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古代狀元放到如今什麽水平
字數:5244 加入書籤
【今日話題:古代的狀元在現在是什麽水平?】
【舉個例子,著名的文學家魯迅當年考秀才都落榜了】
【500多人參加的考試隻錄取80人,而魯迅是第145名】
【你以為考試內容是這樣的:舉頭)明月,低頭)故鄉】
【實際上考試是這樣的:請以明月普照皆為大地,故鄉開發建設為題目,作出地方經濟和培養人才的關係】
……
大唐位麵。
李白望著自己26歲在揚州旅舍寫下的《靜夜思》,滿臉震驚。
“不是吧,不是吧?”
“後世以為考狀元很容易嗎?”
“能考中狀元的人,個個都是文曲星下凡。”
不知怎麽的,李白神情略顯失落,他猛地往嘴裏灌了一碗米酒,歎息道:
“大唐的科舉考試規定,商人之子是嚴禁參加科考的。”
“不然我也參加科考了。”
“我自詡才高八鬥,照樣無法拍著胸脯保證,我一定能高中狀元。”
“後世的朋友們,你們,懂?”
坐在一旁的杜甫尷尬得快要摳出3室1廳了。
他雖然在文學上頗有造詣,被後世稱為詩聖,但他在科考中屢屢受挫,未能考中進士。
杜甫羞愧難當,他悄聲說道:“子美慚愧,多次科考不中。”
“狀元啊,是各方麵的天才。”
“從古至今,恐怕狀元的數量還沒有帝王多。”
“不要小瞧了古代狀元的含金量啊。”
……
天幕視頻還在繼續。
【而如今的高考,在古代頂多屬於童試】
……
大宋位麵。
蘇軾更加震驚了。
後世有多重視高考,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連他們這群觀看天幕的古人也都知曉一二。
然而他們科考,也就是高考,其水平僅相當於童試???
這一點,蘇軾萬萬沒有想到。
“你們是不是太低估我們了?”
“千年龍虎榜了解一下。”
“你們以為的科舉考試,是四書五經背熟之後,僅僅考個填空嗎?”
蘇軾朝天幕豎起了食指,食指左右搖擺起來。
“不不不。”
“用後世的話來說,你以為的考題是:白毛)綠水,紅掌)清波。”
張懷民唇角微微勾起,他知道蘇軾想要說什麽,於是,他順著蘇軾的話說了下去。
“這才哪到哪兒?”
“就拿蘇東坡例舉的《詠鵝》來說。”
“我們的鄉試:請以綠水之上才能養育白色天鵝為題寫一篇論述地方文化和培養人才的關係。”
“會試試卷打開,請繼續以詠鵝為題,論述一下區域經濟與政策治理之間的關係。”
“到了殿試,根據詠鵝,寫1萬字描述國家用人、選材的標準……”
張懷民停了一秒後,繼續說道:
“你們以為的科考,其實是考公。”
……
【古代的科舉製度主要有幾個級別】
【第一級:童試】
【全縣的學子都可以參加】
【通過後叫童生】
【童生在通過院試後便是秀才】
【曾國藩考了6次,都遺憾落榜】
【第7次才成功上岸,考上秀才】
【而寫出西遊記的吳承恩,同樣考鄉試三次落榜】
……
大清位麵。
曾國藩人都傻眼了。
介紹就介紹,扯他幹嘛?
曾國藩耳朵瞬間紅了,手中的書籍被他攥得死死的。
“這下,各個位麵的人都知道我考了7次,才考上秀才。”
“我不要麵子的嗎?”
……
大明位麵。
朱元璋愣住了。
《西遊記》之名如雷貫耳。
然而寫下《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鄉試竟然考了三次,還落榜了。
朱元璋望向同樣震驚的馬皇後,他忍不住問道:
“妹子,你說這個吳承恩,是不是因為沒考上,所以才去寫《西遊記》的。”
馬皇後煞有其事地點了點頭,非常讚同朱元璋的觀點。
君不見,許多落榜的才子,因為仕途不順寫詩而聞名古今。
仕途通達,誰還有那個閑工夫寫詩。
馬皇後道:“很有可能。”
朱元璋猛地握緊拳頭,他突然反應過來,《西遊記》寫的是唐僧師徒一路降妖除魔,去西天拜佛求經。
代入大明,吳承恩會不會是借用《西遊記》諷刺大明?
朱元璋越想越覺得有這種可能。
他再次審視《西遊記》的時候,書中的妖、魔指什麽,已經不言而喻了。
……
天幕視頻還在繼續。
【所有秀才到省會參加考試】
【通過後被稱為舉人】
【小說裏,範進用了30多年才到達這一步】
【所以他才會喜極而瘋】
……
此刻,天幕之上飄來了零星的彈幕。
“現在看來,範進隻瘋了幾天,已經相當冷靜了。”
“我連範進都不如,他是怎麽做到才瘋一會兒就清醒的呀?”
“那些連中三元的,都是什麽天才?”
……
大唐位麵。
黃巢望著天幕冷哼一聲。
“這下知道我為什麽要打進長安了吧?”
“打進長安可比考進長安簡單多了。”
隨後,他朗誦起了自己不第後作的詩。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
旁白繼續響起:
【舉人再到首都參加會試】
【最後才會由皇帝親自主持殿試】
【殿試第一名為狀元】
【自隋朝建立科舉製度以來】
【1000多年裏,曆史上的狀元僅僅隻有592位】
彈幕:
“怪不得,沒見幾個狀元寫仕途不順的。”
“狀元也沒幾個因為寫詩而名留千古。”
……
【你以為的古代科舉考試內容:語文】
【實際上的古代科舉考試內容語文、數學、地理、曆史、政治、經濟、法律、環境、生態、社會、民生、治國、軍事、策略】
……
黎洛瞪大了雙眼。
“文狀元不好考,那麽武狀元好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