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拜訪司徒府:直陳利弊的困境

字數:3686   加入書籤

A+A-


    夜色深沉,我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腦海中反複回蕩著的,是那令人不寒而栗的“遷都三策”。
    我知道,我不能再等下去了。
    每多耽擱一天,洛陽便離毀滅更近一步。
    無論風險多大,我必須去見王允,將我的發現和擔憂告知於他。
    他是目前唯一有能力、也有可能阻止這場浩劫的人。
    第二天,我以“核對度支曹近期發現的幾處賬目異常,事關重大,需向司徒大人當麵稟報”為由,再次求見王允。
    這個理由合情合理,畢竟他之前曾授意我可以隨時向他反映問題。
    司徒府依舊戒備森嚴,但門房似乎已認得我,通報之後,很快便引我進入了那間熟悉的書房。
    王允今日穿著一身素色的常服,看起來比上次見麵時更顯清瘦,眼神中也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疲憊和焦慮。
    顯然,密謀除董之事,以及日益緊迫的時局,讓他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他屏退了左右,示意我坐下,開門見山地問道:“陸令史今日前來,所為何事?可是度支曹的賬目又發現了什麽大的紕漏?”
    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期待,或許是希望我能帶來一些可以用來攻擊董卓集團貪腐的證據。
    我定了定神,知道接下來的話將至關重要。
    我沒有直接拿出那些記錄著推演的竹簡太過冒險),而是先將我在度支曹發現的一些關於物資異常西運、基礎設施維護中斷等情況,有條理地向他做了匯報。
    這些都是有據可查的事實,足以引起他的重視。
    果然,王允聽著聽著,眉頭便緊緊地鎖了起來。
    “竟有此事?大量物資秘密西運?橋梁、倉儲無人維護?”他喃喃自語,顯然也意識到了其中的不尋常。
    我趁熱打鐵,將我的核心推斷和盤托出:“司徒大人,晚生以為,董太師遷都之意已決,恐怕並非僅僅是為了躲避關東聯軍那麽簡單!”
    我壓低了聲音,語氣凝重地說道:“根據種種跡象推斷,晚生鬥膽猜測,董太師及其謀主李儒,恐怕……是存了玉石俱焚之心!他們很可能計劃在遷都之前,對洛陽進行一場毀滅性的搜刮和破壞!”
    接著,我將我推演出的“遷都三策”的核心內容,一一向他道來:“其一,必是敲骨吸髓,搜刮民財!脅迫百官富戶獻出金銀,縱容兵士搶掠,務求將洛陽財富席卷一空!”
    “其二,更為歹毒!對於無法運走的重器、糧草,乃至宮殿、官署、民居,甚至整個洛陽城,他們很可能……會在離開前付之一炬!堅壁清野,不留一針一線給關東諸侯!”
    “其三,還會嫁禍於人!將焚城掠地之罪責,推給亂兵或聯軍,以混淆視聽,逃避天下人指責!”
    我一邊說,一邊觀察著王允的臉色。
    他的臉色變得越來越難看,從最初的震驚,到憤怒,再到一種難以置信的驚駭!
    握著茶杯的手,甚至因為用力而微微顫抖。
    “豎子!殘暴至此!簡直喪心病狂!”他猛地一拍桌案,須發皆張,顯然是被這惡毒的計劃徹底激怒了,“焚毀京師,荼毒生靈,此等滔天罪行,人神共憤!”
    看到他如此激憤,我心中暗暗鬆了一口氣,以為已經成功說服了他。
    然而,他接下來的話,卻讓我心中一沉。
    “陸令史,”王允強壓下怒火,目光灼灼地看著我,“你所言之事,駭人聽聞!若真如此,則董賊之罪,萬死不足贖!我等匡扶漢室之臣,更當早日將其誅除!
    隻要董賊一死,其黨羽必然樹倒猢猻散,遷都焚城之謀,自然也就煙消雲散了!”
    他的關注點,依然落在了“誅殺董卓”這個核心目標上!
    他似乎認為,隻要殺了董卓,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遷都和焚城的危機自然也就化解了。
    “司徒大人!”我急切地想要辯駁,
    “誅殺國賊固然是當務之急!但遷都之禍已迫在眉睫!據晚生推測,他們很可能在數月之內便會動手!
    若我們隻專注於刺殺,萬一……萬一刺殺未能及時成功,或者董賊死後,其部下如李傕、郭汜)為報複或掩蓋罪行,依舊執行焚城計劃,那洛陽豈非……”
    “陸令史!”王允打斷了我,語氣雖然依舊看重我,但已帶上了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
    “你的擔憂,老夫明白。但如今之計,唯有快刀斬亂麻!董賊乃萬惡之源,不除此獠,何談其他?
    若因擔憂遷都之事而分心,打草驚蛇,致使除賊大計功虧一簣,那才是真正的萬劫不複!”
    他頓了頓,語氣稍緩:“你所推測的‘三策’,固然陰狠,但終究隻是推測,未必全然屬實。
    當務之急,是集中所有力量,畢其功於一役!隻要除掉董卓,老夫自有辦法穩定局勢,保全京師!”
    我張了張嘴,還想再說些什麽,但看著王允那不容置疑的眼神,我知道,再說下去,非但無法說服他,反而可能引起他的反感和猜忌。
    他雖然忠義,但性格中的那份剛愎和對傳統“擒王”策略的路徑依賴,讓他很難立刻接受我這種更側重於“止損”和“應對最壞情況”的思路。
    他更相信,隻要解決了“人”的問題,所有“事”的問題自然會消失。
    我心中湧起一股深深的無力感。
    我空有洞悉陰謀的智慧,卻無法說服手握權柄的關鍵人物改變他認定的方向。
    難道,真的隻能眼睜睜看著洛陽走向毀滅,將希望完全寄托在那場風險極高的刺殺之上嗎?
    我恭敬地起身告辭,心中卻充滿了沉重和不甘。
    看來,直陳利弊這條路,是走不通了。
    我必須另辟蹊徑。
    必須找到一種更符合他的思維方式、更能觸動他內心深處那根弦的方法,來讓他真正意識到這場遷都危機的嚴重性,並為之提前做出準備。
    離開司徒府,走在洛陽壓抑的街道上,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那片被陰雲籠罩的天空。
    天象……或許,可以借天意一用?
    喜歡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請大家收藏:()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