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國人的殉道精神

字數:5273   加入書籤

A+A-


    趙括滿臉羞愧,幾乎無地自容,他想起了天幕上提過的長平之戰。
    “投降啊,這個詞說起來都有屈辱的感覺。”
    “長平之戰,我因急於求成,中了秦軍的奸計,最後因糧盡彈絕而被迫投降。”
    “白起隻是背負了人屠的千古罵名。”
    “而我趙闊,卻實實在在地被釘在了曆史的恥辱柱上。”
    “40萬趙卒啊,隻生還了數百人,白起這個屠夫,下手真黑啊。”
    “早知如此,投降是絕不可能投降的。”
    “但凡我能殊死一搏,曆史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我悔啊……”
    ……
    天幕上,無數彈幕飛進飛出。
    “我的錢可以當軍費,但不能當賠款。我的身體可以做掩體,但不能填入萬人坑。”
    “因為我們試過了,投降必死,四個日寇,殺害了兩千多名投降的南京督察。”
    “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在華夏,為國捐軀是最崇高的死法。”
    “是我,我也會選擇和敵人同歸於盡。”
    “孤注一擲,也要殊死一搏,七尺男兒,有戰無降。”
    “我永遠記得那句:孩兒劉諶,誓死不降,最終他以身殉國,自盡於劉備廟前。”
    “我的屍體可以是戰友的掩體,但我這個人,絕對不能成為敵人威脅戰友的籌碼。”
    “當一個華夏人說,列祖列宗在上,孩兒不孝,以及人民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就是慷慨赴死的時候了。”
    “幹了這碗酒,烈士陵園見。”
    “烈士陵園和軍事法庭,總歸要去一個的。”
    “真到了那一刻,死也要拉一個墊背的。”
    ……
    大清位麵。
    雍正看著天幕上一條條飛過的彈幕,手都顫抖了起來。
    “這麽多有誌之士,這麽多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忠勇之輩。”
    “清政府怎麽會走到那一步?”
    “西方國家士兵毫無氣節可言,一旦兵敗,便會樹倒猢猻散。八國聯軍入侵,但凡清政府英勇一點,這仗如何還能敗?”
    “縱有武器之差,歸根到底,還是政府無能與腐敗,後代無能啊。”
    雍正牙齒都快咬碎了,氣得在大殿之上來回踱步。
    “窩囊,實在是太窩囊了。”
    雍正內心那叫一個憋屈,恨不得直接在百年後詐屍,給不爭氣的後代們一點點教訓。
    敵人堅船利炮固然可怕,可自家後輩不爭氣,窩囊,廢物,更加讓人痛心疾首。
    想起退位的末代皇帝,雍正更加難過了。
    “但凡末代帝王能學明朝崇禎皇帝煤山自盡,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史書上高低得給他一個清烈帝。”
    “也好過後世人提起清王朝滿臉不屑啊。”
    雍正總算體會到了,一把好牌,打的稀爛是什麽感覺?
    他看了看自己年邁的身軀,又瞧了瞧自己僅剩的幾個歪瓜裂棗皇子,悔不當初。
    早知道,學他皇阿瑪,多生幾個,也好過在一群矮子裏精挑細選,挑出了一個好大喜功的無能之輩。
    “朕是造了什麽孽啊。”
    “後代一個比一個不爭氣。”
    雍正暗戳戳地想:難道是皇阿瑪生的太多,九龍奪嫡,耗盡了大清王朝的氣運?
    否則,帝王熊,還能熊一窩?一個爭氣的,都沒有?
    ……
    大秦位麵。
    嬴政勾了勾唇角,被天幕視頻說得熱血沸騰,整個人都燃起來了。
    “很難理解華夏人的玉石俱焚嗎?”
    “因為我泱泱華夏,骨子裏就有一種難以言明的氣節和血性。”
    “自古皆重大義而輕生死。”
    ……
    三國位麵。
    關羽敗走麥城,仍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還是那句話: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
    “寧願站著死,也不願意跪著生。”
    “一個用鮮血和生命托起來的民族,怎麽可能會匍匐在敵人的腳下搖尾乞憐。”
    ……
    看著紛飛的彈幕,黎洛激動得狂拍大腿。
    “寧可戰死失社稷。”
    “絕不拱手讓江山。”
    “陷陣之誌,有死無生。”
    “雖千萬人吾往矣。”
    “這是每個炎黃子孫的血脈傳承。”
    黎洛想起了抗美援朝中幸存的漂亮國大兵,永遠記得,他麵對鏡頭痛哭流涕的畫麵。
    他說:“衝鋒號就是他這一輩子的噩夢。”
    “華夏軍人不是來戰鬥的,而是用來以命換命的。”
    各個位麵的古人無不激動萬分。
    就在激動人心的時候,黎洛的一聲歎息,卻讓曆朝曆代的古人們為之懵逼。
    我們情緒正激動著呢?
    黎先生,你歎什麽氣?
    黎洛聲音低沉,嘴裏默念著氣節,似是陷入了某種苦惱之中。
    “那為何抗日戰爭時期,偽軍的數量多於櫻花國侵略軍。”
    想起《受降報告》裏麵的數字,黎洛忍不住心驚。
    “偽軍總數應當在三到四百萬人之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抗戰期間,櫻花國總兵力才 448 萬人。”
    “這些人的氣節呢?”
    ……
    抗戰位麵。
    所有戰士發出憤怒的怒吼。
    偽軍,你大爺的。
    我們在前線流血犧牲,你們在後麵庫庫投敵,一不小心,被偷家了。
    偽軍數量竟然還比對麵的小日子還多。
    國賊不除,更待何時?
    他們大聲喊著:“列祖列宗在上,不孝子孫這就帶敵人下去見你們。”
    “不是把他們送下去見列祖列宗,就是自己去見列祖列宗。”
    “這場戰爭,隻有你死我活。”
    ……
    大明位麵。
    朱元璋想起了那場殘酷的抗日戰爭,瞬間怒不可遏。
    “咱竟然不知道,國難當頭,還有這麽多的軟骨頭。”
    “偽軍、漢奸數量比敵人還多。”
    幾百萬人軟骨頭,朱元璋想都不敢想。
    朱元璋氣得將案桌上的奏折橫掃在地,想起此種場景,他便忍不住頭皮發麻。
    敵人往往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從內部瓦解。
    內憂外患,後世華夏,在天崩開局的情況下,還能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犧牲實在是太大了。
    朱棣同樣頭皮發麻,站在一旁不敢吭聲。
    後世子孫雖然有崇禎皇帝這種殉國之人,但也有朱祁鎮這種投降瓦納的留學生。
    朱棣簡直快要哭了。
    朱祁鎮怎麽是自己的子孫呢?
    大明的風骨和氣節,他是一點沒有學到啊。
    咱爹會不會突然想起朱祁鎮這個好大曾曾孫?
    咱爹會不會一劍劈了他?
    喜歡天幕通古代,給帝王一點震憾!請大家收藏:()天幕通古代,給帝王一點震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