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書生深夜對話曾剃頭
字數:3074 加入書籤
決戰前夜。
繁星點點。
夏風徐徐。
曾國藩坐在書房之中,昏黃的燈光在風中搖曳,仿佛隨時都會被黑暗吞噬。
房間內僅有一個這日拜訪他的書生在為之磨墨。
除去磨墨聲。
以及毛筆在紙麵書寫聲。
周圍的一切都很安靜。
一陣微風拂過,曾國藩看著煤油燈下自己閃爍的影子,悵然若失。
書生看著沉思中的曾國藩,深吸一口氣,恭敬地作揖行禮,開口道:“先生,晚輩冒昧打擾,還請先生恕罪。晚輩久仰先生大名,今日得此機緣見到先生,心中甚是激動。”
曾國藩微微頷首,目光中透著溫和,沒有了往日的殺氣,他緩緩說道:
“不必多禮。汝認識我,今夜有汝陪我,我甚高興。”
書生定了定神,說道:
“先生之功業與思想,晚輩豈能不識。先生這生曆經風雨,於晚清亂世之中,撐起一片天地,成就非凡。您的湘軍,威震四方,為穩定局勢立下汗馬功勞。然晚輩亦知,大清已亡,先生現在也被圍困廣東,不知先生對未來還抱有期望嗎?”
曾國藩低頭沉默,久久不語。
書生也不言語,靜靜觀察著曾國藩的一言一行。
終於曾國藩緩緩抬頭說道:
“吾一生所行,皆為大清社稷,為民之福祉。湘軍之興,實乃時勢所需。彼時,洪楊之亂,生靈塗炭,吾等豈能坐視不理?雖曆經艱難險阻,然吾等一心隻為平叛,保一方安寧。”
“奈何大清早已是風燭殘年,最後還是迎來了一朝一代的終結。”
曾國藩言罷,挺直的脊梁瞬間塌了下去。
書生見曾國藩不停蹉跎歎氣,便換了一個話題:
“先生一生推崇儒家學說,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先生的家書中,亦處處體現著對家人的教誨與期望。然晚輩以為,在這風雲變幻之時代,若僅拘泥於傳統儒學,是否略顯保守?”
曾國藩輕輕皺眉,沉思良久:
“儒學乃吾華夏幾千年之根本,其中蘊含之道理,曆經千年而不衰。修身乃為人之根本,隻有自身修養達到一定境界,方能齊家、治國、平天下。雖時代變遷,然人性之善惡、是非之準則,並未改變。吾以為,守正、守禮,才能在這紛繁複雜之世,不迷失本心。”
“先生所言極是。然晚輩觀當今之世,科技日新月異,傳統之學似與時代有所脫節。若一味因循守舊,恐難適應時代之發展。晚輩以為,應取傳統之精華,融匯現代之思想,方能使國家繁榮昌盛。”
曾國藩目光中閃過一絲讚許:
“汝之見解,亦有幾分道理。時代不同,當有所變通。但變通之中,亦不可忘本。若拋棄傳統之根基,猶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終難長久。當在傳承之中求發展,在發展中守傳統。”
得到曾國藩讚同的書生臉上流出一絲喜悅,雙手拱手:
“先生一生為官,曆經無數艱難險阻,卻始終堅守初心。在如今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人們往往容易迷失自我,陷入名利的追逐之中。不知先生有何教誨,可助人們在這喧囂之世中保持清醒?”
曾國藩微微點頭,語重心長地說:
“心正則身正,身正則行正。無論身處何境,皆當堅守自己之道德底線,不為名利所誘惑。常思己過,知恥而後勇。且要時刻保持謙遜之態,不可驕傲自滿。人生之路,漫長修遠,唯有保持清醒之頭腦,方能在風雨中穩步前行。”
書生再度拱手,沉吟良久後終於鼓起勇氣問道:
“先生,晚輩又有一事困惑。世人常以‘曾剃頭’之稱謂來指代您,此名在民間流傳甚廣,多含貶義。晚輩想請教先生,對於這一稱呼,您作何看法?”
曾國藩麵色一沉,眼中閃過一絲悲涼與無奈,緩緩歎道:
“‘曾剃頭’這一稱呼,實乃世人對我的一種誤解。彼時平叛戰亂,局勢混亂,百姓流離失所,長毛之亂,讓無數生靈塗炭,社會秩序幾近崩潰。”
“吾興兵平叛,組湘勇,本是為了恢複太平,護佑百姓。”
“隻是在戰爭年代,難免會有傷亡,為了震懾敵軍,穩定局麵,不得不采取一些強硬手段罷了。”
“然這些人隻看到了表麵的嚴酷,卻未曾看到吾內心的悲憫與無奈。吾又何嚐願意見這生靈塗炭,隻不過是為了盡快終結這亂世,還百姓一個安寧的生活啊。”
書生聽聞此言,不禁對曾國藩的無奈與悲憫有了更深的體悟,又道:
“原來先生背後有著這般深意,晚輩膚淺了。”
曾國藩微微頷首,神色稍緩。
“夜深了,這一夜就麻煩你磨墨了。”
曾國藩說罷。
繼續開始在紙上揮舞起來。
隻見最開始那張已經幹涸的紙上寫著五個大字:
《曾國藩自傳》
喜歡1853用炮火檢驗真理請大家收藏:()1853用炮火檢驗真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