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青年才俊的審慎與保留

字數:2325   加入書籤

A+A-


    就在我慷慨陳詞,試圖將這“木牛流馬”的價值提升到戰略高度,並借此激發對方更深層次的分享欲時,我敏銳地捕捉到,對麵青年眼中那瞬間閃過的光芒,在短暫的熾熱後,迅速沉澱下來,轉為一種更加深邃的審視。
    那是一種混合了驚訝、認可,但更多的是警惕與審慎的複雜眼神。
    他顯然被我描繪的宏大前景所觸動,甚至可能因為自己的一個“奇思妙想”竟能引申出如此重大的意義而感到一絲興奮。但同時,我的“熱情”追問,以及如此迅速地將其拔高到關乎州郡存亡、戰局勝負的層麵,似乎也讓他意識到了什麽。
    他可能在想:我不過是隨口一提還在腦海中盤旋的構思,此人反應為何如此激烈?他真有能力將這紙上藍圖化為現實?抑或是……另有所圖?
    一個真正聰明的人,絕不會因為幾句讚美和價值拔高,就輕易將自己尚未成熟、但潛力巨大的核心想法和盤托出。
    果然,他沒有立刻接著我的話,就“木牛流馬”的具體構造、核心機巧做更詳細的說明。相反,他微微垂下眼簾,似乎在快速整理思緒,然後抬起頭,臉上帶著一種禮貌而略顯疏離的微笑,巧妙地避開了技術細節的深入探討。
    “陸從事所言,確發人深省。”他先是肯定了我的觀點,語氣卻比剛才平靜了許多,“吾亦未曾想過,此等拙劣構思,或能有此等用處。不過……”
    他話鋒一轉,語氣中帶上了一絲自謙,更像是一種策略性的保留:“……此事終究尚在構思之中,諸多關節難點,尚未有定論。譬如那聯動之精密、承重之均衡、乃至材料之選擇與加工,皆非易事。方才所言,多是紙上推演,距離真正可用之物,恐怕還差之甚遠,當不得從事如此厚望。”
    他用“尚在構思”、“諸多難點未決”、“紙上推演”等詞語,將剛才略顯具體的描述又拉回到了模糊的、不確定的狀態,有效地阻止了我進一步追問技術細節的可能性。
    緊接著,他沒有給我繼續發揮的機會,反而將問題拋了回來,目光再次變得銳利,帶著一絲探究的意味:
    “再者,退一步說,即便亮僥幸能將此構想完善,繪出圖紙。”他看著我,語速不快,但字字清晰,“但從事方才亦言,此物欲成,非比尋常。其內部機巧之複雜,對木工技藝之要求,恐怕遠超尋常器具。所需之木料,恐亦需精挑細選,甚至可能需輔以銅鐵等金石之件。如此一來……”
    他微微停頓,加重了語氣:“……製造一件原型尚且不易,若要如從事所言,大規模應用,以解運輸之困,那所需之能工巧匠、上乘物料、以及投入之錢糧,恐怕將是一個驚人的數目。此等投入,是否真能獲得相應的回報?府君與從事,當真決意為此傾注如此巨大的資源?”
    他最後反問我:“敢問從事,這般‘奇巧之物’,其製造之難,耗費之巨,怕是超乎想象。縱有圖紙,若無足夠的財力、物力、以及最高明的工匠隊伍去實現,終究也隻是鏡花水月。徐州如今百廢待興,處處需錢糧人力,為此物投入如此之多,是否……值得?”
    這一連串的反問,可謂是直擊要害。
    他不再討論技術本身,而是將話題引向了實現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這既是一種策略性的回避,也是一種反向的試探。
    他在試探我:
    1. 我的決心:我對此事的興趣是一時興起,還是深思熟慮後的戰略考量?
    2. 我的權限與能力:我是否有權力調動如此巨大的資源?徐州府君劉備)是否會支持這個看起來“不切實際”的項目?
    3. 我對困難的認知:我是否僅僅看到了美好的前景,而忽略了實現過程中的巨大障礙?
    這一刻,我清晰地感受到,眼前這個看似年輕的布衣青年,絕非一個隻懂得埋頭鑽研技術的“書呆子”。他不僅擁有超越時代的才智,更具備與之匹配的冷靜頭腦、審慎態度和……深不可測的城府。
    他輕易不會將自己的底牌亮出,並且已經開始反過來評估我的動機、實力以及將構想轉化為現實的可能性。
    這“木牛流馬”的圖紙,看來並非三言兩語就能輕易獲取。我需要拿出更有力的證明,來打消他的顧慮,贏得他的信任,並讓他相信,我,以及我背後的力量,是真正有能力、也有決心將他的偉大構想付諸實踐的人。
    挑戰,才剛剛開始。
    喜歡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請大家收藏:()算鼎三國:玄鏡紅顏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