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又遇災民

字數:3780   加入書籤

A+A-


    內心愉悅的張亮迅速從隱匿的虛空朝西飛去,他還想順路到江楊旅遊集團的地盤看看,自己曾經在那塊土地上付出過不少心血,不知那裏的人們現在生活的怎麽樣?
    期盼與現實往往有出入,江揚集團留在張亮腦中的印象是原生態的山區景象,此刻飛臨其上空,卻被它如今的巨大改變所震驚,原本靜謐質樸的山間,竟如春筍般冒出眾多現代化建築。
    沿著蜿蜒的山路前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造型獨特的玻璃大廈。陽光灑下,大廈的玻璃外牆折射出五彩光芒,與周圍蔥鬱的青山相互映襯,形成一幅奇妙的畫麵。大廈的線條簡潔流暢,棱角分明,仿佛是從未來穿越而來的藝術品。
    再往深處走,錯落有致的高樓林立。每棟建築都有著獨特的設計,有的外觀呈不規則形狀,充滿了藝術感;有的則采用了環保材料,綠色植被攀爬在建築外牆上,宛如一座空中花園。這些建築之間,由寬敞的道路和精致的人行步道相連。道路兩旁,路燈散發著柔和的光芒,即使在夜晚,也能照亮行人的路。
    在一處開闊的平地上,還有一座現代化的體育館。它的屋頂猶如一隻展翅欲飛的雄鷹,極具動感。體育館內設施齊全,先進的燈光設備、智能化的管理係統一應俱全。
    這些現代化建築,打破了張亮對傳統山區的固有印象。像是鑲嵌在綠水青山間的璀璨明珠,讓這片古老的山區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與魅力 。
    不過繼續往山林深處飛行,張亮看到另一番景象。
    曾經的山區舊村落,在洪災肆虐後一片狼藉。踏入這片受災之地,映入眼簾的是殘破不堪的景象。老舊的房屋東倒西歪,有的屋頂塌陷,露出黑洞洞的窟窿;牆壁被洪水衝得斑駁陸離,牆皮大片脫落,露出內裏潮濕發黴的磚石。道路被淤泥掩埋,隻剩一些坑窪還能勉強看出曾經的輪廓。曾經潺潺流淌的小溪,此刻堆滿了樹枝、雜物,散發出腐臭的氣息。溪邊的樹木東倒西歪,像是被抽去了生機。
    而不遠處,是村民集中安置的現代化建築。一排排整齊的建築拔地而起,外牆潔白如新,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房屋之間規劃有致,綠化帶上種滿了各種綠植,鮮花綻放,為這片土地帶來了新的生機。寬敞的柏油馬路貫穿其中,路邊安裝著明亮的路燈。社區中心設施齊全,有健身房、活動室等,滿足村民們的各種需求。廣場上,孩子們嬉笑玩耍,老人們坐在長椅上曬太陽聊天,一幅和諧美好的生活畫卷正在展開。新的建築與舊村落的殘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它象征著村民們戰勝自然災害,邁向充滿希望的新生活 。
    張亮心中感歎,強大的經濟實力是克服自然災害的有力武器,他放心的朝朝江揚集團的西部邊界飛去。
    這裏位於三國交界之地,曾經是一個被時間遺忘的原始世界。
    繁茂的熱帶雨林遮天蔽日,層層疊疊的枝葉交織在一起,陽光隻能透過縫隙,在地上留下斑駁的光影。空氣中彌漫著潮濕且濃鬱的草木氣息,混合著不知名野花的芬芳,沉悶又迷人。
    奔騰的河流猶如大地的脈搏,洶湧澎湃地流淌著,成為天然的分界線。河水裹挾著泥沙,以一往無前的氣勢穿過山脈間的峽穀,衝擊著岸邊的巨石,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那山脈連綿起伏,高聳入雲,陡峭的山峰像是大自然用巨斧隨意劈就。山上植被茂密,從遠處望去,一片鬱鬱蔥蔥,偶爾能看到一些陡峭的懸崖,裸露的岩石在陽光下泛著冷峻的光。
    這裏人煙稀少,罕有人至的痕跡。偶爾能發現一些簡陋的小徑,那是野生動物們穿梭森林留下的“道路”。四周靜謐得有些詭異,隻有風吹樹葉的沙沙聲、鳥兒的啼鳴聲和河水的奔騰聲交織在一起,演奏著大自然的交響曲。
