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題款顯得特別霸道

字數:2302   加入書籤

A+A-


    課堂上,方塵繼續講著“……既然大家都很有興趣,那我就多講一些……看,右上方這裏是趙佶瘦金體題寫的“聽琴圖”三字,和左下角他特有的“天下一人”押書,毫無疑問的這些都是趙佶的親筆,但是字卻非常大,與畫麵毫不協調,這完全不附和一個畫家對待自己的作品的心態……”
    說著,方塵鼠標一點,放出了另一張花鳥畫,“大家再看這幅,是他的《臘梅山禽圖》,上麵這四行詩是他本人的題詩,你們看,字的大小非常考究,與畫麵很協調,這說明什麽問題?”
    “說明他本是個講究人!”
    “哈哈哈……”
    方塵笑了笑,鼠標一點,又放出了另一張畫《竹禽圖》,“大家再看看這幅,上麵除了右側的“天下一人”押書外,再無其它的題款,“天下一人”押書的字也是大小合宜,與畫麵很協調……”
    有學生舉手,方塵做了個手勢,請他發言。
    “老師,雖然這幅畫上沒有什麽題款,但蓋得章太多了,很影響畫麵美感!所以我認為趙佶也不是很講究的。”
    方塵做手勢請他坐下。“你觀察得很仔細,這個問題提得很好!這些章都是收藏章,是曆代收藏家所鈐蓋的,說明這幅畫在曆史上多次轉手,都被收藏者認可、喜愛,這在文物界中稱之為流傳有序。”
    “可是為什麽《聽琴圖》上收藏章就很少呢?”又有學生問。
    “這有多種可能性,比如一一張畫畫好後一直在某個家族中或者宮廷中收藏,沒怎麽轉手;再有古代收藏家也是很講究的,收藏章都蓋在邊角處,若是經過重新裝裱有可能被裁掉一些;還有就古人對自己喜愛的畫往往把與之相關的詩文一起裝裱成畫卷形式,以便保存賞閱,而收藏章就蓋在了畫卷的前麵或者後麵。而這幅《聽琴圖》最早就是大畫卷的形式,幾十年前被重新裝裱成這種立軸的形式!好了,言歸正傳,看看這幅宋徽宗的《芙蓉錦雞圖》,還有這幅《瑞鶴圖》,還有這幅《雪江歸棹圖》,還有這幅《禦鷹圖》……”
    方塵一下一下地點擊著鼠標,放出了一張又一張宋徽宗的畫,最後提問:“大家看,他在畫上的題字是不是非常考究,與畫麵渾然一體?”
    “是……”學生們拉長了聲音齊聲回答。
    其中還摻雜著一個不和諧音:“我早說了,他是個講究人嘛!”
    “哈哈哈……”
    “那好,咱們再回頭看看《聽琴圖》……”說著,方塵把《聽琴圖》投放出來,“看看與其它作品相比,宋徽宗在《聽琴圖》上的題字有什麽不同?說明了什麽……”
    “《聽琴圖》上的題字特別豪放!”
    “我覺得《聽琴圖》上他的題款顯得特別霸道!”
    “不是顯得特別霸道,是真霸道!”
    “我覺得是霸氣!有一種天下皆是我所有的帝王之氣!”
    “說明聽琴圖不是他畫的,他不珍惜!”
    “對,如果是他自己畫的,還那麽細膩,他一定會象其它作品那樣,把字寫得小一下,盡量不損害畫麵的。”
    “……”同學們七嘴八舌的,紛紛發表見解。
    “對,大家說得都對!”方塵適時開口道:“《聽琴圖》根本不是趙佶所畫,也不是代筆,而是宣和畫院畫家所描繪的趙佶在宮中行樂的作品,或許是趙佶命題讓畫院畫家畫的,所以他在上麵題字才像同學們所說的顯得特別霸道、霸氣。再看上麵蔡京的題詩,是奉命題上的,所以才敢那麽大肆張揚地提在畫麵上正中,壓著鬆樹頂部。”說著,方塵看了眼那個最早提出異議的女生,女生臉上帶著一絲害羞,心悅誠服地點點頭。
    “再來看一下蔡京題詩的內容吟徵調商灶下桐,鬆間疑有入鬆風。仰窺低審含情客,似聽無弦一弄中。”方塵將光標點在蔡京所題的詩句上,“灶下桐是指古琴,是之前我說過的蔡邕焦尾琴點化而來,入鬆風是樂府古琴曲……這詩通篇都在讚美皇帝的琴藝,而不是頌揚原本善畫的皇帝的畫筆,要知道,蔡京在趙佶的其它畫卷中的題跋可是大加讚揚皇帝陛下的“丹青妙筆”,又是“蓋神智與造化等也”,又是“皇帝陛下,德動天地,仁及飛走”又是“神筆之妙,無以複加”……等等,頌揚的辭句層出不窮的……所以,這也佐證了,《聽琴圖》不是趙佶所畫,是宣和畫院的畫家所畫。”
    喜歡道星遊學生請大家收藏:()道星遊學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