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文化遺存-摩崖石刻
字數:3995 加入書籤
地方誌辦公室。
平城縣地方誌辦公室位於城西,再出去就是郊外。像地方誌辦公室這種冷衙門,當然不會設置在什麽好地方,不過能有一個小的獨院,也算是非常不錯了,這也是考慮到單位的特殊性,偏僻也有偏僻的好處。
主任辦公室。
桌子上擺放著幾份最近幾天的報紙。
以前在武義鎮的時候,每天那麽忙碌,根本沒有時間閱讀報紙,倒是會在網絡上看看新聞什麽的,也算是一種快速了解訊息的方式。
現在空閑時間多了,謝淩風有事沒事就會翻翻報紙,主要是以《隆武日報》為主,隔天就會有專人送到每個單位,即使地方誌辦公室再冷,同樣不會落下。
“日前,黨中央決定,餘克超同誌任雲中省委委員、常委、副書記、省政府黨組書記。”
而就在謝淩風的左手邊,還有幾份報紙重疊擺放,最上麵的一份上,頭版頭條的標題與今天這條類似,隻是時間是三天前的:
“六月二十五日,雲中省召開全省領導幹部會議。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兼幹部二局局長李群同誌出席會議並宣布中央決定:陳文海同誌任雲中省委書記;秦令輝同誌不再擔任雲中省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
‘看樣子省裏、市裏的局勢又會有一番變動了。’謝淩風嘀咕了一句,就將報紙放在了左手邊那堆報紙的最上麵。
省裏的大領導變動,對於他這種小小的科級幹部太高太遠了,看看報紙,隻是了解下信息,知道有這些事情發生,與別人聊起天來不會搭不上話。
但是,正如之前陳釗書記調離平城縣,馬天強就任新書記,對平城縣會產生連帶影響一樣,相信不久之後,雲中省的局勢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尤其是下麵的市州和省直機關等單位。
還是那句話,“一朝天子一朝臣”罷了。
這段時間,謝淩風的心態已經非常平靜,對上麵領導的變動能夠淡然視之,畢竟兩者的差距天高地遠。
‘不知道陳市長是否會受到影響。’旋即,另外一個念頭在腦海之中冒了出來。
省裏的廳級幹部調整,正好是省委的權責範圍。
很快,這件事就拋之腦後,謝淩風再次從右手邊的左邊拿過來一本書籍:《摩崖石刻研究》。
“摩崖石刻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石刻藝術,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書法、造像或者岩畫。起源於遠古時代的一種記事方式,盛行於北朝時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後連綿不斷。摩崖石刻有著豐富的曆史內涵和史料價值。
據馮雲鵬《金石索》曰:‘就其山而鑿之,曰摩崖。’”
書裏還有很多各種摩崖石刻的照片。
謝淩風為什麽會研究摩崖石刻的有關文獻呢?無他,平城縣境內竟然就有。
從平城縣城到武義鎮,沿著沱河沿江而上,正好有一段山崖上有石刻存在。
之前在武義鎮工作的時候,雖然聽聞過沱河岸上的山崖上有石刻存在,但當時他並沒有前往看過,隻是有一次檢驗武義碼頭沿河觀光旅遊線路時,在遊船上匆匆一瞥,但距離太遠,根本就看不出什麽。
另外,因為石刻就麵對沱河江麵,更適合觀看的地點就是在河麵之上,將遊船停在河麵,這也是碼頭旅遊的一個賣點。如果感興趣,可以單獨乘船,在石刻下麵靠岸,再爬上去靠近查看。
不過謝淩風當初並沒有親自前往,此時回想起來,甚為遺憾。現在倒是時間很空閑了。
“小何,過來一下。”將摩崖石刻的大致資料看了一遍,心裏有點底了,謝淩風就將何文霖叫了過來。
現在何文霖基本上充當了之前石呈祥的角色。
地方誌辦公室本來就是一個小院子,七個工作人員,房間充裕,三位領導每人一間,綜合股和業務股各自一間,還有一間會議室、一個儲物間,麻雀雖小,五髒俱全。
“小何,下午我們去看看那個摩崖石刻。”謝淩風吩咐道。
因為要乘船,就要提前準備。
“好呢,主任。”
何文霖高興的答道。對於能與主任一起到外麵轉轉,小何是非常樂意的,不但可以學到一些新知識,又能與領導拉近關係,比在辦公室悶著好多了,何樂而不為。
年輕人,本來就好動。
下午,兩人輕車簡從,先開車來到平城碼頭,再乘坐事先聯係好的一艘小機動船前往摩崖石刻。
這個小機動船有一個棚子,遮風擋雨防曬。
“你們是專門去看那個石刻的大學生?”船老板三十多歲,姓劉,可能是長期在江麵活動,麵色黝黑,但比較健談。
六月底,一些大學的暑假已經開始了,看到謝淩風與何文霖均較為年輕,劉大哥就以為他們是專程跑來旅遊的大學生。
隨著武義鎮碼頭和小平山生態旅遊的名氣逐漸傳開,現在不僅有隆武市的客人,還有周邊市縣和省會雲州市前來的遊客,包括一些大學生,逢年過節就喜歡到這邊來看一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哈哈,劉大哥,我們可不是大學生了,我都參加工作一年了,我們是研究我們平城縣風土人情的。”小何聞言當即就樂不可支,簡單解釋了一下兩人的工作。
謝淩風雖然二十六歲了,但本身就俊朗,這兩個月在地方誌辦公室,外出的機會較少,皮膚也比較白皙,看起來與小何也就差不多的年紀,難怪劉大哥會誤會成大學生。
“劉大哥,我們這座石刻來看的遊客多不多?”從平城,碼頭到武義鎮碼頭很近,聊聊天,已經來到了石刻前麵的河段。
“不多,有些人就是好奇,聽說這裏石刻,特意跑來看看。”劉大哥說道,“不過那石頭都風化了,就隻有幾行字,有什麽看頭嘛。”
“嘿嘿,劉大哥,這你就不懂了,隻要說上了年頭的東西,那就是古跡,對我們來說就有研究的價值。”
小何嘿嘿一笑說道。
確實,隔行如隔山,不是專業人士和愛好者,誰會對這些可在山崖峭壁上的東西感興趣?對劉大哥他們這些老百姓而言,每天忙碌著生計,對這些附庸風雅的東西更是沒有一點感冒。
說笑間,小船已經緩緩向岸邊靠近。
從江麵上向岸上望去,確實有點遠,即使那石刻的文字挺大,也看不分明。
河邊有一個簡易的臨時碼頭,建有幾個水泥樁,便於綁紮纜繩,此時岸邊還停靠了一艘類似的小船,估計也是觀看石刻的遊客。
果然,劉大哥遠遠就與那艘船的老板打起招呼,“老孫,你也到這裏來了?”
“老劉?我拉了兩個大學生。”站在岸上的是一位四十多的中年男子。
在老孫的幫助下,小船很快就靠了岸。
“兩位,我就在下麵等你們了哈。”在劉大哥的招呼聲中,謝淩風兩人向山上攀爬。
喜歡宦海沉浮:從教師到公仆請大家收藏:()宦海沉浮:從教師到公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