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土地兼並

字數:3612   加入書籤

A+A-


    殿內軍機大臣齊呼“皇上聖明”。
    弘曆指尖叩擊著案上的密折,墨字間盡是“田畝兼並日盛”“豪強私占民田萬畝”。
    “朕推行新政,原望藏富於民,誰知竟成了豪強吞田的由頭!”弘曆抓起案上奏章重重摔倒地上。
    “國安局密探急報,河南、山東、安徽、直隸等地,豪強趁災年以‘代納糧稅’為名,吞並良田數百萬畝,逼得數萬農戶流離失所……”
    戶部尚書蘇琦猛然撲跪在地,官服下擺都因用力攥緊而微微發顫:"皇上推行減免稅賦,本是澤被萬民的仁政!如今這些蛀蟲竟敢上下其手,懇請聖諭,即刻派遣反貪局欽差,徹查各地田冊!凡與豪強勾連、舞弊弄權者,即刻鎖拿!以儆效尤!"
    弘曆臉色陰沉如鐵,沉聲道:"遠遠不夠!民間土地兼並積重難返,已是不得不改的時候了!"
    殿內空氣驟然凝固,眾人麵色驟變——自清初八旗圈地起,土地兼並便如附骨之疽,順康雍三朝雖屢頒禁令,卻因勳貴蔭庇、地方瞞報積重難返。
    內閣首輔張廷玉撩起蟒袍下擺,重重跪倒在地:“皇上息怒!土地兼並一事盤根錯節——各處官營田產近年漸次擴充,朝中顯貴、封疆大吏以俸祿購置田宅,積年累月頗具規模。
    江南巨賈把持漕運商道,所獲之資多置阡陌,地方豪族趁年景艱困,以通融錢糧為名,蠶食小民田業……此等情形牽涉甚廣,若驟然整飭,恐牽動多方,反生波瀾。"
    言罷,張廷玉將額頭重重貼向地磚,蒼老的脊背在燭光下微微發顫。
    兵部尚書傅鼐甲胄相撞,伏地叩首:“東北軍屯亦有將官私占屯田,麾下多是從龍舊部。若強行,恐生嘩變,還望皇上三思……”
    弘曆沉思良久,神色漸緩:"卿等所言,朕並非不知。隻是這土地兼並如蟻噬巨堤,今日不遏,他日必成大禍。"
    弘曆抬手揉了揉眉心,語氣裏帶著幾分疲憊。
    見皇帝口風稍緩,滿殿大臣暗暗鬆了口氣,方才弘曆拍案怒斥時,眾人連大氣都不敢出——這土地兼並積弊百年,若真雷厲風行一刀切,必然觸動滿朝勳貴根基,攪得朝野動蕩不安。
    張廷玉上前一步,高聲道:“臣鬥膽建議,在各地設立‘土地局’,選派清廉幹吏主持事務,專司核查田畝、追繳私占。
    同時,曉諭百姓,若有舉報豪強侵占田產者,經查屬實,賞銀百兩,並將所退田畝優先分配給無田農戶。
    如此,既能調動百姓之力,又可令豪強有所忌憚。”
    弘曆微微頷首,目光掃過殿內神色各異的群臣:"首輔所言極是,著令戶部即刻牽頭成立土地局,整合工部屯田署、太仆寺草場司等衙門職權,專司全國土地丈量、登記造冊、核查糾錯,以及田產交易備案諸事。"
    “皇上聖明!”群臣齊聲恭賀,緊繃的脊背終於微微放鬆。
    弘曆抬手輕撫腰間明黃絲絛,忽然冷笑一聲,語氣驟然轉冷:"不過,光靠丈量登記,治不了土地兼並的病根!"
    殿內溫度驟降,眾人剛鬆下的神色瞬間凝固。
    隻見弘曆指尖重重叩擊禦案:"另頒新令:田產三千畝以內維持現行稅政,三千畝以上者,田稅按五成征收!"
    這句話如驚雷炸響,殿內大臣踉蹌著扶住身旁立柱,五成稅賦意味著什麽?那些坐擁萬畝良田的勳貴豪強,除了三千畝繳納較低田稅外,其餘七千畝一半收成要充作稅銀,稍有災年便是血本無歸!
    未等眾人緩過神,弘曆繼續擲地有聲道:"土地局除既定職能外,更要統管天下官田,按市價收購民間超額土地!官田仍享稅政優惠,可租予無地農戶耕種——農戶若攢夠銀錢,隨時能以市價從土地局購買田產!"
    弘曆話音落地,殿內死寂如夜。
    張廷玉突然反應過來,這連環政令竟是要"引水入渠":重稅逼迫豪強售田,官府收購後轉為官田惠民,既斷兼並之源,又給百姓生路!
    張廷玉心頭大震,帶頭高呼:"皇上仁政!此乃利國利民的千秋之策!"
    群臣如夢初醒,山呼聲再起,卻比先前更多了幾分敬畏與驚惶。
    弘曆目光如鷹隼般掃過神色各異的群臣,沉聲道:"朕既頒新令,自當以身作則。
    蘇琦,你兼管內務府,即刻著手清查皇莊田畝,三日內將超出五千畝的部分全部掛牌出售,以為天下表率!"
    弘曆頓了頓,語氣稍緩:"朝中顯貴、封疆大吏,朕不做強求,可自願處置多餘田產。
    若選擇保留,便按新稅製足額納賦——"話音陡然淩厲,"但有瞞報隱匿、弄虛作假者,必以欺君之罪嚴懲不貸!"
    “臣遵旨!”戶部尚書蘇琦伏地叩首,聲音裏裹挾著不易察覺的顫意。
    弘曆看著殿內跪在地上的軍機大臣,恍惚間憶起前世史書裏的圖景。
    英倫三島的貴族揮舞圈地法案,將牧場化作紡織機台的轟鳴;明治天皇的丈量隊踏遍列島,讓田賦銀兩用蒸汽船運往西洋,那些打破土地桎梏的瞬間,無一不是帝國崛起的序章。
    弘曆又陸續交代了土地局人員選調、稅賦細則等十餘項細則後方才揮袖示意眾人暫退。
    傅鼐剛踏出殿門,便壓低聲音道:"皇上此舉恐怕要得罪大半勳貴,東北軍屯的將領多是當年隨龍入關的旗人後裔,若觸動他們的田產......"
    話音未落,張廷玉已抬手止住他。
    "皇上選定三千畝為界,便是算準了分寸。民間擁此等田產者,非富即貴,卻也掐住了兼並的七寸。"
    蘇琦攥著笏板的手微微發白,接話道。
    "可五成稅賦......那些世襲罔替的王府,還有江南鹽商們,怕是要將新政視作剜肉之刑。"
    蘇琦頓了頓,想起皇帝責令皇莊率先售地的旨意,後背又滲出冷汗——內務府賬冊裏,皇親國戚掛名的田莊何止百萬畝。
    張廷玉長歎一聲,袍袖掃過漢白玉欄杆:"諸位沒見皇上案頭的密折?河南流民已聚眾千餘,安徽佃戶抗租成風,土地兼並再不遏製,遲早要出大亂子。"
    張廷玉目光掃過眾人緊繃的麵孔,"皇上以皇莊為表率,又許以官田惠民,既得了民心,也給權貴留了轉圜餘地。
    隻是......"蒼老的聲音忽然沉下來,"這稅賦重壓之下,難免有人狗急跳牆,但願皇上的雷霆手段,能鎮得住這些牛鬼蛇神。"
    喜歡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請大家收藏:()穿越大清之我是乾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