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朱允炆的安排

字數:3261   加入書籤

A+A-


    不一會兒,郭鎮邁著沉穩的步伐走進了廳內。他見到禮部尚書,微微拱手行了一禮,朗聲道:“尚書大人,皇太孫有令,棒子國公主許配給寧王殿下,安排年後再完婚。禮部自行找欽天監選個合適的日子,再安排相關事宜。”
    禮部尚書林源恭敬地向郭鎮回禮,說道:“煩請郭大人回稟皇太孫,禮部定會盡快與欽天監商議,選好良辰吉日,並妥善安排婚事相關事宜。”
    郭鎮點了點頭,又道:“尚書大人,皇太孫還望禮部行事謹慎,不可有絲毫差錯。”
    禮部尚書連忙應道:“請皇太孫放心,我等定當全力以赴。”
    郭鎮確認任務傳達完畢後,再次拱手行禮,轉身出了禮部衙門。消失在了街道的盡頭。
    而此時的禮部衙門內,禮部尚書望著郭鎮離去的方向,微微歎了口氣,轉身對著一眾侍郎道:“諸位,寧王殿下即將迎娶棒子國公主,且安排年後完婚,這可是大事,咱們得趕緊與欽天監聯係,先把日子定下來,再好好商議個章程出來。”
    隨著禮部尚書的話音落下,禮部衙門內開始忙碌起來。
    就在郭鎮去往禮部的同時……
    禦書房內,朱雄英目送著郭鎮離去的背影,臉上的神色卻並未因此而舒緩,反倒凝起了一抹濃重的憂慮。
    寧王的婚事與就藩事宜雖已初步落定,但在他心中,皇室宗親的諸多安排仍如一團亂麻,亟待梳理。
    躊躇片刻後,朱雄英轉過身,緩步走向端坐在主位上的朱元璋。
    此時的朱元璋,雖已年邁,腰背微駝,可那一雙深邃的眼眸中,依舊閃爍著洞察世事的銳利光芒。他靜靜地注視著朱雄英,似乎早已洞悉了孫兒心中的糾結。
    朱雄英微微俯身,恭敬地行了一禮,神情凝重地說道:“皇爺爺,十七叔的婚事和就藩之事暫且有了眉目,可孫兒心中一直為朱允炆和朱允熥兩位弟弟的事犯愁。
    允熥在平安處曆練,想來能在軍中得到不錯的鍛煉,暫時無需過於擔心。隻是允炆,實在讓孫兒難以抉擇。”
    朱元璋微微挑眉,目光如炬地看著朱雄英,聲音低沉而有力:“但說無妨,雄英,把你的想法細細講來。”
    朱雄英微微頷首,整理了一下思緒,接著說道:“二弟這個人,性情文弱內斂,一心向學,尤其喜好文學。孫兒深知,他確有幾分才華。然而,皇爺爺您也清楚,我沉睡的時候,他也是皇太孫的有力競爭者,朝廷中難免有一些人對他仍抱有別樣的期待。如今若重用他,隻怕會在朝堂掀起不正之風,不利於朝廷的穩定。可若完全棄之不用,又顯得有些薄情,畢竟他也是我的弟弟。”
    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輕撫著胡須,陷入了短暫的沉思。片刻後,他緩緩開口:“大孫兒,你能考慮到這些,爺爺我很高興,你的眼界已經是皇帝的眼界了。封王重用之事,關乎皇室威嚴與朝廷安穩。允炆既有才學,卻又因身份特殊而敏感,如何安置他,的確是個難題。”
    朱雄英撓了撓頭,臉上露出一絲無奈的苦笑,說道:“爺爺,孫兒思來想去,暫時還不能給他封王。可若是不封王,也得給他個合適的安排,讓他能有所作為,卻又不會對朝廷造成威脅。孫兒實在是沒有什麽好的辦法,還望皇爺爺能指點一二。”
    朱元璋微微點頭,目光深邃地望向遠處,似在回憶往昔的種種紛爭,語氣平靜卻又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雄英,照爺爺看,可以先讓他在應天府跟著一些德高望重的文官學習,讓他專注於學問和文化之事。這樣一來,既能滿足他對文事的喜好,又能將他置於朝廷的眼皮子底下,便於監管。”
    朱雄英眼睛一亮,剛要開口,卻又似乎想到了什麽,微微一頓:“爺爺,聽您說讓他專注學問文化之事,孫兒突然想到了一件事,一件孫兒本來就想幹的事情,
    我大明至今還未有一部能全麵記載諸多知識和事跡的大典。孫兒本來就打算過些年修一部《洪武大典》,
    既然二弟沒有沒有事情做,索性就讓他來主持此事。他喜好文事又有才華,定能在這方麵發揮作用。而且修書耗時耗力,能讓他一門心思投入其中,既滿足了他施展才能的願望,又沒有實際權力,同時也能更好地監管他。”
    朱元璋聞言,麵露疑惑,微微皺眉問道:“這《洪武大典》,究竟是要修一部怎樣的書?又有什麽好處?”
    朱雄英恭敬地向前一步,解釋道:“皇爺爺,孫兒想修的這部《洪武大典》,乃是一部集天下知識之大成的鴻篇巨製。它將涵蓋經、史、子、集各類書籍中的精華內容,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之術、佛道經典、戲劇、工藝、農藝等諸多領域的知識都將囊括其中。”
    朱雄英頓了頓,繼續說道:“至於好處嘛,那可太多了……”
    “這第一點,就可以鞏固我們大明的統治,編纂這《洪武大典》,需大量文人參與。如今天下文人眾多,心思各異,通過讓他們參與到這宏大的修書工程中,朝廷便能借此機會將他們籠絡,納入朝廷體係。他們投入到修書工作裏,便會更認同朝廷,減少反對聲音,從而鞏固我大明的統治基礎。”
    “這第二點好處嘛,是思想文化方麵,我們能通過編纂《洪武大典》,對天下典籍進行全麵的整理和篩選。如今儒家思想為治國之根本,強化其正統地位十分必要。我們可以在篩選過程中,突出儒家經典、學說,讓天下人更深入地學習和遵循儒家思想,實現對思想文化的有效控製,進而維護社會穩定,使百姓安於教化,天下太平。”
    “這第三點好處,《洪武大典》一旦修成,它收錄了當時已知的中國文化、科技、曆史、地理、醫學、宗教、藝術、音樂、文學等方麵的知識和成就,會保存大量珍貴的文化遺產。這不僅能讓後人了解洪武年間的輝煌成就,為各項研究提供寶貴的資料,也能讓我大明的文化得以更好地傳承和發揚,彰顯我大明的文化昌盛。”
    “這第四點嘛,爺爺您一直以來和文官的關係並不好,修這樣一部大典,彰顯您對於文化的重視,修複與文官集團的關係,更能向天下臣民展現您勵精圖治的明君形象,提升您在臣民心中的威望和聲譽,讓天下人更加心悅誠服地擁護我大明。”
    “這第五點,二弟主持此事,能充分發揮他的才能,滿足他對文事的追求。同時,修書工作繁重,能讓他全身心投入其中。無暇顧及其他,可謂一舉多得啊。”
    喜歡朱雄英:爺爺,我真的不想當皇帝請大家收藏:()朱雄英:爺爺,我真的不想當皇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