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炎龍講武堂
字數:5006 加入書籤
在華夏戰火紛飛,太平天國的南北兩線正在進行決定之戰的時候。
蘇州仿佛沒有受到戰爭的影響,宛若一片寧靜的綠洲。
晨曦初照。
第一縷陽光灑在這片大地上時。
這裏已經是一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街頭巷尾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商家的吆喝聲、孩童的嬉戲聲交織在一起。
城北有處地方,甚是熱鬧。
每日都有許多慕名而來的學子。
陽光灑在這處金光閃閃的牌匾之上,甚是耀眼。
牌匾上的名字叫做炎龍講武堂。
這是蘇王為這個講武堂賦予的名字,希望它能承載住華夏的重擔,為華夏陸陸續續,源源不斷地培養各方人才。
走進講武堂,映入眼簾的是一棵古老的黃果樹。
不知道這棵樹是搬植過來,還是它本來就一直生長在這裏。
枝繁葉茂,欣欣向榮。
繼續往前走是一個偌大的演武場。
有跑步的操場,還擺放著各種訓練用的武器,從鋒利的長劍到新式的長槍,從古樸的弓弩到威力巨大的炮具,一應俱全。
再往裏走左邊就是學堂的講堂,右邊是教員所休息的地方,正前方則是學員的宿舍。
李嵐穀現任講武堂的副校長,他每日都會來講武堂上課宣講。
而一日都沒來的蘇王,確是這演武堂名義上的正校長。
教室裏現在正在上課,傳來了慷慨激昂的教學之音。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留洋回來的孫茂才。
“文化總該革新的,因為時代在進步。”
“文言文,文雅古樸。華夏幾千年的精髓所在,我們自然不該摒棄。”
“但白話文,新學卻比誤國誤民的八股文更加務實。”
“鄙人不才,承蒙蘇王器重,曾留洋一段時間,還在蘇王的武器公司待過一段時間,這一段時間,鄙人真的是大開眼界,短短幾個月,徹底顛覆了我幾十年所學所見所聞所知。”
“現在華夏已經來到了大變革時代的轉折點。”
“諸位同學也有幸降生了這個時間點,來到了咱們這所講武堂。你們有的是太平天國中流砥柱,有的是新軍中未來擔負要職的將軍,有的是慕名前來的有誌之士。”
“我要告訴諸位同學的是:華夏的前途,是屬於你們的。華夏的未來,是屬於你們的。你們處在了一個華夏危機的時代,也是華夏變革的時代,更是華夏振興的時代。”
“看看講堂黑板上麵的幾個大字”
“那是蘇王獻給諸位的。”
“為華夏之崛起而努力奮鬥。”
“我也有一句話要獻給在座的諸位。”
“生之炎黃,育我華夏。待之有為,必報中華。”
孫茂才激動地呐喊,傳遍了講堂裏的每個角落,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孫茂才所要表達的意思。
他的演講激昂澎湃,台下講武堂學員鼓掌聲經久不息,大家都被他的演講所感染。
學員們鼓掌的同時一直望著黑板上方那句標語:
為華夏之崛起而努力奮鬥。
台下的學子,大多都是新軍被派來學習的,他們大多數都是後麵要入軍為政委的。
還有不少慕名而來的有識之士。
其中康達初就是其中之一。
這時康達初舉起了手,孫茂才見狀微微點頭,示意他可以發言。
康達初起身,眼神中充滿了熱烈與好奇:
“孫教員,吾叫康達初,吾在廣州之時,聽聞新軍的軍歌,那激昂的旋律和振奮人心的歌詞深深打動了我。近日在這學堂的學習,更讓我如醍醐灌頂,為蘇王高瞻遠矚的思想深深折服。我之前一直思考一個問題,今日向孫教員討教一下。問題是敢問華夏未來的路,究竟該如何走?”
孫茂才聞言微微一怔,隨後說道:
“蘇王雖然已不在,但蘇王的思想卻無處不在,蘇王未盡的事業還在,還需要鄙人和在座各位一起努力奮鬥。”
“落後就要挨打,挨打就要立正,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唯有不斷革新發展,才能在世界上立足。”
“蘇王在蘇州建立了講武堂,為華夏培養軍事人才和先進的思想人才;在上海創立了造船局,推動我國的海洋事業和海軍部隊;在鷹國設立了溫側斯特公司,研發新武器,與世界接軌。英國已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美、德等國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華夏若要崛起,必須要在工業革命中奮勇爭先,讓我們的軍事力量走在世界的前列。這是蘇王生前的畢生追求,也是咱們華夏未來的方向。”
此時,台下學員們再次鼓掌,康達初也鼓起了掌。
“孫先生講得好啊!先生真是大才。”
一道聲音傳來。
眾人左右望了望,發現這聲音來源不是在講堂內,而是來自講堂外。
大家紛紛向外麵望去。
頓時其中不少人的眼神瞳孔急劇放大,學堂之間一陣訝然之聲。
台上的孫茂才,還有台下的曾天養等一批新軍將軍激動地衝了出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顯然來者的出現讓他們始料不及。
或者他們不敢置信來者還存活著。
“蘇王...”隨著幾聲驚訝至極的呼喊。
學堂頓時一片嘩然。
所有人呆呆的望著學堂外那個氣宇軒昂的男人。
男人緩緩抬步走了進來。
在眾人欣喜的眼神中說道:
“孫先生說的很棒,有覺悟。但是有最重要的一點,他沒有說。”
“那就是人的思想,人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武器。”
聽著蘇王的話,台下的眾人屏氣凝神。
康達初也直接被蘇王一句“人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武器”征服,雙眼的光變得更為熾熱。
“白話點來說,就是換一個腦子,換一個思維。要用正確的思想來武裝我們的華夏人民,來塑造新一代青年,來創造一個嶄新的國家。”
“當普通老百姓都知道落後就要挨打,封閉守舊就會落後,洋人入侵華夏就是來吸我們的血。到了這時候,我們就會自動拿起我們的武器,跟敵人戰鬥到底。”
“為何那些強盜來了咱們華夏一次又一次?”
“就是因為他們認為華夏地大物博,他們要傾銷他們的商品,換取我們的白銀和其他資源。”
“就是因為我們華夏人之前的思想陳舊。第一次英軍入侵華夏,萬餘人的英軍就能擊敗四萬萬人口的華夏。”
“1:啊!就算武器再落後,也不應該至此!但華夏就是失敗了,這天理何在?”
“因為咱華夏百姓的思想出了問題,咱們華夏的統治者們出了問題,不僅沒有抵抗之心,沒有屈辱感。甚至許多百姓為了一己之利充當賣國賊,為英軍指路,這是華夏的恥辱。”
“直到百姓更加水深火熱,人們才幡然醒悟。”
“現在為何還是兩萬英法聯軍,卻被咱們新軍打敗?”
“就是因為思想改變了。咱們新軍的統帥者都知道為了什麽而打,咱們的士兵也知道為了什麽而打。或許有的士兵思想還處於思想懵懂的萌芽。但它要發展成參天大樹,就得拜托在座的各位。”
“新軍的未來要拜托你們,華夏的未來也要拜托你們,你們責任重大啊!”
“我在這裏明白地告訴在座的諸位,華夏的未來是什麽?”
“華夏的未來必然是一個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不被外族所隨意欺辱的國家。”
“華夏民族的未來,必然比任何一個民族都光明。”
“加油吧諸位!光華燦爛的世界,就在不久的將來。”
喜歡1853用炮火檢驗真理請大家收藏:()1853用炮火檢驗真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