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民間捐款

字數:5071   加入書籤

A+A-


    盡管朝廷對東北天花疫情嚴防死守,消息卻還是像長了翅膀一般,在京城悄然傳開。
    起初,隻是街頭巷尾的幾聲低語,幾個眼神的交匯中透露出的擔憂,可不過短短一兩天,這消息就如野火般迅速蔓延,整個京城頓時人心惶惶。
    清晨,京城最熱鬧的集市,往常這個時候,討價還價聲、吆喝聲此起彼伏,可如今,攤位雖在,卻沒了往日的熱鬧勁兒。
    賣菜的張大伯,望著自己新鮮的蔬菜,歎了口氣,小聲對旁邊賣肉的王大叔說:“聽說東北那兒鬧天花呢,這病可厲害,會不會傳到咱京城啊?”
    王大叔皺著眉,把手裏的刀重重一放:“誰說不是呢,我這心裏啊,就跟揣了隻兔子似的,慌得厲害。”
    興隆糧行的孫老板,搓著雙手,滿臉算計地對夥計們說:“都給我聽好了,多囤些糧食,這可是發財的好機會!”
    德仁藥鋪的李掌櫃也在暗自盤算,吩咐手下:“把能收的藥材都收了,價錢高點也沒關係,不愁賣不出去。”
    沒幾日,米店、藥店門口就排起了長龍,人群擁擠嘈雜,大家你推我搡,都想多買點物資。
    “給我來五十斤大米!”
    “我要十副風寒藥!”
    貨架上的物資迅速被搶購一空。
    僅僅一周時間,原本一銀元能買一石大米,如今翻了五倍,尋常的風寒藥,價格也貴得讓普通百姓望而卻步。
    與此同時,謠言在京城肆意橫行。
    街頭的茶館裏,幾個人正圍坐在一起,神色慌張地談論著。
    “聽說了嗎?天花已經跟著商隊進了京城,就藏在那些小巷子裏!”
    一個尖嗓子的年輕人說得唾沫橫飛,旁邊一個老者搖著頭,歎了口氣:“還不止呢,我聽我家親戚說,東北那兒已經死了好多人,朝廷卻瞞著不告訴咱們。”
    這些毫無根據的謠言,如同催化劑一般,讓民眾的恐慌情緒愈發濃烈。
    養心殿內,氣氛壓抑得近乎凝固。
    戶部尚書海望、市場監督局曹文埴、反貪局田文鏡三人跪地,後背被冷汗浸濕,神色緊張至極。
    弘曆端坐在龍椅之上,眼神如利刃般冷峻,陡然怒聲質問道:“東北疫情消息走漏,如今京城物價飛漲,謠言肆虐,百姓人心惶惶,你們可知此事?”
    “臣等知罪!”三人異口同聲,聲音顫抖。
    弘曆強壓怒火,依次詢問應對之策,待三人小心翼翼陳述完畢,弘曆猛地一拍扶手,下令道:“即刻行動,務必雷厲風行!誰若再敢懈怠,心存僥幸,休怪朕無情!”
    隨後,市場監督局率先出擊,田文埴親自帶著各大稽查隊,氣勢洶洶地來到興隆糧行。
    看著市場監督局來人,孫老板強裝鎮定:“喲,田局長,什麽風把您給吹來了?”
    田文埴冷哼一聲:“少廢話,有人舉報你囤積糧食、哄抬物價,跟我們走一趟吧!”
    與此同時,其他違規商家也紛紛被查處,涉事商家不僅被施以頂格罰款,還被市場監督局在京城顯眼處張貼處罰公告,引得過往百姓紛紛駐足圍觀。
    戶部這邊也在緊張行動,戶部尚書海望親自指揮,組織人手將京城官倉的糧食源源不斷地平價投放到市場之中。
    還在京城的各個城區、主要街道增設售糧點,每日定時定量供應,百姓們看著堆積如山的糧食,心中的焦慮與恐慌漸漸消散。
    “太好了,終於又能買到平價糧食了!”
    “是啊,還是朝廷靠譜!”
    百姓們的臉上露出了安心的笑容,購糧時秩序井然。
    反貪局密探則悄然穿梭在酒樓、茶館,與形形色色的人攀談,收集線索,經過半個月的抽絲剝繭,果然發現不少官員為商家提供庇護,從中謀取私利。
    在田文鏡親自帶隊下,所有涉案官員被一網打盡,當消息傳出,整個京城一片沸騰。
    隨著市場監督局、戶部、反貪局行動起來,民間物價逐漸趨穩,可關於東北疫情的議論依舊甚囂塵上。
    大街小巷、茶樓酒肆,到處都是人們交頭接耳、憂心忡忡的身影,恐慌與不安如同厚重的陰霾,沉沉地籠罩著京城。
    弘曆知曉任由謠言肆意傳播將後患無窮,即刻指示中華日報刊發係列文章,詳實披露東北疫情態勢。
    中華日報的新任主編李文博接到任務後,當即召集報社最優秀的記者,開了一場緊急會議。
    “這次任務艱巨,我們要深入東北抗疫一線,把最真實的情況帶回來,讓百姓們了解真相,穩定民心,都明白了嗎?”
