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要不爺爺找個由頭砍了他
字數:3004 加入書籤
朱雄英看著劉三吾驟然繃緊的臉,心中暗歎,麵上卻依舊溫和:“劉大人,非是孤不信任諸位。”他抬手示意宮人將算珠撥到眾人眼前,“科舉取士,最怕的便是‘偏愛’與‘偏見’。去掉最高分與最低分,不過是求個‘中庸之道’,讓結果更公允些。”
他指尖劃過卷宗上密密麻麻的評分,目光掃過劉三吾因激動而顫抖的胡須:“就像這張卷子,有人給‘上上’,有人給‘下下’,若隻取一人之見,豈不是埋沒了真才?”
“如今有勞諸位,”朱雄英將八張空白宣紙推至三位主考官與五位內閣大學士麵前,“請暫忘身份之別,隻以‘靖海安民’為綱,共商一份根治倭患的最佳策論。不必循規蹈矩,但求直指要害。”
待考官們退下,朱雄英捏了捏眉心,對身旁的郭鎮道:“把所有考生試卷抬到文華殿,孤要親自過目。”
暮色漫過殿角時,朱雄英已埋首在如山的卷堆中。燭火將他的影子投在牆上,忽明忽暗。小菊捧著參茶進來時,見他袍角拖在地上,硯台旁堆著啃了一半的糕點,不由得輕歎一聲,輕聲道:“殿下,先歇會兒吧,這樣熬下去,身子怎麽受得了?”
朱雄英頭也不抬,指尖在一張卷子上畫了個圈:“這考生提出‘仿倭船、練水師’,倒有些見地。”他忽然抬頭,眼中泛起血絲,“你說,若是給這些人機會去水師曆練,會不會比紙上談兵強些?”
小菊怔了怔,他也不懂這些,於是,連忙將參茶遞到他唇邊:“奴婢不懂這些,奴婢隻知道,殿下心係百姓,自是好的。但您若累垮了,誰來帶大明走向更好的未來?”
這話竟讓朱雄英笑了,他接過茶盞,卻沒喝,而是望著窗外的星空出神。
就這樣,朱雄英除了早朝之外,幾日都在東宮文華殿。
小菊每日換三次參茶,卷宗堆得齊整,左邊是考官策論,右邊是考生答卷。
他時而對著卷子發笑,時而皺眉批注,連徐妙錦送點心時,都聽見他嘀咕:“這考生說‘倭船如狼,我船如羊’,倒有些直白妙趣。”
最讓他停留的是劉三吾的策論。這老家夥還不算是個書呆子,還是有那麽一丟丟水平的,隻實打實寫沿海衛所缺員三成、兵器鏽蝕,末了附一句:“非將士不忠,實乃糧餉難繼。”朱雄英指尖劃過“糧餉難繼”四字,想起兵部賬冊裏被克扣的軍銀,冷笑一聲——那些銀錢怕是都進了沿海大族的私庫。
要說最對胃口的,還是朱高熾的答卷。這位堂兄用三張紙剖明因果:
“海禁越嚴,百姓越困;百姓越困,賊寇越盛。洪武年間,沿海百姓尚可漁鹽為生,自禁海令下,漁舟不得出海,鹽灶不得賣私,十室九空。而世家大族卻借‘朝貢’行走私之實,官船載絲綢出海,換白銀香料而歸,高價轉賣牟暴利。百姓饑寒交迫,賊寇卻與世家分贓,竟成‘百姓餓肚皮,賊寇穿綢緞’之怪象。若欲靖海,必先開海通商,讓百姓有生路,方斷賊寇根基。”
朱雄英用朱砂在“世家分贓”下畫了三道橫線,又在空白處批注:“高熾此論,點破了海禁與走私的死循環,亦戳中世家與倭寇的利益勾連。然倭寇之亂,非獨國內民生之困,更因倭國諸侯以劫掠充軍費、爭地盤。我朝若隻開海富民,不震懾外敵,彼等必以‘通商’為緩兵之計,待羽翼豐滿再犯邊境。治國如治水,需內外兼修,既通渠道,亦需固堤防。”
他放下筆,自言自語道:“我這個堂弟啊,能從民生切入,是見事透徹的。但是,曆練還是不夠的,眼光不能隻盯著海岸線以內。倭寇背後的倭國政局、諸侯割據之態,才是久治久安的關鍵。”
徐妙錦瞅了一眼:“殿下是說,需連倭國一並敲打?”
“敲打?”朱雄英輕笑一聲,“是要讓他們知道,大明的海,不是誰想搶就搶的。孤要讓倭國做我大明的苦力……”
他隨手翻出另一疊卷子,抽出鐵鉉的策論,隻見上麵寫著“凡通倭者,斬立決,懸首示眾”,不禁搖頭:“鐵大人這法子,快刀斬亂麻,卻斬不斷根。沒了百姓做耳目,倭寇隻會轉地下;沒了通商斷財源,世家更要勾結外敵。”
暮色漫過窗欞時,朱雄英命人將所有試卷按“通商、強軍、外交”三類分檔。他望著朱高熾的策論,喃喃道:“你能看到百姓苦,卻看不到天下局。待你隨孤走一趟沿海,便知‘開海’隻是先手,‘製倭’才是殺招。”
徐妙錦添了盞燭火,見他眼底映著卷宗上的朱砂紅,忽然想起方才聽來的傳聞——太孫殿下近日密令錦衣衛繪製倭國地圖,又調閱了所有與倭國往來的文書。她忽然懂了,自家殿下的棋盤,從來不是隻在大明這一隅。
朱雄英在東宮悶頭看了好些日子的卷子,眼窩都熬得發青。
朱雄英有些累了,筆一扔:去爺爺那兒討杯茶喝。
暮春的風裹著柳絮掠過長廊,他踩著滿地碎金似的陽光拐進禦書房,遠遠就聽見朱元璋的咳嗽聲。朱元璋正歪在榻上打盹。
“又偷閑呢?”朱雄英突然跑到朱元璋身邊說道。
朱元璋睜開眼,沒好氣地拍開他的手:“臭小子,連爺爺的覺都要吵?”卻又吩咐宮人添茶,“聽說你把劉三吾折騰得夠嗆?”
朱雄英挑眉:“哪是折騰,是讓他老人家活動活動腦子。”
朱雄英頓了頓就行說道:“再說了,他是主考官,孤考驗他一番怎麽了?孤也要看看他是不是有真才實學!”
朱元璋挪了挪屁股,頗為感興趣道:“那咱大孫看出了什麽了?”
朱雄英笑嘻嘻的說道:“嘿嘿,爺爺,這劉大人嘛……本事有的,但是嘛……也就僅限於一點,不多……起碼,對於實務這種問題不多,或許,他也就適合做學問。”
朱元璋聽了朱雄英說完,沉默了一下,說道:“既然他那麽礙眼,之前還頂撞你,告你狀,要不爺爺找個由頭砍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