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告狀

字數:2720   加入書籤

A+A-


    朱雄英輕輕搖頭,目光堅定地解釋道:“方大人,你想想,你們每天接觸多少政務,孤當然要考一考你們。放輕鬆,你們的水平孤知道,孤希望能集思廣益,打破常規。你們是飽學之士,身處朝堂中樞,對局勢有著獨特的見解。孤想聽聽你們的見解,通過此次考驗,孤從你們的回答中看出你們擅長哪個領域,也了解你們的想法,也能為日後的決策提供更多參考。”
    楊士奇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讚同:“殿下深謀遠慮,士奇明白殿下的苦心。我等定當竭盡全力,不負殿下所托。”黃淮和鐵鉉也紛紛表示願意接受考驗。
    朱高熾沉思片刻後,說道:“殿下,隻是不知此次殿試題目為何?我等也好提前做些準備。”朱雄英神秘一笑:“時間到了,你們自然就知道了。孤希望你們能拋開常規思路,從不同角度深入思考,提出真正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良策。知無不盡,言無不盡,不論說啥,哪怕是罵孤昏庸,孤都赦你們無罪。”
    待五人離開後,朱雄英靠在椅背上,陷入沉思。他深知,這五位內閣大學士在朝堂上舉足輕重,他們的觀點和能力將對大明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此次考驗,不僅是對他們個人才學的檢驗,更是為了試探他們對於改革的態度和決心。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朱雄英表麵上依舊如往常一般處理政務,偶爾與徐妙錦在東宮花園漫步,享受片刻的寧靜時光。但他的內心,始終牽掛著殿試的進展。
    而那五位內閣大學士,回到各自府邸後,皆是閉門謝客,開始為這場未知題目的考驗做準備。
    方孝孺日夜翻閱典籍,試圖從曆史中尋找應對各類難題的普適策略,他堅信古人的智慧能為當下提供借鑒;
    楊士奇則頻繁與朝中了解沿海局勢、民生經濟、官場吏治等多方麵情況的官員交流,收集大量一手資料,希望能從實際案例中總結出可行的辦法;
    黃淮和鐵鉉則深入分析當下的軍事力量、戰略布局以及朝堂各方勢力的關係,思考如何在複雜的局勢下做出最有利的決策;
    朱高熾更是召集幕僚,從經濟、民生、外交、軍事等多個維度展開探討,力求在麵對任何題目時都能提出全麵且獨到的見解。
    與此同時,朝堂上關於朱雄英讓主考官參與殿試的爭議仍在持續。支持的官員認為這是大膽創新之舉,能夠選拔出真正有真才實學的人才,為朝廷注入新的活力;而反對者則認為此舉破壞了祖宗規矩,讓主考官與考生同場考試,成何體統。雙方各執一詞,爭論不休。
    隨著時間的推移,朝堂之上暗流湧動,尤其是讓主考官參與殿試這一決定,引起了軒然大波。
    劉三吾作為保守勢力的代表,心中對朱雄英的這一決策極為不滿,他覺得此舉嚴重破壞了科舉的傳統規矩。在他看來,主考官的職責是評判考生,哪有親自下場考試的道理,這簡直是對科舉製度的褻瀆。
    於是,劉三吾聯合了多位與他持相同觀點的官員,一同來到朱元璋的宮殿。他們進入殿內,整齊地跪地,劉三吾率先開口,語氣中帶著幾分急切與憤慨:“陛下,臣等今日不得不向您進諫。皇太孫殿下執意讓主考官與考生一同答題,這實在是有違祖製,科舉製度傳承多年,向來有著明確的規製,主考官負責甄選人才,怎能參與考試?這會讓天下人恥笑我朝科舉,混亂了選拔人才的秩序,還望陛下能出麵製止,以正視聽!”
    朱元璋坐在龍椅上,靜靜地聽完劉三吾的話,臉上的神情逐漸變得嚴肅起來。他微微眯起眼睛,目光在眾人身上一一掃過,隨後緩緩開口:“依你們之見,主考官參與考試,究竟為何不可?”
    劉三吾連忙磕頭,說道:“陛下,主考官身份尊貴,肩負著為國家選拔賢才的重任。他們的職責是依據自己的學識和經驗來評判考生的優劣,若親自下場考試,成何體統?而且,這會讓考生們心生疑慮,對科舉的公正性產生懷疑啊!”
    朱元璋冷笑一聲,說道:“哼,怕考生懷疑科舉的公正性?朕看是你們這些主考官自己心裏沒底吧!若主考官都怕考試,那如何能選拔優秀的人才?真正有學識、有自信的主考官,就應該有勇氣展現自己的才學。太孫此舉,正是要看看這些主考官是否名副其實,能否真正擔當起為國家選拔棟梁之才的重任。”
    劉三吾等人聽了朱元璋的話,臉色變得十分難看。他們沒想到朱元璋不僅沒有斥責朱雄英,反而還支持他的做法。劉三吾仍不死心,繼續爭辯道:“陛下,科舉製度曆經多年,一直行之有效,如今貿然更改,恐怕會引發諸多問題。主考官平日裏忙於公務,哪有時間像考生一樣準備考試?這對他們不公平啊!”
    朱元璋怒目圓睜,大聲說道:“公平?若連這點挑戰都不敢接受,還談什麽公平?主考官本就應該是飽學之士,難道平日裏的積累還不足以應對一場考試?太孫的想法沒錯,隻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真正檢驗他們的能力。你們若是對自己的學識有信心,又何懼這一場考試?”
    劉三吾等人被朱元璋說得啞口無言,隻能跪在地上,大氣都不敢出。朱元璋看著他們,語氣稍微緩和了一些,說道:“咱知道你們想著什麽,時代在變,大明也需要與時俱進。收起你們那些見不得人的小心思。太孫是儲君,說出的話就是一言九鼎。咱也隻有聽著。”
    說完,朱元璋揮了揮手,不耐煩地說道:“都退下吧,以後這種事少來煩咱。朝堂之事,隻要是太孫殿下做出的決策,咱也隻有好好聽著,你們也是,如果你們有想法,說服太孫殿下就行。”
    劉三吾等人無奈,隻能磕頭謝恩,灰溜溜地離開了宮殿。他們心中雖仍有不滿,但也不敢再公然反對朱元璋和朱雄英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