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故地重遊:物是人非的感慨

字數:2485   加入書籤

A+A-


    踏入洛陽城那殘破的城門,如同踏入了一個被遺忘的、充滿了死亡氣息的舊夢。曾經熟悉的一切,都已變得麵目全非,隻剩下依稀可辨的輪廓,在訴說著往昔的輝煌與如今的悲涼。
    我們跟隨著獻帝隊伍的尾巴依舊保持著距離),行走在那些曾經車水馬龍、如今卻寂寥無人的街道上。腳下踩著的,不再是平整的青石板,而是混雜著瓦礫、灰燼和不知名汙穢的焦土。
    道路兩旁,那些曾經高聳的坊牆大多已經坍塌,露出了裏麵同樣殘破不堪的院落。
    物是,人已非。
    我努力辨認著方向,試圖找到那些曾經熟悉的地方。尚書台的衙門,那座我初入仕途、也曾揮灑過智慧與汗水的地方,如今隻剩下幾堵焦黑的、搖搖欲墜的斷牆。
    院子裏雜草叢生,曾經堆積如山的卷宗早已化為灰燼,不知所蹤。我仿佛還能看到當初孫主事那張時而嚴厲時而讚許的臉龐,還能聽到同僚們或嫉妒或欽佩的議論聲……然而,這一切都已隨風而逝,隻留下這片死寂的廢墟。
    太學所在的辟雍宮,那座昔日帝國最高的學府,文人雅士匯聚之地,更是慘不忍睹。
    宏偉的宮殿早已坍塌,隻剩下燒焦的梁柱和散落的琉璃瓦碎片。講堂、學舍、藏書閣……無一幸免。我曾在這裏,以旁聽生的身份,聆聽大儒講經,也曾在這裏,以“算學解經”的驚人之語,初露鋒芒。
    我還曾在這裏,與蔡琰姑娘重逢……如今,這裏隻剩下一片瓦礫,以及在寒風中嗚咽的、仿佛是無數枉死士子冤魂的哭泣。
    我曾經租住的那條陋巷,更是連一絲痕跡都找不到了。大火之後,又經曆了亂兵的劫掠和時間的侵蝕,那裏早已變成了一片無法辨認的垃圾場和亂葬崗。
    我甚至無法確定,當初那個小小的、卻曾帶給我片刻安寧的院落,究竟在哪個位置。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李清照的這句詞,此刻無比真切地湧上了我的心頭。雖然我並非這裏土生土長的人,但在這座城市裏經曆的一切,那些奮鬥、掙紮、喜悅、悲傷、以及……那些生死與共的情誼,都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記憶之中。
    如今故地重遊,看到的卻是這般景象,心中的失落、悲愴和對戰爭罪魁禍首董卓、李傕、郭汜,甚至……某種程度上也包括我自己未能阻止這一切的無力)的憤怒,幾乎要將我淹沒。
    身旁的蔡琰姑娘,更是早已泣不成聲。她扶著侍女的手,腳步踉蹌,每經過一處熟悉的街角,每看到一處曾經留下她家族印記的廢墟比如蔡邕先生曾經的書房、或者他們初到洛陽時的府邸),她的淚水便如同斷了線的珍珠般滾落。
    我知道,這座城市的毀滅,對她造成的創傷,遠比我更加深重。這裏不僅有她的青春記憶,更承載著她家族的榮耀與興衰。我默默地走到她身邊,輕輕握住她冰涼的手,試圖給她一些安慰和力量。
    她沒有說話,隻是將頭靠在我的肩膀上,壓抑地啜泣著。在這一刻,所有的語言都顯得蒼白無力。
    我們隻能相互依偎,共同承受著這份巨大的悲傷。除了物是人非的感慨,我也在暗中留意著,是否能找到一些故人的蹤跡。
    丁允先生呢?那位對我頗有賞識的太學祭酒,他是否安好?
    孫主事呢?那位雖然嚴厲但還算公正的上司,他是否也逃過了這場劫難?
    還有那些曾在尚書台共事的同僚,那些曾在太學有過一麵之緣的士子……我向遇到的零星幸存者大多是些躲藏在地窖或廢墟中苟延殘喘的老弱病殘)打聽,但得到的消息,大多是搖頭、歎息,或者幹脆就是
    “不知道”、“早逃了”、“被亂兵殺了”……
    亂世人命,賤如草芥。
    在這場浩劫之中,個體的命運顯得如此微不足道。或許,許多我曾經認識的人,都已經永遠地消失在了這片廢墟之中,連名字都未能留下。
    這種認知,讓我感到一種更加深沉的悲哀和……對自身命運不確定性的恐懼。
    我們在這座巨大的墳墓般的城市裏穿行著。每一步,都仿佛踩在曆史的灰燼之上。曾經的繁華與榮耀,都已化作過眼雲煙。
    物是人非,感慨萬千。
    但感傷之後,我必須重新振作起來。因為,在這片廢墟之下,還埋藏著我們此行最重要的目標——那些被我藏匿起來的典籍!它們是否安好?將直接關係到我們未來的希望!
    我必須盡快找到它們!
    喜歡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請大家收藏:()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