定扞衛者,在他心中,祖宗留下的禮儀規製如同不可逾越的天條。
    此刻聽聞弘曆要將蠻夷女子納入後宮,簡直是對祖宗的大不敬,對儒家綱常禮教的公然踐踏。
    隻見他快步衝上前,手指顫抖著指向弘曆,嘶聲喊道:“陛下!我大清列祖列宗向來視蠻夷如寇仇,您竟要將蠻夷女子納入後宮,這是對祖宗的大不敬!若您執意如此,臣寧願撞死在這金鑾殿的柱子上,也絕不讓這等辱沒祖宗的事發生!”
    禮部侍郎德通也跟著附和,聲音顫抖:“陛下,西方文化與我朝大相徑庭,公主入宮後,諸多禮儀規範難以契合,必定會淪為朝堂內外的笑柄,損害我朝威嚴啊!”
    宗人府塞爾赫也皺著眉頭,拱手進諫:“陛下,此舉萬萬不可,還望您收回成命!”
    麵對眾人的反對,弘曆龍顏震怒,猛拍禦案,“砰”的一聲巨響震得大殿嗡嗡作響。
    “夠了!”弘曆目光如電,掃視朝堂。
    “如今世界局勢瞬息萬變,西洋各國憑借工商貿易迅速崛起。我朝若再抱殘守缺,遲早會被他們欺淩。
    聯姻英吉利公主,不僅能締結邦交,更是我朝了解西洋、走向世界的契機。公主入我大清後,勤奮研習中華文化,已然能詩會賦,她的到來,隻會為我朝增光添彩!若再有誰膽敢以死相逼,阻礙我朝革新,休怪朕無情!”
    朱軾卻依舊冥頑不靈,紅著眼,聲嘶力竭地狂吼:“臣自幼熟讀聖賢書,深知君臣大義、祖宗規製。臣寧死,也不能看著祖宗基業毀於一旦!”
    說罷,朱軾像發了瘋一般,朝著殿內石柱衝去。隻聽“咚”的一聲悶響,朱軾額頭鮮血四濺,當場暈死過去。
    弘曆見狀,臉色鐵青,怒聲下令:“朱軾目無君上,擾亂朝堂,即刻革去官職,押入大牢!”
    在弘曆強勢表態下,部分大臣的態度開始轉變。莊親王適時站出來支持弘曆:“陛下聖明!此次聯姻意義重大,不僅能改善兩國關係,還能促進文化、商貿的交流,為我朝帶來新的機遇。”
    張廷玉上前一步,輕撫長須,朗聲道:“陛下,莊親王所言極是。如今西洋諸國發展迅猛,我朝與英吉利聯姻,恰是順應時代之舉,可開啟我朝與西方交流的新局麵 。”
    鄂爾泰緊接著出列,雙手抱拳:“陛下,這一舉措實乃高瞻遠矚。既能彰顯我朝開放包容的大國風範,又能借此契機,學習西洋之長,推動我朝進步。”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反對的聲音逐漸平息。弘曆趁熱打鐵,下令禮部即刻著手籌備納妃事宜,要求務必辦得隆重體麵,向天下昭示大清與西方交流的決心。
    禮部尚書楊名時領命後,麵露難色:“陛下,雖說此番納妃需彰顯我朝風範,但該有的禮儀不能少。公主身份特殊,來自異國,一些環節還需與英國公使溝通協調,以免引起誤會。”
    弘曆點點頭:“楊愛卿考慮周全,此事就由你全權負責!”
    隨後,弘曆又吩咐李玉:“小李子,你去傳旨給內務府,準備一份隆重而不失典雅的納妃禮物,切不可寒酸。再挑選幾名機靈、可靠的宮女,專門侍奉公主。若有差池,拿你是問!”
    喜歡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請大家收藏:()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