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兵發遼東
字數:3479 加入書籤
翌日清晨……
文華殿……
朱雄英早早的就來文華殿辦公了……
朱雄英已坐在案前,鋪開八行箋。案頭硯台裏的墨汁泛著冷光,他提筆時手腕微沉,筆尖在宣紙上劃出力道十足的字跡。
給朱棣的公文寫得開門見山:“四叔親啟:遼東女真蠢蠢欲動,著你即刻整備一萬五千精銳騎兵,兵發遼東。具體戰事由你自行決斷,朝廷當全力供給糧草軍械。唯限期三月,務必犁庭掃穴,凱旋還朝。女真不過萬餘散兵,我軍數倍於彼,且火器犀利,當一鼓作氣,勿使賊寇苟延。”
寫到 “三月” 二字時,他筆尖一頓,墨點在紙上暈開小團痕跡。想起昨日徐妙錦撫著小腹說 “穩紮穩打”,他嘴角不自覺抿了抿,又添上一句:“四叔愛兵如子,想必深諳速戰之道,勿負孤的期望。”
給李景隆的公文則更顯審慎:“曹國公鈞鑒:著你率一萬騎兵並三千神機營,自烏蘭巴托東進,與燕王大軍成犄角之勢。女真兵力不過萬五,且甲胄不全,你部當威懾其側翼。切記:三月之期,不僅在戰,更在震懾北疆諸部。糧草已由戶部調撥,不日即抵你營。”
寫完兩封公文,他將火漆融化滴在封口,用皇太孫印璽重重按下去。蠟油冷卻時,他盯著 “朱雄英印” 四個字,指腹摩挲著印璽邊緣的龍紋,忽然想起朱元璋說過:“印璽雖重,不如軍令如山。”
“傅讓。” 他頭也不抬,將兩封公文遞給侍立一旁的親衛統領,“八百裏加急,務必三日內送到北平與烏蘭巴托。沿途驛站若有延誤,拿驛丞是問。”
傅讓接過公文。出門把事情交代下去。
朱雄英揉了揉眉心,起身走到窗邊。“再去把徐允恭叫來,孤有話說。”
片刻後,徐允恭匆匆入殿,見朱雄英負手而立,神色肅穆,不由得拱手道:“殿下喚末將何事?”
“坐下說。” 朱雄英指了指案邊圓凳,目光在兩人臉上來回掃視,“孤即將離京,東宮安全便交托你二人。”
傅讓與徐允恭對視一眼,皆是一怔。傅讓急道:“殿下要去哪兒?太孫妃有孕在身……”
“多處戰事在即,孤身為皇太孫,豈能安坐應天?” 朱雄英打斷他,語氣卻緩了緩,“但妙錦這邊,孤實在放心不下。” 他走到徐允恭麵前,“允恭,你與妙錦是兄妹,論細心,傅讓不如你。”
徐允恭連忙起身:“殿下放心,末將定當寸步不離守護太孫妃!”
“不需要寸步不離。” 朱雄英擺手,“你二人輪班值守,每日至少一人在東宮當值。” 他目光銳利如刀,“尤其是妙錦的寢殿周遭,錦衣衛暗樁不夠,就把你徐家的私衛也調進來。若有半點差池……”
“末將提頭來見!” 傅讓與徐允恭同時跪地。
朱雄英扶起他們,指尖在徐允恭肩頭按了按:“你妹妹身子弱,後麵可能孕吐,飲食上多費心。”
“是,殿下” 徐允恭回答道。
朱雄英轉身取過案頭的太孫令,塞到傅讓手裏,“這是孤的信物,見此物如見孤,誰敢懈怠,你直接處置。”
傅讓握緊太孫令,觸手生涼,卻似握著重千斤。他望著朱雄英,忽然想起之前土木堡之戰,殿下也是這般臨危不亂,將後背交給他們。
“殿下自己也要保重。” 傅讓低聲道。
朱雄英點點頭,不再多言,揮手示意二人退下。
殿門關上的刹那,他靠在柱上,長長籲了口氣。
窗外傳來宮人清掃落葉的聲響,驚起幾隻麻雀,他望著它們振翅飛向遠方,喃喃自語:“三個月……六個月…… 時間有些緊,希望還來得及啊。”
案頭的公文已送走,東宮的安危有了托付,可他心裏那根弦,卻繃得更緊了。
遼東的戰事,太孫妃的身孕,還有倭國的暗流…… 樁樁件件,如同棋盤上的棋子,等著他落子。
“傳膳吧。” 他揚聲喊道,聲音裏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
不管前路如何,人是鐵,飯是鋼,此刻,他餓了……
早膳的食盒剛被撤下,徐妙錦扶著腰肢從內殿走出。
“又在看兵書?” 她走近時帶起一陣淡香,是安胎香囊裏的紫蘇混著茉莉。
朱雄英轉身扶住她:“怎麽不多睡一會兒。”
徐妙錦笑了笑說道:“睡不著……方才小菊說,禦花園的海棠開了,想讓你陪我走走。”
朱雄英喉頭一哽,想起傅讓的叮囑,話到嘴邊卻變成:“好,等孤批完這疊公文就陪你去。” 他拿起案頭的奏折,指尖卻在紙頁上打滑 —— 哪有什麽奏折,不過是用來遮掩的幌子。
徐妙錦忽然握住他的手,指腹擦過他掌心的薄繭:“殿下是不是有心事?” 她抬眼望他,眸色清亮如春水,“昨晚聽見你在書房踱步到後半夜。”
朱雄英心下一緊,勉強笑道:“能有什麽心事,不過是幾方戰事。” 他抽出被握住的手,替她理了理鬢發,“戰事不是問題,主要是我想要在短時間完結戰事……”
徐妙錦輕輕道:“兵貴神速固然好,但也要穩紮穩打。你總說‘知己知彼’,若是為了趕工期誤了戰機,豈非得不償失?”
“我懂。” 朱雄英握住她的手貼在唇邊,,“可我更想在你生娃的時候守在身邊。我算過,就算打完遼東再籌備跨海戰事,最多…… 也隻有八個月時間。”
他的聲音低下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焦慮:“我必須在孩子出生前回來,不能讓你一個人扛著。”
徐妙錦望著他忽然笑了,指尖撫過他眉心的褶皺:“傻話。生孩子是女人的本分,你是皇太孫,守好江山才是你的本分。”
朱雄英低頭看著繡帕,鼻尖蹭過她發頂:“可我怕……”
“沒什麽好怕的。” 徐妙錦打斷他,語氣忽然變得堅定,“你看這輿圖上的大明疆域,北有長城,南有大海,中間是千千萬萬的百姓。你在前線打仗,我在後宮守著家,咱們各守本分,便是最好的穩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