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利益再分配
字數:3705 加入書籤
李承乾自己都有些驚訝,他竟然可以心平氣和說完這些話了。
從前想起這些事情,他麵上再怎麽雲淡風輕,心口也會有絲絲抽痛。
個人的思想還是有局限,當局者迷,他應該早些同老爸坦白他的過往。
如此,哪怕他被換回來,也不會有一開始那些啼笑皆非的事情發生。
“父親,那些事情臣都放下了,您還哭什麽啊?”
李世民聞言,哭的更厲害了。
李承乾隻覺得頭疼,不愧是史書蓋章,最愛哭的皇帝,沒有之一。
哭的實在鬧人,李承乾就講起了鳳翔軍的典故,李世民這才找到了些許安慰,哭聲漸小。
李承乾歎氣,皇帝愛哭,隔代遺傳給了李象,不知道李覺會不會被遺傳上。
一個老哭包哄起來已經很難受了,再來個小哭包。
老哭包他可以不帶個人感情,心平氣和的麵對。
小哭包是兒子,都不敢想他非要多穩定的情緒,才能穩住陣腳。
去宜春苑看秧苗,李世民十分願意。
但是,眼睛哭紅了,李世民不好意思出門,在甘露殿歇了半個多時辰,太陽已經完全落山。。
李世民想起那三方試驗田,神色十分凝重,“雜交出來的糧種,隻能種一次,朕多麽希望這些稻子帶來奇跡。”
李承乾道:“這個不可能,千年之後的高科技都做不到,何況是現在。
父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您何必同千年之後的時代較勁?
臣同您說那麽多,隻是想告訴您,千年後那個偉大的時代。”
李世民道:“高產量的農作物,於朝廷而言,實在是太重要了。沒有哪一個帝王,不希望王朝永固,國祚萬年。”
李承乾笑道:“有優質的糧種,並不能保證王朝永固。大唐不可能,往後任何一個朝代都不可能,
父親,死了那條心,活在當下,治理好眼下的朝廷,就是對後人最大的負責。”
李世民走過去,在李承乾身邊落座,“說一說,為什麽不可能?”
“父親這是在考臣?”
李世民點頭,“作為父親,你的答案無關緊要;作為君王,你的答案朕期待至極。”
李承乾思索片刻,“利益!每一次王朝更迭,表麵看是一家一姓的興衰,內裏則是利益的打破與重組。
王朝建立之初,利益散亂,皇族占有最大的利益,在利益上擁有較大的話語權,能夠對利益進行較為合理的再分配。
隨著王朝逐漸發展,士宦鄉紳利益捆綁越來越嚴重,從朝廷中央逐步滲透到道州縣,形成一個盤根交錯的利益整體。
這個過程,是潛移默化的,等到皇帝意識到的時候,已經是尾大不掉了,輕易動不得。
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麽王朝建立之初,位高權重的大臣說殺就殺,王朝建立個幾十年之後,想殺一個貪贓枉法的重臣,都畏首畏尾。
王朝建立之初,權貴的利益紐帶捆綁的不是很牢固,利益網鬆散,同朝廷抗衡的能力有限。朝廷可以進行分配,讓老百姓能夠獲取些許利益,保證老百姓的溫飽。
隨著利益關係網建成,士宦鄉紳的力量越來越強,朝廷可用於分配的利益越來越少,王朝上升期人口越來越多,僧多粥少的局麵會越來越嚴重。
皇帝也知道造成這種局麵的原因是什麽,可自古以來,坐天下的是皇帝,治天下的是臣。
所以,就算知道症結在哪裏,皇帝也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得過且過,眼睜睜看著帝國這個龐然大物走向衰落。
有一些皇帝,立誌高遠,剛好又能遇到變革的能臣,君臣一合計發起改革。
但是,一般情況,利益網已經形成,一個皇帝和幾個能臣,根本就沒有無力與天下士宦鄉紳抗衡。
弱勢些的皇帝,撐個幾年,就會在朝野的圍剿之中,铩羽而歸,改革以失敗告終。
強勢些的皇帝,以鐵血手段推行改革,卻又很難培養出一個同樣鐵血的繼承人。
最後的結果,新君上位,舊勢力卷土重來,為了維護統治,新君直接推翻上一任皇帝利國利民的改革,在史筆上將其定義為苛政。
皇帝不可能禁止官員之間相互通婚,迎來送往,選拔上來的人才需要老資曆的官員去帶,逢上災年,也不能去禁止官員士紳低價購買土地……
這些看似平常的事情,以利益為紐帶,慢慢的結網,到最後密不透風,欺上瞞下,壟斷權力和財富。
在廟堂之上,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在廟堂之外,富者連田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朱門之內,酒池肉林;朱門之外,餓殍遍地。
上位奢侈享樂,麻木不仁,下位饑寒交迫,無所寄存。
王朝走到這個地步,已經完全失去了利益再分配的能力。
老百姓求的,就是一個溫飽,不能滿足一定條件,這個朝廷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於皇帝而言,無用之人您留不下,於老百姓而言,無用的朝廷老百姓也容不下。
這個時候,有個政客出來振臂一呼,動亂四起,舊的王朝覆滅,新的王朝崛起。”
實話從來紮心,可現實就是很現實就是,李世民拊掌三聲,對這個答案很滿意。
“然後新的王朝重複舊王朝走過的路,等待下一次利益的打破與重組。”
李承乾點點頭,“均田製度被破壞產生流民,朝廷征召其中身強力壯得作為募兵,父親要李師傅訓練募兵,用職業軍人維護均田製度,保證府兵的戰鬥力。
府兵戰鬥力得到保障,又能延緩均田製被破壞的速度。二者相輔相成,哪怕最後均田製度被破壞,募兵也能頂替上府兵。眼下,這個組合暫時沒什麽問題。”
李世民笑道:“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朕能為後人做的盡量的做,盡全力不把麻煩就給他們。
遇到不可能解決的問題,朕也盡力留下一個較好的局麵。至於後人如何,大唐王朝最後會走向何方,就隻能聽天由命了。”
“是這個道理。”
李承乾起身告辭,這甘露殿之後沒事還是少來,陪皇帝吃飯就算了,還要負責哄人,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