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首批功成,逆水行舟

字數:4269   加入書籤

A+A-


    數日後的一個深夜,柴桑驛館的書房內依舊燈火通明。
    我端坐在案前,看似在翻閱著江東水軍的操典圖冊,實則心神早已飛越數百裏長江,
    懸在了夏口的那片秘密工坊和即將啟航的江麵上。
    時辰已近三更,按照與元直約定的時間窗口,玄鏡台的消息應該快到了。
    我強迫自己保持鎮定,手指有節奏地輕輕叩擊著桌麵,目光卻不時瞟向窗外沉沉的夜色。
    每一次風吹草動,似乎都牽動著我緊繃的神經。
    終於,門被極輕地叩響了三下,停頓片刻,又響了兩下。
    這是玄鏡台核心密使傳遞最高級別信息的暗號。
    “進來。”我沉聲道。
    一名身著普通仆役服飾,麵容毫不起眼的中年男子閃身而入,迅速將門關好,然後快步走到我麵前,
    從懷中取出一個用油布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小木管,雙手奉上:“主公,夏口元直先生加急密信。”
    我接過木管,掂量了一下,入手微沉。
    管口用特製的火漆封印,上麵印著玄鏡台內部代表“最高密級、即刻親啟”的特殊印記。
    我仔細檢查了封印,確認完好無損後,用小刀小心翼翼地挑開火漆,取出了裏麵卷成細卷的特製絹帛。
    展開絹帛,上麵是用元直那熟悉的、以特殊藥水寫就的密文。
    借著燭光,我快速地解讀著。
    “石秀幸不辱命,‘雷霆’首批已成。
    內含‘九陽引火膏’五十罐,‘霹靂子’三百枚。
    按規程抽樣試爆,效力符預期,穩定性可控。
    已依‘錦帆’方案甲字序列,揀選‘引火膏’十罐,‘霹靂子’六十枚,
    由石秀親督,偽作‘上等朱砂’及‘特製彩釉陶珠’,密封裝箱,外觀與尋常貨殖無異。
    於亥時初刻,裝載於糜氏‘順風’號貨船。
    船老大為甄選之可靠水手王五,經驗豐富,身家清白。
    ‘順風’號已於亥時三刻,悄然駛離夏口港汊,匯入主水道,逆水西行
    注:此處‘西行’應指相對柴桑的地理位置,或為避開下遊曹軍主力,選擇更迂回的上遊路線),
    目標,‘魚躍’接頭點。
    石秀已發出‘錦帆啟航’之信號。
    後續批次,將按原計劃,視首批運輸情況相機而動。元直謹稟。”
    短短數行字,卻蘊含著石破天驚的力量!
    成了!
    第一批,雖然數量不多,但至關重要的“火種”,終於成功生產出來,並且踏上了征途!
    我反複看了幾遍密信,特別是關於“九陽引火膏”和“霹靂子”的描述。
    前者,是我根據後世凝固汽油和燃燒劑的原理,指導石秀他們反複試驗,
    用桐油、鬆脂、硫磺、硝石等多種易得原料,
    按特定比例和工藝熬製而成的一種粘稠、高燃點、強附著性、燃燒猛烈且難以撲滅的膏狀物。
    後者,則是以陶罐為外殼,內部填充特製猛火藥,
    並混入鐵蒺藜、碎瓷片等增加殺傷破片效果,再用油布蠟封,留出特殊的引信
    ——這便是這個時代的“手榴彈”雛形。
    兩者結合使用,將是水戰攻堅、焚毀敵船的利器!
    密信中提到,石秀親自監督,並經過了初步的安全性測試,確認效力符合預期,穩定性可控。
    這讓我稍稍鬆了口氣。
    這種新式武器,威力固然重要,但安全性更是重中之重,
    尤其是在存儲和運輸環節,絕不能出任何紕漏。石秀的嚴謹和匠心,再次讓我感到欣慰。
    想象著夏口秘密工坊內那緊張而有序的場景:
    爐火熊熊,工匠們揮汗如雨,小心翼翼地調配著各種原料;
    石秀則在一旁,眼神專注地盯著每一個步驟,不時低聲叮囑著注意事項。
    當那一個個裝滿了毀滅力量的陶罐被小心翼翼地封裝,貼上偽裝的標簽,
    混入看似普通的貨物箱中時,石秀的心中,想必也充滿了難以言喻的成就感和沉甸甸的責任吧。
    糜氏的“順風”號貨船,這個名字倒是取得頗有意味。
    希望它真能一路順風。
    王五,這個被元直和糜家管事共同認可的船老大,此刻正肩負著我未來戰略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他或許隻知道自己運送的是一批需要特別小心、價值不菲的“朱砂”和“陶珠”,
    卻絕不會想到,船艙裏那些貌不驚人的箱子裏,裝載的是足以讓曹操水師噩夢連連的秘密武器。
    船已啟航,匯入長江主水道,開始“逆水行舟”。
    這四個字,不僅僅是描述船隻的航向
    ——為了避開下遊曹軍主力可能的封鎖和江東水師的注意,
    他們選擇了一條更偏西、更迂回的水路,部分河段需要克服水流的阻力
    ——更象征著我們整個行動的艱難與決心。
    在這曹操大軍壓境,江東人心惶惶的時刻,我們的每一步,
    都如同在逆流中奮力劃槳,稍有不慎,便可能被洶湧的濁浪吞噬。
    石秀發出了“錦帆啟航”的信號。
    這意味著,“錦帆”計劃,這個由玄鏡台、格物工坊、糜氏商路三大係統協同運作的龐大秘密工程,
    已經正式從圖紙推演,進入了關鍵的實施階段。
    我的目光再次落到密信上,將其湊到燭火前。
    絹帛遇熱,顯現出最後一行用不同藥水寫成的、隻有我和元直等少數核心成員才知曉的最高密級附注:
    “沿途護衛、情報接力,皆已就位。請主公靜候佳音。”
    很好。
    元直考慮得很周全。
    玄鏡台的力量,已經如同無形的觸手,沿著“順風”號的航線鋪展開來,
    監視著江麵上的風吹草動,隨時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意外。
    我將密信小心地投入銅盆中,看著它在火焰中迅速化為灰燼,不留下一絲痕跡。然後,示意那名密使退下。
    書房內再次恢複了寂靜,隻剩下燭火偶爾爆裂的劈啪聲。
    首批功成,隻是萬裏長征的第一步。
    這艘逆水行舟的小船,承載的不僅僅是幾十件新式武器,更是我陸昭打破曆史慣性、撬動天下格局的希望。
    接下來的幾天,將是漫長而煎熬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