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再呈“警示”:巧妙的傳遞與解讀
字數:3299 加入書籤
那份偽造的、模仿漢代讖緯學家口吻的“古老讖言”已經製作完成。
它被小心地書寫在泛黃的舊竹簡上,墨色陳舊,字跡古奧,充滿了神秘感和曆史感。
現在,擺在我麵前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將這份“天象示警”,以一種最自然、最不引人懷疑、又能確保其最終落入王允手中的方式,傳遞出去?
直接送上門去?
那無疑是最愚蠢的做法。
我一個低階令史,突然拿出這麽一份“驚世駭俗”的古讖言,任誰都會懷疑我的動機。
匿名投書?
風險同樣不小。
司徒府門禁森嚴,普通的匿名信件未必能順利送達王允本人手中。
而且,匿名本身就容易引人猜疑,效果可能大打折扣。
借他人之口?
我認識的人中,既能接觸到王允,又相信讖緯之學,還願意替我傳遞這種敏感信息的,幾乎沒有。
思來想去,最穩妥、也最可能成功的途徑,似乎還是通過丁允先生。
丁先生是太學祭酒,德高望重,與王允私交甚篤,且對讖緯之學也有一定研究。
由他出麵,將這份“讖言”轉交給王允,無論是以“偶然發現的古籍殘片”的名義,還是以“請教探討”的名義,都顯得更加自然和可信。
但如何讓丁先生心甘情願地替我做這件事,並且做得不露痕跡,還需要一番巧妙的設計。
我不能直接告訴他這是我偽造的,那等同於欺騙師長,一旦敗露,後果不堪設想。
我決定演一出戲。
我再次以請教學問這次是關於古代天文曆法)為名,求見丁允先生。
見麵後,我先是誠懇地向他請教了幾個關於星宿運行和曆法推算的問題,展現出自己在這方麵的“濃厚興趣”和“初步研究”。
然後,在談話進行到一定程度時,我故作“偶然”地,從懷中取出那卷偽造的“古讖言”竹簡,臉上帶著發現寶藏般的興奮和一絲恰到好處的困惑,說道:
“先生學究天人,晚生近日整理舊物時,偶然從先父遺留下的一堆殘破書簡中,翻找出此卷。
觀其形製、墨色、字跡,頗有漢代古風。內容更是涉及天象星占,言語古奧,似乎預示著某種……某種大事。
晚生才疏學淺,百思不得其解,鬥膽呈請先生一觀,不知此卷是真是偽?其中奧妙,又該作何解?”
我將姿態放得很低,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偶然發現古物、虛心求教的後輩。
同時,我也在話語中巧妙地暗示了此卷的“重要性”預示大事)和“神秘性”古奧難解),以引起丁先生的好奇心。
丁允先生果然被吸引了。
他接過竹簡,展開細看。
以他的學識,自然能看出這竹簡和墨跡確實有古舊之感我做舊的手法還算成功),而上麵的文字風格,也確實模仿得很像漢代讖緯文獻。
他一邊看,一邊捋著胡須,眉頭時而舒展,時而緊鎖。
當他看到那些關於“熒惑守心”、“大火焚城”、“禍烈於黃巾”等字眼時,臉色明顯變得凝重起來。
“此卷……來曆確有些奇特。”
他沉吟道,“觀其文字,似與已佚的《河圖》、《洛書》或京氏《易傳》等讖緯之書,有相通之處。其中所言天象,亦與近來傳聞隱隱相合……隻是,言語過於凶險,預兆也太過……駭人聽聞。”
我適時地表現出“擔憂”和“不安”的神情:“晚生正是因此而惶恐不安。此讖言若真,則國家危矣!洛陽危矣!不知……不知當如何是好?”
丁允先生沒有立刻回答我。
他捧著竹簡,反複看了幾遍,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
我知道,他內心必定也在進行著激烈的掙紮和判斷。
他可能懷疑這讖言的真實性,但也無法完全忽視其中蘊含的、與當前局勢高度吻合的“警示”。
最終,他抬起頭,看著我,眼神複雜地說道:“陸小友,此事……幹係重大。此讖言是真是偽,老夫一時也難下定論。但其中所言,確實引人深思,不可不察。”
他頓了頓,做出了決定:“這樣吧。老夫與子師王允)相交莫逆,亦常探討此類讖緯玄學。老夫便以此卷,前去與他商議一番,看看他的見解。你且在此等候消息,切記,此事萬不可再向他人提及!”
成功了!我的心中一陣狂喜,但臉上依舊保持著恭敬和擔憂的神情:“全憑先生做主!晚生在此靜候佳音。”
丁允先生收起竹簡,神色凝重地離開了。
我知道,他一定會將這份“古讖言”帶到王允麵前。
而以王允對讖緯之學的篤信,以及他對時局的憂慮,這份被精心“包裝”過的“天象示警”,有極大的可能,會對他產生預期的衝擊和影響!
我留在了丁府的偏廳等候。
雖然結果尚未可知,但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
接下來的,就看天意,以及……王允自己的選擇了。
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微涼的茶水,試圖平複依舊有些激動的心情。
這場圍繞著“天象”的智鬥,已經落下了最關鍵的一子。
而洛陽的命運,或許就將因此,而悄然改變。
喜歡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請大家收藏:()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