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啟蒙師傅之爭

字數:3500   加入書籤

A+A-


    高士廉這個要求,倒是挺讓李承乾意外,但能理解,古人的古是時間久遠,不是古板頑固,不知變通的意思。
    同理,相比白紙黑字,鮮活靈動的漫畫,自然更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用做幼童啟蒙。
    說到這裏,李承乾想起當年的高中同學,時隔多年,還在感慨:為什麽自己上高中的時候,沒有歌曲版《琵琶行》和《阿房宮賦》以及《逍遙遊》。
    “侍中想要,我讓人照著繪一幅給你。”
    高士廉得償所願,對著太子拜了一拜:“謝太子殿下。”
    李承乾含笑客套:“舉手之勞,不值什麽,侍中客氣了。”
    高士廉還沒開口,尉遲恭先沒忍住八卦之心:“太子殿下,您給陛下的壽禮《莊子》,那個畫本子畫完了嗎?”
    李承乾苦笑,他還沒獻禮,皇帝已經搞得人盡皆知,早知道是個這麽結果,皇帝給多少錢,他也不能點頭給畫。
    “已經畫完了。”
    皇帝提出訴求的時候,距離皇帝生辰還有半年工夫,現在十一月了,距離皇帝隻有兩個多月了,這麽長的時間,該畫完了。
    大臣們的目光有點兒過分熾熱,讓李承乾感覺到脊背發涼。
    “壽禮什麽時候送都行,心意到了就好,陛下,您說是不是?”
    換做從前,李世民當然不願意,可是現下對《莊子》畫本子的好奇心太強了,強到恨不能立刻從東宮將畫冊拿過來。
    “敬德的話深得朕心。”
    “陛下,這要是提前給您了,您生辰當日,臣送什麽?”
    李世民道:“你這提前給了,到時候你就不用獻禮了。或者,你不是在畫《詩經》嗎?今日先給《莊子》,朕生辰當日再給《詩經》。”
    李承乾嚇了一跳,這是不打算把他的命當命啊!
    “白日裏在尚書省裏忙上一日,回去了還要畫畫兒?陛下,臣也是需要休息的。”
    “左右仆射。”
    房玄齡和李世績應聲出列:“臣在。”
    “太子沒管尚書省之前,尚書省事情委任左右仆射,太子管了尚書省,你們不能欺負太子年輕,什麽都甩給太子。人皆有憐子之心,太子每日早出晚歸,朕也十分不忍。”
    尚書省轄製六部,太子主政尚書省,五天有兩天,不是“頭疼”就是“腿疼”,然後留下一句細務委任太子,這還不算,少府監和工部,直接向太子負責。就這麽工作量安排,不把太子累死就不錯了,還憐子之心。
    房玄齡憋著笑應聲:“臣謹遵陛下詔令。”
    魏征實在是看不過去了,出列向皇帝進言:“陛下,休沐日外出,路過街市,聽到一則笑話,想講來與諸公同樂。”
    李世民的直覺告訴他,魏征心裏憋著壞。
    “太極殿是議事的地方,講什麽笑話,成何體統?”
    魏征既然開口,哪裏就這麽輕易算了:“陛下,貞觀四年,朝廷百廢俱興,陛下賜宴公卿,曾引用周朝荀子的話:君舟民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常言道:知政失者在草野,民間的笑話,百姓之心聲,捧腹過後,也發人深思啊!”
    李世民心下暗罵:老棺材瓤子,這一席話說的,他除了聽還能幹什麽?
    “那玄成說來聽聽,朕與諸公同樂。”
    “臣那日在市坊閑逛,聽到一對兩個漢子爭吵,其中一個漢子說:你就想著回老家,老家有什麽?覺得在這裏給人家幫工時當牛做馬,你不願意給人當牛做馬掙錢,就守著那幾畝薄田,可種出來的糧食還不夠果腹,你到底圖什麽?
    那漢子聞聽此言,自是不依,反駁回去:我回去種地雖雖隻得了溫飽,可家中產業,至少自在隨性。似你這般,給人家當牛做馬有什麽好的?
    刮風下雨,牛鑽進牛棚避雨,馬有自己的馬廄,累了困了能歇上片刻。我給人當牛做馬,風吹日曬雨淋,也要迎難而上,不能錯過了點卯,否則又要扣錢,又要被說教。
    另一個漢子苦笑回話:我何嚐不知給人當牛做馬的苦楚,可家裏上有老下有小,我一刻也不敢停,更不敢倒下。”
    李承乾麵無表情,笑不出來,真的笑不出來,太真實了。
    李世民氣的想下去跟魏征幹架,老棺材瓤子就差沒直接說:承乾這個太子,活得連牛馬都不如,至少牛馬幹完活兒還能準時休息。
    “民生多艱,朕心為之傷。”
    李承乾扼腕長歎,滿臉戚容下令議政。
    下了早朝,李世民留下承乾,一來他要有個人吐槽魏征,二來他要盯著承乾用膳。
    “你那個師傅,他是吃鶴頂紅長大的嗎?他舔一圈自己的嘴唇,不會被毒死嗎?”
    李承乾:……
    “杜荷與裴行儉赴任伊州和西州,穆穆的啟蒙老師就要提前換。父親覺得滿朝文武,誰合適?”
    提到李覺,李世民一下子來了精神:“裴行儉是否赴任,穆穆的啟蒙老師都要換。裴行儉的確很有才華,可他現在未及建功立業,就是個無名小卒。”
    李覺是他最器重的皇孫,稍微有點兒眼色的都看的出來,這就是他內定的下一任皇太子。李覺的老師,怎麽也得是一代名臣或者名儒,才能配得上李覺的身份。
    “承乾,你覺得蘇勖怎麽樣?”
    當然是不怎麽樣,畢竟這人曾經背刺過他,皇帝的想法,他當然明白。一來,蘇勖主編《括地誌》本身是有才之人,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給李覺啟蒙絕對夠格。二來,皇帝要借機修複李覺同武功蘇氏的裂痕,為李覺拉助力,穩固李覺的地位。
    “不願意蘇勖,你就自己找,但不能是無名之輩。”
    李承乾思索片刻,從十八學士裏挑了兩位:“褚亮和蓋文達,不管哪一位都行,蘇家的人不行。”
    就蘇家對太子妃的態度,他可不敢把李覺交給蘇勖,召蘇勖回來是不可能的。
    “青雀一開始也沒想到文學館,蘇勖給他進言,開設什麽文學館。編撰《括地誌》,也是蘇勖的主意。蘇勖給穆穆啟蒙,要他教穆穆怎麽兄弟鬩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