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義結金蘭
字數:3922 加入書籤
“那我們就沿著山林走。”
“不妥”,童遠山反駁道:“沿著城池走,路上還能買點東西,沿著山林走,一切都得靠我們自己了。別的不說,夏天多雨水,我們一直在荒郊野嶺行進,連個避雨的地方都沒有。萬一有人生病了怎麽辦?”
童遠山考慮很實際。
童小安作為穿越人,深知流感的嚴重性,一個得病,有可能會傳染所有人。一場高燒都可能要人命,生病就更嚴重了。
原本村裏倒是有個曾在縣城醫館做過學徒的人,是僅有一個懂點岐黃之術的人。但在之前選擇站隊的時候,他跟著村長走了。
童小安不由得仰天長歎。
真實的逃荒路,要殘酷很多,條件要艱苦很多。
眼下連童遠山都說服不了,就更不用說其他人了。看來,A級寶箱沒有希望了。
帶著失落的心情,童小安進入了夢鄉。
天一亮,童小安醒過來時,就看到村裏人都在收拾東西,準備動身了。
童小安一家也不例外。
趙翠娥收拾著東西,不見童青山的身影。
童小安找了一圈,看到了童遠山兄弟三人站在一起。
走近口,就聽到童青山的聲音:“大哥,我昨天已經學會辨認菌菇了,不信你去問問小安。今天就讓我去先鋒隊吧。”
因著昨天隻允許一個人進鬼林,所以采摘菌菇的人是童環山。
童青山忍了一天,得知今天還有機會,一早就來和童遠山商議了。
“老三,你力氣大,留著拉平車,采菌菇的事情還是讓老二去吧。”
童遠山還是不太放心童青山自己出去辦事,想都沒想就拒絕了。
童環山見狀,開口道:“大哥,我覺得可以讓青山試一試。他力氣大,腿腳快,能多采點。”
對上童遠山疑惑的眼神,童環山保證道:“昨天抽查的時候,我是全程看過的,青山沒有問題。”
童遠山沉思片刻,答應了他的請求:“那行,你去找鐵生吧。”
童青山立刻有了笑臉,小跑著走向童鐵生。
看著人走遠,童遠山無奈的笑了笑:“都多大的人了,還跟個孩子似的。”
趁著這個機會,童環山說起了自己的想法:“大哥,老三年紀也不小了,咱倆當兄弟的,不可能一輩子不錯眼的看著他。他現在也是當爹的人了,得自己立起來,給孩子做個榜樣。”
說起這個,童遠山就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惱意:“以前又不是沒讓他自己擔過事,結果呢,沒有一件能讓人做的滿意。有我們倆看著,出了錯還能補救一二。由著他一個人做事,做一樁塌一樁。”
“現在不一樣了”,童環山說道:“以前他有依賴心理,覺得有咱們給他收拾爛攤子。前兩天受了點刺激,自己想通了,知道上進了。不然以他之前的性子,這會兒張嘴等著吃就行,哪裏會要求進鬼林。”
這也是童遠山不解的地方,所以剛剛聽完後,第一想法就是拒絕。
“刺激,誰欺負他了?”
別看童遠山平日裏總嫌棄童青山沒個正經,但是心底裏,最護著人了。
一定有人欺負童青山,當下黑了臉。
“沒人欺負,就是說了兩句閑話,被他聽進去了。他自覺連侄子都比不過,覺得丟臉了。”
避重就輕的解釋了一句,童環生道:“老三立起來也不錯。你現在是整個隊伍的帶頭人,不能隻看著咱這一個小家了。以後家裏由我照看著,老三自己立起來,能省好多事。”
這話,童遠山認同,他現在壓力也很大,天天睜眼就開始發愁後麵怎麽走。
想到這些,又重重的歎了一口氣:“行了,就這樣吧,以後咱家就靠你了。”
兄弟兩個嘮了一會兒就散開了。
童小安剛剛聽了一半就離開了。
這會兒她去找童燕去了。
她現在住在十二歲的軀殼裏,家裏的事情輪不到她擔心。
該提點的事情已經給童遠山說過了,剩下就沒了她的事情。
文秀蘭今天依舊跟著其他人去鬼林采菌菇,隻剩下童燕一個人,剛好能搭個伴。
很快,村裏人收拾好了,童遠山一聲令下,隊伍開始緩慢行徑。
跟在隊伍的最後麵,童小安享受的聽著童燕對她的崇拜。
“小安,我都不知道,你居然懂那麽多?我娘說了,以後要我跟你學著點。”
“你就是我的救命恩人,再世父母,以後我做什麽都聽你的。”
“以前我爹在的時候,帶我去茶館聽人說書。那些闖蕩江湖的男人們會拜把子做兄弟。小安,我也想和你拜把子,咱倆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童小安聞言,抽了抽嘴角:“才十來歲的年紀,想什麽死不死的事情。”
“你就說要不要吧。”
童小安沒有急著應答。
前世今生,她親緣淺薄,朋友緣也不怎麽好,看起來和誰相處的都不錯,但真的親近的人一個都沒有。
穿越之後,她感受了到了親情,那朋友是不是也可以培養一兩個。
轉頭對上童燕殷切期盼的眼神,童小安鬆了口:“行吧,我就勉為其難的答應你。”
“太好了,我以後也是有姐妹的人了。”
童燕彎腰撿起來幾根已經幹枯的樹枝,挑了三根遞給了童小安,剩下三根留給了自己。
“小安,我聽說書的人講,結拜還需要燒香。咱們現在就用樹枝代替香,讓老天爺做個見證,怎麽樣?”
童小安眉梢微挑,還怪有儀式感的。
聽著也不錯,點了點頭。
很快,倆人在路上跪了下來,朝著南邊行禮。
“我童燕。”
“我童小安。”
“今日結拜為姐妹,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
說到最後一個字時,童小安捂住了童燕的嘴。
死過一次的她,現在隻想著自己能好好的活下去:“咱不說那不吉利的話。”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同富貴。”
童燕點頭:“好,但求同年同月同日同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