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遺計上呈?聯姻之議

字數:5177   加入書籤

A+A-


    周瑜的喪事剛剛塵埃落定,柴桑的哀慟氣氛尚未完全散去,新的政治暗流已在吳郡
    ——孫權的治所——悄然湧動。
    玄鏡台布設在江東核心區域的眼線,如同無形的觸手,
    第一時間將議事廳內外的蛛絲馬跡匯集起來,通過層層加密的渠道,呈現在我的案頭。
    最新的密報,證實了我之前的某種預感。
    報告中描述了數日前在吳侯府議事廳內的一場關鍵會議。
    主持者,自然是剛剛接替周瑜都督之位,並以漢昌太守身份總攬荊州事務名義上)的魯肅,魯子敬。
    列席者,則是張昭、顧雍等江東元老重臣,以及程普、韓當等宿將。
    氣氛,據密探觀察,是凝重中帶著一絲難以言說的複雜。
    會議的核心議題,是如何應對周瑜離世後江東所麵臨的內外部挑戰,以及如何延續抗曹大業。
    而就在這場會議上,魯肅,這位一向溫和、以大局為重的長者,
    以一種極為鄭重的方式,提及了周瑜臨終前的一些“囑托”或者說“戰略構想”。
    密報中並未直接言明魯肅是否拿出了一份明確的“遺計”文書
    ——這本身就值得玩味。
    更有可能的是,魯肅以轉述、闡釋周瑜生前意圖的方式,將其戰略思想呈現給孫權和眾臣。
    而這些“遺計”的核心,並不出人意料:
    鞏固孫劉聯盟,集中力量對抗曹操,乃是當前江東的立身之本。
    這一點,與魯肅本人一貫的政治主張高度契合。
    由他來提出,順理成章。
    然而,接下來的內容,才是真正引爆議事廳的關鍵。
    魯肅或者說,他口中的“周瑜遺計”)指出,
    要真正鞏固孫劉聯盟,消除雙方因荊州歸屬問題產生的裂痕與猜忌,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莫過於
    ——聯姻。
    將吳侯之妹,那位以才思敏捷、好習武事而聞名江東的弓腰郡主孫尚香,嫁與左將軍劉備為妻。
    此言一出,整個議事廳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
    我幾乎可以想象當時的場景:
    張昭等老臣或許會皺起眉頭,思索此舉的利弊得失;
    程普等與劉備軍在南郡有過摩擦的老將,臉上或許會閃過一絲不以為然;
    而孫權,那位年輕卻早已深諳權術的江東之主,他的表情,必定是複雜難明。
    玄鏡台的密探,雖然無法完全捕捉到孫權細微的表情變化和內心的真實想法,
    但通過他後續的言行和與重臣的交流,大致勾勒出了這位雄主的權衡與掙紮。
    一方麵,聯姻的政治利益是顯而易見的:
    1. 穩固聯盟:
    在周瑜這位強硬派去世後,通過聯姻向劉備示好,
    可以有效緩解雙方的緊張關係,對外展現孫劉同心的姿態,共同威懾曹操。
    2. 獲取籌碼:
    將妹妹嫁給劉備,某種程度上也是將一個“眼睛”安插在劉備身邊。
    孫尚香並非尋常女子,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對劉備的一種潛在影響和牽製。
    未來在荊州問題或其他事務的談判中,這層姻親關係,或許能成為孫權手中的一張牌。
    3. 安撫內部:
    周瑜之死對江東軍心士氣是不小的打擊。
    通過聯姻這一重大舉措,可以向內外宣示江東戰略方向不變,穩定人心,並展現孫權掌控全局的能力。
    但另一方麵,聯姻的風險和代價同樣不容忽視:
    1. “資敵”之嫌:
    將身份尊貴的妹妹嫁給被視為潛在對手的劉備,無異於壯大對方聲勢。
    周瑜生前對劉備的警惕猶在耳邊,此舉是否會“養虎為患”?
    這必然是孫權需要深思熟慮的。
    2. 妹妹的意願:
    孫尚香性格剛烈,尚武好強,並非傳統意義上溫順的政治犧牲品。
    她是否願意接受這樁明顯帶有政治目的的婚姻?
    強行推進,是否會引發內部矛盾,甚至適得其反?
    雖然在那個時代,女子的意願往往不被優先考慮,但孫尚香的特殊性讓這個問題無法完全回避。)
    3. 劉備的態度:
    劉備年近半百,已有妻室,且素有仁德之名。
    他是否會真心接納這位年輕、強勢且身份敏感的江東郡主?
    這樁聯姻能否真正達到預期的政治效果,而非僅僅流於形式?
    密報顯示,在那場會議以及隨後的幾天裏,孫權多次與魯肅、張昭等核心幕僚進行單獨密談。
    議題的核心,始終圍繞著聯姻的利弊得失。
    魯肅力陳此舉對鞏固聯盟、穩定大局的必要性,並強調這是延續公瑾抗曹遺誌的關鍵一步。
    張昭等人雖有疑慮,但在魯肅“大局為重”的勸說下,
    以及孫權自身對現實政治的考量下,反對的聲音似乎並未占據上風。
    我幾乎可以感受到孫權內心的天人交戰。
    他既有乃兄孫策一般的雄心壯誌,渴望開疆拓土,成就霸業;
    又有著更為深沉內斂的權術心智,懂得在複雜的局勢中隱忍、平衡、謀求利益最大化。
    兄終弟及,他繼承的不僅是江東的基業,更是沉重的責任和無處不在的危機。
    周瑜的離世,使得他必須更快地成熟起來,獨自麵對這波譎雲詭的亂世。
    在這種背景下,聯姻,這步看似簡單粗暴卻又蘊含著多重政治考量的棋,其誘惑力是巨大的。
    它提供了一個看似能夠一舉多得的解決方案,
    至少在短期內,能夠穩定住孫劉聯盟這個江東賴以生存的外部屏障。
    至於長遠的隱患……
    或許在孫權看來,那是可以在未來再想辦法解決的問題。
    眼下,度過周瑜離世帶來的動蕩期,穩住陣腳,才是當務之急。
    我的指尖在冰冷的玄鏡台密報上緩緩劃過。
    果然,曆史的慣性是強大的。
    周瑜雖死,但“美人計”的陰影,終究還是籠罩在了那位江東郡主的頭上。
    隻是,這一次,情況又有所不同。
    其一,提出者似乎變成了魯肅,並將其包裝成了周瑜的“遺計”,
    這使得動機顯得更為“純粹”,更側重於“鞏固聯盟”而非單純的“算計”。
    其二,我陸昭的存在,以及與孫尚香那次意外交集,為這樁聯姻增添了新的變數。
    孫權是否知曉此事?他是否會將此也納入考量?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已不再是赤壁時那個僅僅需要平衡孫劉關係的“局外人”。
    我有了自己的班底,有了明確的下一步目標——漢中。
    孫劉聯姻,對我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挑戰在於,若孫尚香真的嫁給劉備,並如曆史上那般驕縱跋扈,
    可能會給劉備集團內部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影響其後續發展,間接波及我的計劃。
    機遇在於,若能在此事中巧妙介入,或許……
    我能改變孫尚香的命運,甚至將她和她所能調動的力量比如錦帆衛的部分精銳),引導向對我有利的方向。
    想到這裏,我的嘴角不由勾起一絲意味深長的弧度。
    看來,這“江東參軍”的身份,是時候發揮它更深層次的作用了。
    孫權既然要下這步棋,我或許可以順水推舟,甚至……借力打力。
    暴風雨,正在醞釀。
    而我,已經嗅到了雨水中夾雜著的,屬於我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