    李文博目光堅定地看著大家,中華社記者們紛紛點頭,眼神中透露出無畏與擔當。
    不久後,中華社知名記者王強和張悅一路上風餐露宿,曆經艱辛,終於抵達了疫情最嚴重的盛京府。
    街道上冷冷清清,偶爾能看到幾個戴著口罩、神色匆匆的行人,隔離點裏,醫護人員忙得腳不沾地,照顧著一個個病患。
    王強和張悅顧不上休息,立刻深入一線調查采訪,回到京城後,王強和張悅馬不停蹄地整理素材,撰寫報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報紙印刷工坊裏,一份份帶著油墨香的報紙被印刷出來,頭版頭條便是《東北抗疫實錄:眾誌成城,共克時艱》。
    報道著重介紹了太醫院最新研製的中華天花疫苗與消毒酒精,文章末尾寫道“當前東北同胞正遭遇苦難,盡管朝廷全力調配物資,但防疫物資依舊匱乏,懇請大家捐款捐物,共助東北同胞度過難關。”
    報道一經刊出,陳司成和徐壽等清華學子瞬間名震天下,成為百姓心目中的英雄。
    民眾被他們的智慧與拚搏精神所折服,二人的事跡一時間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焦點
    報紙最後的號召如星星之火,逐漸點燃了民眾的愛心與責任感,捐款捐物的熱潮悄然在京城興起 。
    軍機大臣鄂爾泰第一個站了出來,捐贈五萬銀元,戶部尚書海望則在工部內部召開了動員大會,在他的號召下,戶部的官員們紛紛慷慨解囊。
    緊接著,京城的士紳名流們也積極響應,德高望重的文壇耆宿王老先生,雖年事已高,身體欠佳,仍毫不猶豫地捐出家中珍藏多年的字畫用於義賣。
    他的學生前來勸阻:“老師,您這些字畫可都是寶貝啊,留著以後……”王老先生瞪了他一眼:“陛下教導我們,同胞有難,應主動幫扶,攜手共渡難關,凝聚華人力量。
    如今東北同胞深陷苦難,還談什麽以後!這些字畫能換來救命的物資,比什麽都重要!”
    京城富商們也不甘示弱,京城萬豐票號趙崇武,在自家的豪宅裏舉辦了一場小型的捐款儀式。
    趙崇武站在台上,誠懇地說:“我能有今日的財富,離不開朝廷的庇佑和百姓的支持,此時正是回報的時候,我決定捐出十萬銀元支援東北同胞!”
    台下的其他富商紛紛鼓掌,隨後也各自報出了捐款數額,你追我趕地為東北同胞獻上愛心。
    街頭賣菜的張大娘,將自己辛苦攢下的積蓄小心翼翼地用手帕包好,來到了捐款點。
    工作人員看著那皺巴巴的銀票,感動地說:“大娘,您這錢來得不容易,要不……”
    張大娘打斷他:“別囉嗦,俺雖然錢不多,但也想幫東北的鄉親們一把。”
    像張大娘這樣的百姓數不勝數,胡同裏的婦人們,將家中節省下來的生活物資仔細打包捐贈。
    就連私塾裏的孩子們,也拿出了自己的零花錢,稚嫩的臉上寫滿了堅定:“我也想為東北的小朋友們出份力。”
    隨後,中華日報將捐助者姓名逐一公布在報紙上,這一舉措在民間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當第一份刊登著捐助者名單的報紙發行時,大街小巷瞬間被搶購一空。人們爭相傳閱,手指輕輕劃過那些名字,眼中滿是敬佩與感動。
    “看,趙老板捐了這麽多!”
    “還有王老先生,那些字畫可都是他的心頭寶啊。”
    “這些普通百姓也了不起,雖然錢不多,但都是一片真心。”大家一邊看著報紙,一邊議論紛紛。
    這一消息就像是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徹底點燃了全國範圍內的捐款熱潮。
    各地民眾看到報紙後,紛紛自發組織捐款捐物,繁華商業街,人們排起長隊,踴躍捐款。
    偏遠鄉村的村口,村民們自發集合,壯漢扛著新收的糧食,老人抱著厚實棉被,眼神堅定,他們雖居鄉野,卻心懷同胞。
    短短一個多月裏,朝廷累計收到民間捐款500多萬銀元,各種物資不計其數,極大緩解了財政壓力。
    喜歡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請大家收藏:()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