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分東西

字數:3930   加入書籤

A+A-


    當然,這些都是他空間中有的東西。另外,他還專門騎車去了一趟公社。
    從那裏的供銷社,買了些紙筆玩具,準備送給孩子們。這是他來時候,沒有想到的。
    轉悠了兩個小時後,周守義才騎車往回趕。
    回到周家,老爺子看到他帶回來這麽多東西。自然又是一番嘮叨。
    “爺爺,這兩桶麥乳精,是專門給你和奶奶喝的,很有營養。剩下這些紙筆玩具,是給孩子們玩的。”
    家裏的小家夥們,看著周守義給他們買的,那個上發條的鐵皮青蛙,高興的直拍巴掌。
    傍晚時分,周家上工的人還沒回來,小姑一家卻先到了。
    小姑一家五口人來了,自然又是一番熱鬧。
    尤其是小姑,拉著周守義,一直問這問那。顯然對這個一直沒見過的侄子,很是關心。
    因為周守義又帶回來一掛豬肉,和一些臘貨。
    晚上燉了一條大魚之外,又做了油汪汪的豬肉燴菜。
    不過今天人更多,又燉了兩隻臘鴨。還蒸了一大盆周守義弄回來裏的大米。
    這秦省人雖然更愛吃麵食,但是這白花花的大米飯,偶爾吃一頓也是新鮮的不行。
    小姑一家住在公社,小姑父是公社的會計員。
    這個崗位不止受到普通人的尊重,社會地位也相對較高。在當下的時代裏,公社的會計員可是傳說中的“金飯碗”。
    所以他們一家的生活,相對來說還算不錯。平時也沒少給鄉下周家接濟。
    就連周守仁兩兄弟去尋親時,也是和小姑家借的錢。
    不過,就這也很少見今天飯桌上的場麵。一盆魚,一盆豬肉燴菜。一桌一盆臘鴨燉土豆。
    尤其是小姑家的孩子們,平時還勉強能吃飽,但肉,那也是一個月見不了一回。
    周家的人,雖然昨天就已經大吃了一頓,但油水這麽大的飯菜,見一次可不容易。一家人自然又是一頓猛造。
    飯後,周守義把他下午拿回來的東西,又都交代給了大伯周佑國。
    周佑國也是當機立斷,明白了周守義的意思。
    等桌麵收拾完後,周佑國說道:“自從守義回來,給大家帶了不少東西。現在咱們周家也算是富裕了一回。
    今天小雲也回來了,我就做主把這些東西分配一下。”
    看眾人都聽著,周佑國吸了口煙,又繼續說道:
    “今天我和守義去果林村談水果收購的事情。已經給我老丈人家送了一隻臘貨和10斤糧食。
    所以我這一份,已經是拿走了。”
    “還有就是,所有周家取回來的媳婦,都照我拿的那些,一人一份,讓你們送回娘家。”
    “然後,這些東西裏肯定有小雲一份,這是守義專門孝敬他小姑一家的。
    一隻臘鴨一隻臘兔,然後還有二十尺布和二十斤糧食。”
    “其他的,那就留在公賬上,作為咱們全家平時的吃喝拉撒。”
    “除了守禮和守智媳婦之外。其他人回娘家,都要幫守義說說收水果的事兒。畢竟東西你們也不能白拿。”
    “別以為這是讓你幫忙,其實這事兒對你們是有好處的。守義會以他們公司的名義,會雇傭你們娘家…。”
    周家這些娶回來的媳婦,包括三嬸王秀紅,都驚呆了。
    這年月,能讓娶回來的媳婦,給娘家送東西,那得多大的格局?而且,這不隻是送糧食,還是送錢啊。
    畢竟誰家都沒有餘糧,別看周家這回弄到的糧食不少,但也得看周家有多少人。
    這幾百斤糧食,就是省著吃,也不一定能堅持一個月。
    小姑父王立誌連忙說道:“大哥,我們家的情況你知道,還勉強能吃得飽。我看,這些東西就留在家裏,大家吃吧。守義對他姑姑的孝心,我們就心領了。”
    小姑父為人不錯,這幾年來,小姑沒少接濟周家,他也從來都沒打罵過小姑。
    而且,周家有事了,絕對不推托,往往還會主動幫忙。
    周佑國擺了擺手,說道:“立誌,你就別推辭了。你們家這幾年沒少幫家裏,我們都記著呢。
    再說了,這是守義給他小姑的。你讓我們收著,我們這臉,還要不要了。”
    三嬸王秀紅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立誌,這是守義的一片心意。你們就收下吧。”
    三嬸其實也有點小心思,如果小姑子一家不收,那她們是不是也不好意思拿東西回娘家。
    女人嗎,雖然嫁到了周家好多年了,已經成了潑出去的水。但有機會光明正大的接濟一下娘家,她也不想錯過。
    再說了,大嫂家已經拿了,自己要是不拿,好像有點吃虧。
    小姑父王立誌看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再拒絕也不太好意思。
    他和小姑對視了一眼後,說道:“大哥,那我就不客氣了。”
    轉頭又對周守義道:“守義,多謝你給我們帶的東西。”
    周守義笑著說:“小姑父,您太客氣了。孝敬一下長輩,是我應該做的。”
    說完分東西的事兒後,周佑國讓守智把那匹布搬出來。先給周小雲家拿木尺量了二十尺,剩下的又收了起來。
    這匹布,對周家來說可是寶。雖然隻剩下了八十尺,但就是大人衣服,也能做6身。小孩的那就更多了。
    所以,可不能浪費,得留到關鍵時候用。
    這時,周家的媳婦們聚在一起,開始嘰嘰喳喳地討論起了回娘家的事兒。
    不過,說了一會兒,周守智的媳婦卻坐在一旁,臉色有些不太好看。
    她心裏想到,自己娘家沒有機會參與水果收購,就有些不開心。
    其實這也是沒辦法的,田靜家,也是臨水村生產隊的,自然是沒辦法做臨時采購員。
    至於守禮媳婦劉紅梅,她是另一個公社的,所以也不指望參與這事兒了。
    大伯母李春梅,可能是看出了她的心思,便說道:“小靜,你也別覺得不公平。有這些糧食和肉能拿回去,就是我們平時想都不敢想的事兒。
    至於那額外賺錢的事兒,輪到了那是運氣,輪不到,那也沒辦法。你得學會知足。”
    守智媳婦聽了婆婆的話,覺得確實有道理。以前她真想不到,還有機會拿這麽多東西回去接濟娘家。
    確實是自己有些人心不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