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清談會餘熱

字數:7209   加入書籤

A+A-


    太子大受震撼,跪在地上久久沒有反應。
    弘景帝也沒指望他立馬就能醒悟,擺擺手讓他退下,臨走前最後告誡道:“你若不能狠下心、最後讓老二得了先機,朕是不會看在小九的份兒上讓你繼承皇位裏的,一個連親弟弟都保護不了的人,不可能守得住朕的江山。
    你最好記住朕今天說的話,如果笑到最後的人是老二,那死的不隻是你,小九也逃不過。”
    太子知道父皇說的都是真的,雙手交疊於身前,深深拜下:“兒臣謝父皇教誨!兒臣一定會保護好小九,絕不再讓他有性命之憂!”
    “跪安吧。”
    皇帝下逐客令,董忠立馬擊掌讓候在殿外的人進來,伺候皇帝梳洗更衣。
    太子緩步退出去回自己的東宮,皇帝望著太子挺拔的背影,想提醒他不能對寧王世子掉以輕心,此子絕不是表麵上看起來那麽無害。
    一想太子今天受到的刺激已經夠多的了,也不急在這一時,便放任他離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不過一個小小的質子而已,心思深沉些又能如何,他能翻出什麽風浪。
    ———
    翌日朝會,雍王意氣風發地來上朝,見太子無精打采,眼下還有徹夜未眠才會出現的陰影,以為他是嫉妒自己辦成了清談會,心裏煩悶,黃鼠狼給雞拜年道:“大哥為國事操勞是好事,也要多注意休息,不要熬壞了身子。”
    太子假裝聽不出來他話裏的不懷好意,強撐著精神敷衍道:“二弟也是。”先一步邁入朝堂。
    雍王被忽視了一陣不滿,等人走遠了冷嗤一聲。
    昨日的清談會大獲成功,今日早朝父皇一定會嘉獎他,反觀太子,不僅江染的案子一直沒有眉目,身上還背著謀害親弟弟的嫌疑,可謂漏窗偏逢連夜雨。
    等著吧,本王遲早要把你從儲君的位子上趕下去!
    雍王陰惻惻地想,跟著邁進大殿。
    早朝伊始,如雍王所料,皇帝果然就昨日的清談會對他進行了一番誇讚。
    雍王謙虛地表示為父皇分憂都是他應該做的,“那些學子昨日一直到日落西山還遲遲不肯離去,顯然意猶未盡,兒臣有意在鄴京各處舉辦詩會,讓他們發揮餘熱,還請父皇允準。”
    弘景帝無有不應,讓雍王放手去辦,各部官員需全力配合,不僅要把詩會辦好,京中的秩序也不能亂。
    雍王大喜過望,當即領旨謝恩,入列的時候還不忘向太子投去得意的一眼。
    太子當他是跳梁小醜,沒有任何回應,聽弘景帝再道:“昨日清談會上都發生了什麽,想必列位臣工已經聽說了,博州的解元建議朝廷裁撤北境的軍費用以恢複民生,諸位以為如何?”
    武將們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將士們剛打了勝仗朝廷就要他們解甲歸田,這不是卸磨殺驢麽!”
    “就是!他們沒上過戰場卻對將士們指指點點,簡直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戶部尚書站出來鄙夷道:“孫將軍此言差矣,先前為了籌措軍資,朝廷不得不增加各地賦稅,百姓們不堪其苦卻也無怨無悔。
    現在已經不打仗了,卻還要百姓們省吃儉用地養著他們,這是什麽道理?”
    “放你娘的屁!將士們出生入死保家衛國的時候你怎麽不說這話!現在仗打完了你安全了跑出來胡說八道,有本事你去打仗啊!老子看你連刀都提不起來!”
    “你你你……粗俗!”
    “哼!老子就粗俗了,看不上眼你打我呀!”
    “肅靜!”
    董忠得了皇帝的暗示適時出言製止,嘈雜的朝堂瞬間安靜下來。
    “雍王,你以為如何?”
    皇帝淩厲的視線從文武百官臉上逐一掃過,最後點了雍王。
    雍王早料到父皇會問他,站出來慷慨激昂道:“兒臣以為周尚書所言有理,如今國庫空虛,實在拿不出銀子貼補民生,若不想辦法從別處省銀子,今年冬天恐怕會死很多人……”
    “國庫缺銀子可以從別處省,為什麽非要省將士們的?他們就不會死了嗎?”
    武將們又跳腳了,絲毫不給雍王麵子。
    “孫將軍,”太子沉聲提醒他,“這裏是朝堂,不是軍營,陛下還沒有說話,休得無禮。”
