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馬周喊你加班
字數:3870 加入書籤
“冬至祭天,朕想讓你代朕主持。”
這話聽得李承乾不明所以,他從少府監回來,才進門就聽宮人說,皇帝在等他,拜見過後還沒落座,就聽皇帝冷不防的來了這麽一句。
“這不是青雀回來了,大臣們明裏暗裏,都怕朕又把青雀抬起來。”
李承乾在左下首位置落座,聽明白了,皇帝要太子主持冬至祭天,行帝王權柄,平息議論。
但凡提前幾個月,他敢保證,皇帝不在九成宮,就在洛陽,把他留在京師監國。
朝臣上疏,就一句話,太子都監國了,你們還想幹嘛?
從前就是這樣,朝臣上疏,朝野非議,太子監國。
最後結果,皇帝出去逍遙了,太子髒活累活全幹了,愛子該有的盛寵繼續加……
“彈劾侯君集的奏疏,是被您截了,又不是沒送來,開朝就要處置此事,議論也就議論一個來月,您就忍忍唄!”
冬至日,長安零下好幾度,冕服又不保暖,出門挨凍還要跪拜。
幹活,不可能的,用幹活來表達自己對某個人的信任或者重視,扯淡!
權力和財富,才是真正的重視,皇帝捏著大權,活兒讓他做,想都別想。
“你這孩子,怎麽越來越懶了?”
李承乾抿著茶水,改掉愛上班的毛病,很重要!
“不是懶,這兩天嗓子有些疼,調養了些許日子,還是痛癢,這是風寒的前兆,未來也叫感冒。今天都二十了,未來兩日時間,肯定養不好,出去凍一日,年關就是別人喝酒吃肉,臣吃藥喝粥了。”
嗓子痛癢是真的,不過應該跟感冒關係不大,祭天可不是什麽好活兒,不幹!
“那你還是在東宮裏好好歇著,朕自己去,別到時候病了,朝臣們埋怨朕。”
李承乾笑道:“為了臣病了,埋怨陛下,臣有這麽受歡迎?”
“你可別提了,你每次養病,大臣們得知消息的第一反應,就是朕又把你給打了,他們不敢明說,那個眼神兒已經說明一切了。”
李承乾道:“陛下之前打臣,還要臣帶傷上朝,朝臣們看了可不止一次。”
“你剛過來,對朕滿是挑釁,朕又不是什麽好脾氣,忍不了就直接動手。這群老糊塗,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在這裏冤枉朕。”
李承乾道:“吃著火鍋,唱著歌兒,等待著第二天搭乘飛機,出門旅遊。結果,一場意外,回到了這裏,本來心情就不好,您老人家見麵就挑刺,別什麽都推臣身上。”
“火鍋是什麽?”
李承乾道:“一種未來的美食。”
“沒見你吃過,應該也不是什麽好的。”
李承乾道:“這話說得,還好您在大唐,川渝人民不會跨時空過來找你麻煩。”
“你是個很會吃的人,你都沒吃,朕隻能推測火鍋不好吃。”
李承乾道:“臣不吃,是因為材料不足,不是它不好吃。再說了,就是材料足了,非專業人員,也做不出那個味道,就不糟蹋好東西了。”
“李義府這個人,你知道嗎?”
李承乾點點頭,當然知道,女帝的左膀右臂之一。
“許敬宗向您推舉此人了?”
李世民點點頭,“早在貞觀八年,張亮就上書推舉過此人,許敬宗做了尚書左丞之後,又再次向朕推舉此人。”
“父親,您是如何看待李義府的?”
李世民道:“人以群分,物以類聚。許敬宗看上的人,多半也是有才無德,能是什麽好的?”
皇帝做過尚書令,所以有唐一代,沒有人再被封過尚書令,中書令就是大唐最高的實權官。
尚書令沒了,但尚書省的編製還在,尚書左右仆射為尚書省最高官,如今的尚書右仆射是房玄齡,左仆射是高士廉,這兩位和許敬宗就不是一路人,怨不得許敬宗這麽急著搖人。
“他要用,給他就是了,他們兩個搭配起來,事半功倍。”
正說著話,宮人進來通報,馬周求見。
馬周除了是他的左庶子,還是民部尚書,他還把上官儀丟給馬周管,李承乾趕緊讓人將馬周請進來。
年末和年初,民部忙到飛起,預算和決算製度的推行,加大了民部的工作量,頭一次接觸這種複雜的核算,有很多疑惑之處,思來想去,也隻有來找推行此項製度的人了。
見禮之後,李世民命人為馬周設座。
李承乾默默心疼了一把馬周,加班加的太凶,馬周臉上的班味兒非常濃,碩大的兩個黑眼圈,熊貓看了都直呼內行。
合理懷疑,馬周四十八歲英年早逝,加班加出來的。
“殿下,近來一向可安好?”
李承乾道:“多謝賓王公掛念,我一切安好。”
馬周表示,看氣色能看出來,太子不是一點的好。
“臣這裏有一堆賬目,有很多地方,可能需要殿下出麵。”
找他假期加班的,李承乾撤回一個心疼。
“父親,臣雖在病重,一些小事還是能夠處理的。”
“你是太子,這是你的職責,朕又沒說不讓你去。別說你去民部幫個忙,還要朕敲鑼打鼓,通知大臣迎你的大駕?”
皇帝吃火藥了?
戾氣這麽重?
李承乾十分不解,但懶得問。
“明日我去尚書省,賓王公提前組織尚書省有司官員,我們一起探討不足,取長補短。”
“那臣就在尚書省,恭候殿下。”
馬周起身,向座上的皇帝和對麵的太子,各自拜了一拜。
“臣在尚書省,還有諸多事務,就不多留了,告辭!”
李承乾起身去送客,回來時就聽李世民道:“太子親自送客,禮賢下士,不錯。”
“父親,在未來,若是有人上門拜訪,主人家將客人送出門,這個是基本的社交禮儀。”
李世民道:“這個禮儀很好,以你現在的身份,這個禮儀能為你攬來一波禮賢下士的好名聲。”
李承乾暗道:到底是時代不一樣了,人們的認知存在巨大差異,帶來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
“所以,您的意思,這個禮儀臣是保持下去,還是摒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