    突然張亮發現沿著人跡罕至的邊境地帶,江楊旅遊集團卻紮起高高的鐵絲網,仿佛想要隔絕什麽?好奇的張亮沿著鐵絲網的線路緩緩隱匿飛行,想要發現點什麽。
    突然,鐵絲網外的一處山坡平台上,一片簡陋的建築映入眼簾。破舊的帳篷東倒西歪地排列著,帆布上滿是補丁和汙漬,在風中發出“噗噗”的聲響,仿佛在低訴著無盡的苦難。
    地麵是粗糙的泥土,因長期踩踏而變得緊實且凹凸不平。一群孩子們光著腳丫在其間奔跑,揚起陣陣塵土。一些老人坐在地上,眼神空洞而迷茫,身旁放著破舊的包裹,那是他們僅有的家當。
    建築中央有一口簡易的水井,井繩磨損嚴重,周圍圍著幾個拿著破舊水桶的人,正焦急地等待打水。不遠處,有個用幾塊木板和破布搭成的“廚房”,一位瘦弱的婦女在那裏忙碌著,試圖用撿來的幹柴生火做飯,濃煙嗆得她不停地咳嗽。
    四周沒有像樣的防禦設施,隻有一些簡易的柵欄,歪歪斜斜地立著,仿佛一陣大風就能將其吹倒。這明顯是一座難民營,這裏沒有幹淨的水源,沒有舒適的床鋪,更沒有未來的希望。人們在這裏苟延殘喘,在為了生存而掙紮,他們為何要在這裏紮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好奇的張亮飛落地麵,出現在災民麵前,哪知他的出現,引起了軒然大波,一些頭發花白的老翁,顫顫巍巍的老嫗,招呼著瘦骨如柴的孩子們朝他納頭就拜。人們口中呼喊著,“活菩薩顯靈了,請菩薩保佑我們。”
    張亮趕忙分出一絲絲氣團把人們扶起,“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你們為何在這裏居住?為何遠離家園?你們村的青壯年哪裏去了?”
    一個類似族長的老翁仔細打量著張亮,不禁老淚縱橫,“恩人呐,您不認識我了嗎?我們在鄭陽邦的村民自治隊裏見過。”
    老翁的話讓張亮想起過往,他曾在鄭陽邦的一個山村部落,幫助村民打敗無道的軍閥政府,讓村民進行自治管理。那可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了。
    我們就是那裏的人,我們部落有您的塑像,托您的福,過了一些年的幸福日子。幾個半大的孩子,把一尊泥像抬了出來,張亮定睛一看,大吃一驚,這不就是他的模樣嗎?
    張亮終於信了老者的話,連忙問,“你們怎麽背井離鄉,長途跋涉來到這裏?”
    “說來話長,您走後,我們附近的幾個部落,按照您定的規矩行事,因為沒有軍閥老爺的盤剝,人們安居樂業,很是知足。哪知最近十幾年,天災人禍不斷,先是鄰國的大軍閥勢力影響到我們這裏,到處征兵征糧,接著是連年的災荒,民不聊生。尤其是幾年前,突發的大洪災,把我們的房屋衝跨,加上瘧疾泛濫,人們實在活不下去了,才在別人的指點下,到這江揚集團的地盤討一口飯吃。”
    “那你們怎麽在這裏駐紮?”張亮不解。
    事情是這樣的,老翁接著講述。這些年方圓幾百公裏的地區都發生了異常嚴重的自然災害,隻不過我們的信息閉塞,等我們趕到此地時,這裏已經豎起了高高的鐵絲網,據說這幾年,有太多的人到這裏求援,江揚集團實在難以承受這麽大的壓力,不得已而為之。
    “你們不能再找找其他辦法?”張亮也覺的人家拉鐵絲網無可厚非。
    “到處是災荒、戰爭,老百姓有什麽辦法呢?族裏的一些青壯年被迫加入東邊一個軍閥的勢力,偶爾會捎來一些糧食,這婦孺老少才不至於餓死,不過,聽說最近那邊打仗,這些可憐的孩子們都當了炮灰,我們也就斷了生的希望,就在這裏苟延殘喘,等死而已。”
    老者一把鼻涕一把淚,一股腦兒把心中的糟心事都告訴了張亮。
    張亮很為難,他可以給這些人留一些糧食,可是這幾百號的人,沒了家園,將來可怎麽辦?
    喜歡升維人生請大家收藏:()升維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