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另辟蹊徑

字數:3841   加入書籤

A+A-


    這些器物,皆為農耕文明所量身打造,正中帝國之脈絡。
    山野之農,以飛梭織布;澤畔之婦,憑腳踏機軋布三丈;關外之民,用連杆灌溉灌滿百畝良田。
    田野之上不再人困馬乏,村鎮之中日見倉廩盈滿。
    更因這些技藝在草原與海邦難以施展。
    遊牧者無定居、逐水草而居,海邦地狹民稠、田不廣種。
    故而無須設立禁製,路無塵便大開技坊之門,令民間自由仿造,鼓勵諸方技匠改善結構,自下而上,反哺王道。
    短短數年,整個帝國如春風拂野,萬象更新。
    民間歌謠雲:“昨朝犁田尚靠牛,今朝轉輪自開溝;紡機喚娘不用手,一響千絲織錦繡。倉中穀滿無人餓,市上絹多價自柔。”
    而這等變化,遠非止於一國疆土。
    鄰邦之中,百姓紛紛傳言:“帝國中有神機,可織錦萬匹;有巨輪,可引水上山;有神術,可令百工如神助。”
    百姓之心,如水向下,如火趨暖。
    凡人皆望富足太平,豈不向往那物資豐盈、倉廩充實之地?
    於是漸有鄰國邊民偷渡入境,或偽裝為商賈,或甘作農奴,隻求得一份豐衣足食的生活。
    有的甚至將自家子嗣暗送入帝國讀書求學,希冀其後能被納為帝國之民。
    更有一些邊境小國,為保其民不叛,主動遣使入京,言辭恭順,願為“器物之術”獻上貢禮,請求傳技設坊,並請派匠人入境為師,甘結歲貢以報。
    朝臣震驚,大將疑懼,惟有路無塵沉穩如常,徐徐揮扇而笑:“非我欲奪其地,而是其心已歸我邦;非我強其身,而是我豐其魂。”
    帝國因技而強,因民而盛。
    國運日隆,財富如潮。
    百姓歡歌載道,稱此時為“金器之世”。
    於是史書有載:“無兵戈而勝,無侵略而服天下。路帝之政,以農養國,以器強民,四海歸心,百國來朝,乃千載罕見之盛也。”
    在這無靈氣、無神隻庇佑的凡世,路無塵深知:若欲盛世恒昌,光靠民生昌盛尚不足以護國安疆。
    於是在一手締造繁華富足的同時,他並未棄兵備不顧,而是潛修軍政,另辟蹊徑,籌謀於未亂之時。
    他深諳兵者為國之幹,利器不可長棄,遂設“統工營”於都城之北,延攬百匠,造強弩、修戰車、鑄甲胄。
    又設“操兵營”,以輪換之製訓練士卒,務求精而不濫;同時將那一係列改良過的農具、運輸工具延伸至軍用,使軍隊調度、物資轉運比舊時迅捷數倍。
    然一切軍備,並未造成國庫崩潰,反如水潤大田。
    因國之力氣充盈,百工百業皆振,賦稅穩定且可持續。
    軍費支出,竟成為技藝提升的另一個推動力。
    於是軍民互興,天下共榮,帝國上下一片盛景。史書曰:“是歲,軍政不廢,民業不傷,乃治亂並濟之術。”
    十年之間,帝國如日中天,民間稱其“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世。
    而北地草原,風仍呼嘯,卻已非昔日橫行無忌之地。
    許多毗鄰帝國的部族,眼見帝國日漸昌盛,其民豐足,其軍肅整,再不似往日之脆弱可欺,便有諸部聯名遣使,持金馬玉帛,跪於王廷之外,口稱:“願為北域自牧之民,誓奉王道,不負天命。”
    路無塵並未以兵威迫降,亦未因其舊恨而加以苛待。
    他曉得真正長久的統治,不在於鐵騎,而在於人心。
    於是下令改“部”為“郡”,舊部首領封為“牧侯”,既維其尊,又設其限。
    再於草原邊地設立“定牧鎮”,強令不得隨意遷徙,但並未全禁遊牧,而是引導其改為“半遊牧”之製。
    鎮中築小屋,設驛館、醫館、粥鋪、學堂。
    老人婦孺可安居鎮中,孩童可入學讀識文字,習典章王法。
    強壯之人則編為放牧之隊,春出秋歸,人人有籍,逐漸歸於規矩。
    初時諸部不適,怨聲四起,皆言:“放牛養馬多年,何時還要記名登冊,聽調聽宣?”
    但歲月如水,五年過後,不少人已自願將子送入帝國學堂;十年之後,甚至有牧侯自請參政,於朝會上言事議政。
    這一招,不奪其鐵騎,而奪其根本。
    昔日之遊牧部族,如草原飛鷹,來去無蹤,難以馴服。
    而今設有小鎮,有老有幼,便如鷹羽縛於巢,翅雖仍利,卻難高翔。
    此為“以恩結人心,以製伏野性”,是路無塵謀天下之又一妙著。
    宮廷之中,有宰輔低聲問:“陛下,今草原雖歸,未設重兵,恐將來變數四起……”
    路無塵靜默片刻,執筆在桌上書下一句:“治其心者久,治其身者暫。製其人者易,製其魂者難。”
    此語後藏之內閣寶冊,被後人譽為“牧心之策”。
    而那一頁紙,最終傳至草原新建的“牧書堂”中,成為孩童啟蒙課本的第一頁。
    當然,這一切光鮮的建設與德政,不過是路無塵在大勢洪流中演出的一場“王道之戲”。
    他身披聖君之名,實則行棋如魔、籌謀如霧。
    帝國各地的百姓歌舞升平、五穀豐登,學堂林立、衣食無憂,這固然是真,也未嚐不是一場精心編織的幻夢。
    民眾沉浸於逐漸優渥的生活,誤以為這就是天地常理,卻不知整個大廈的基石,皆係於路無塵一人之心火。
    這位中興之主、萬民共仰的皇者,眼神澄澈中藏著不為人見的幽深。
    與此同時,草原之北,風嘯如刀。
    那些近帝國的邊部小族,因富足與安穩紛紛俯首歸順;而草原深處的雄主王庭,卻仍盤踞其地,不動如山。
    那裏的人掌控著部族的生死、草場的歸屬,飲馬大澤,牧獵萬裏。
    他們自幼被奉為“蒼天之血”,坐擁帳中珍饈寶甲、美姬神駒,怎肯將自身化作臣屬,屈於帝國王庭之下?
    “他們不會主動投降,亦不會因利而屈。”這是路無塵早已料到的結局。
    然而,路無塵從未想過要他們自己俯首。
    喜歡靈氣枯竭,我能往返仙界!請大家收藏:()靈氣枯竭,我能往返仙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