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兄弟密談(下)

字數:4293   加入書籤

A+A-


    胤禟仔細回想著這些年的點點滴滴,最終得出了一個結論,二哥確實如八哥所言,不想坐上那個位置。
    其實他一直都明白,二哥最後大概率繼承不了皇位。
    現在的朝野內外,都默認了皇位是父死子繼。
    所以光是二哥沒有兒子這點,就足以讓天下人詬病了。
    哪怕二哥有皇阿瑪的支持,也很順利繼位。
    畢竟皇阿瑪在朝堂上的話語權雖重,卻也沒重到忽視朝野上下所有聲音的地步。
    如今還支持二哥的,就隻有以陳廷敬為首的清流文官。
    可陳廷敬一個漢臣,哪有那麽大的能量去對抗所有滿洲勳貴世家?
    再說赫舍裏家,打從索額圖致仕,赫舍裏一族在朝堂上的話語權便直線下降,所有人都覺得太子二哥沒有可能繼承皇位,赫舍裏家是二哥的母族,與二哥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沒有人會下一步注定會輸的棋。
    在今天之前,胤禟還想著,等到朝堂亂起來的時候,他用手中錢財拉攏一批人手,支持二哥上位。
    屆時要是成功了,他便能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二哥腦袋裏的點子這麽多,隨便拿出來一個都是極賺錢的,跟在二哥屁股後頭,他永遠不愁掙不了錢。
    所以現在得出這麽個結論,他根本沒辦法接受。
    “這怎麽可能呢……”
    他嘴裏喃喃自語。
    “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的,還有那位——”
    胤禩提起康熙,狹長的眸子眯成了一條縫,裏頭閃過一絲莫名都意味,胤禟沒看見。
    “他從小到大都偏寵二哥,但二哥到現在還沒個後,他卻一點都不著急。”
    隻要腦子沒病,都不會選擇支持一個沒有後代的儲君,
    哪怕皇阿瑪像明珠那樣,給納蘭揆敘在旁支族人裏頭挑幾個合適過繼的,也好過如今這般,不聞不問……
    書房裏頭陷入沉寂當中。
    良久,胤禟開口了,
    “……八哥,你是怎麽想的?”
    “我考慮了兩天,覺得三哥的話不無道理,那個位置總要有人坐,與其讓皇阿瑪在咱們當中挑揀,不如咱們自己拚一把,也能趁機將朝野上下肅清一下。”
    胤禟眸子眯起來,像是聽出了一些話外之意,但又不大確定。
    “你的意思是……”
    胤禩勾起唇角,
    “那個位置上最終坐的是誰,二哥可能不會介意,但咱們卻不能不介意,如你所言,我也覺得二哥最適合坐上那個位置……”
    胤禟眼中精光一閃即逝,
    “大哥三哥也是這個意思?”
    “不錯!”
    胤禩淡笑著點了點頭,
    “三哥派人去給四哥遞信了,相信要不了多長時間,他那邊就會有消息,以我對四哥的了解,能借機清理一下朝堂上的貪官汙吏,他應該不會拒絕。”
    而且弘暉差點就沒了,四哥心裏頭的邪火應該還沒全部發泄出來,有機會能放開手腳收拾常寧、瑪爾渾等人,他肯定不會放過。
    “你想讓我怎麽做?”
    胤禟沉思片刻,終於明白了這些哥哥是打算做什麽,臉上重新掛起興奮的笑容。
    胤禩見狀心頭一鬆,知道胤禟是同意了,於是壓低聲音道,
    “你這段時間多往我這兒跑幾趟,把結盟的姿態做足了,相信要不了多久,這京城就會熱鬧起來。”
    “成!”
    胤禟從貝勒府離開時,臉上一派喜氣洋洋。
    翌日,胤禟就收到了胤禛同意了的消息。
    於是胤禟就開始日日往八貝勒府跑,沒過幾天,京城裏就開始暗流湧動了起來。
    胤祉開始打著胤禔的旗號“招兵買馬”,胤禩和胤禟也不甘示弱。
    胤禛雖然人在天津港,可也積極寫信拉攏五阿哥、七阿哥,乃至十二阿哥與他結盟,支持正統。
    同時,胤禛與陳廷敬的書信聯係也多了起來。
    等到胤礽將顯微鏡造好,興衝衝地找人排著隊看草履蟲和紅細胞的時候,京城已經亂成了一鍋粥。
    康熙見兒子們終於開始爭權奪利,不僅不生氣,反而還有種鬆了一大口氣的感覺。
    曆朝曆代,所有皇帝都一樣,年齡越大,便越猜疑。
    康熙也不例外。
    如果所有皇子都表現得對皇位沒什麽興趣,他反倒懷疑是不是有人在私底下收攏了他們的心。
    現在的局麵,才是他最願意看到的。
    八月,三晉爆發山洪,致使兩萬多災民被困山區,康熙撥了十萬兩銀子,並派欽差前往賑災。
    胤禛覺得裏頭能作些文章,於是傳了密信給胤禟,讓他動用些探子,查查有沒有人敢動賑災銀。
    胤禟照辦。
    結果還真就揪出來了個巨貪——三晉巡撫董鄂·噶禮。
    胤禟也沒慣著,直接將查到的證據秘密傳遞給了胤禛。
    “奪嫡”的第一槍,由胤禛打響。
    朝堂之上,胤禛帶著證據,聲情並茂地將噶禮的罪狀一一贅述,康熙聽完之後,心裏頭也覺得生氣。
    他統共撥了十萬兩銀子,單是噶禮一人就貪去了四萬兩。
    剩下的六萬兩經過層層盤剝,到了兩萬災民手裏,竟隻剩下了可憐的一萬三千兩銀子。
    再說三晉那地方有煤窯,噶禮居然夥同當地官員盜挖偷賣,這是他絕對不能容忍的。
    康熙下令徹查,並將這差事直接交給了胤禛。
    胤禛接了差事之後,便帶著人手直奔三晉。
    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才將主犯噶禮和一眾從犯全都押解回京。
    此次辦差途中,胤禛還遭遇了兩三波人的刺殺,若非他身邊有孫進等人拚死保護,說不準胤禛還真可能被留在三晉。
    康熙得知胤禛辦差的全過程之後,既憤怒又心疼,於是賞賜了不少東西給胤禛和他的妻兒。
    並給了恩典,要讓弘暉也進宮讀書。
    因此,胤禛也成了新的風向標。
    京城中拜訪胤禛的人絡繹不絕,幾乎都要將四貝勒府的門檻踏破了。
    這讓胤祉和胤禩手底下的人心裏生出了幾分不滿,於是開始朝胤禛手底下的人下黑手。
    胤禛也不是泥捏的,誰敢攻訐,他就反擊,於是三方人馬紛紛下場,手段層出不窮,將朝堂搞得烏煙瘴氣。
    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裏,光是入獄的官員都有二十多個。
    胤礽回京之時,除了康熙和一眾皇子之外,所有人下意識都把他忽略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