    孫將軍立馬噤聲,抱拳給弘景帝行了一個軍禮, 急赤白臉道:“陛下恕罪,不是老孫我想給將士們撈好處,實在是因為他們為朝廷賣命不容易,咱們不能幹這種傷人心的事,不然以後打仗誰還願意參軍?再說那銀子省出來還不定拿去幹什麽呢。”
    “放肆!”
    弘景帝怒目而視,陰沉著臉警告孫將軍注意自己的言辭,繼續胡言亂語就出去領三十大板!
    孫將軍敢怒不敢言,梗著脖子請罪入列,七個不服八個不忿地瞪著戶部尚書。
    皇帝冷淡得瞥他一眼,問太子:“太子有什麽話要說?”
    “是。”
    太子應聲出列,把自己連夜寫的奏折呈上,“兒臣昨日徹夜未眠,仔細思考了父皇提出的三個問題,將答案逐一都列舉出來,還請父皇聖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弘景帝點點頭,示意董忠去奏折拿上來快速瀏覽一遍,讓董忠當眾宣讀。
    眾臣豎著耳朵聽著,心想原來陛下早就和太子商議過了,董忠一念完不約而同屏住了呼吸等著皇帝示下。
    “眾位愛卿以為如何?有什麽想法大可以說出來同議。”皇帝集思廣益,並不打算一言堂。
    朝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沉寂了片刻之後還是戶部尚書當了出頭鳥:“太子殿下在奏折上說隻要為被裁撤的將士找好退路,他們自然不抵觸裁軍,敢問這些退路都是什麽?”
    太子緩緩道:“將士們解甲時每個人都會得到一筆賞銀,本宮以為他們歸鄉後可以利用這筆賞銀做生意。
    一來可以錢生錢,不至於坐吃山空;二來也可以為那些沒有生計的百姓提供勞作的機會,一舉兩得。”
    戶部的人還想再說,被丞相用眼神製止,笑著恭維道:“太子殿下深謀遠慮,老臣佩服。”
    太子直覺他話裏有話,可一時又想不出自己的主意裏哪裏有漏洞,隻能側身還了半禮,謙遜道:“相爺謬讚。”
    兵部的人緊跟著出列:“敢問太子殿下,‘保留適當的兵力’具體要留多少?裁軍時每個人能領到多少賞銀又該怎麽算?”
    這兩點太子不敢擅作主張,所以在奏折上也沒有明言,他對北境風土和軍情的了解都隻限於抵報和傳言,具體的人數和賞銀需要兵部和戶部坐下來共同商議。
    但兵部也不敢做這個決定。
    “北境地勢複雜,氣候惡劣,即便不在戰時,每年都有無數將士死於疫病或者意外,臣以為具體保留多少兵力,最好請寧王爺定奪。”
    可朝廷最防備的人就是寧王,他們在這裏商議裁軍的事說難聽點兒都要背著寧王防止被他知道,還征求他的意見?告訴他讓他有個心理準備提前起兵謀反嗎?
    皇帝一臉不悅,看向兵部尚書的眼神都帶著指責:“你是說朝中所有人共同商議出來的結果都不如寧王一句話來的有用?”
    兵部尚書當即跪地,誠懇道:“陛下明鑒,非老臣為寧王說話,隻是朝中對北境真實的情況一無所知,貿然做決定萬一影響邊境的安定,連累的將會是大乾整個江山社稷……”
    皇帝陰沉著臉說不出來話。
    他心裏很清楚兵部說的話是對的,他忌憚寧王手上的兵權,但必須承認因為有他鎮守,北境才能安然無恙。
    最後隻能說:“此事容後再議!”
    戶部腦子進水的跟了一句:“那裁撤的將士具體該發多少賞銀……”
    皇帝臉色霎時黑得不能看,厲聲罵道:“連裁多少人都做不了決定,你問朕該發多少賞銀?若寧王說隻能裁一個人,你要把錢都給他嗎!”
    戶部尚書忙不迭叩頭請罪,和百官一起恭送皇帝下朝。
    “讓將士們回鄉用裁軍拿到的賞銀做生意?太子真這麽說???”
    襲寒居裏,明若昀聽完明絕帶回來的消息吃驚道。
    明絕十分肯定地點點頭,“明巒還在雍王府,他親耳聽雍王這麽說的。”
    明若昀頓時失笑,到底是金尊玉貴出生的天皇貴胄,但凡見過人間疾苦都不會說出這番話。
    北境那些參軍入伍的將士都是些什麽人?
    剛剛能扛起鋤頭下地務農就被召進軍營裏,大字都不認識一個,但凡有點聰明才智的現在都已經是校尉將軍了。
    這樣一群娶妻生子當成畢生所願的人你讓他們回鄉做生意……
    他們認得什麽是算盤嗎?
    明若昀無意貶低這些出生入死的將士,可但凡家裏有丁點兒門路,誰會讓兒子丈夫到戰場上拚殺。
    他們解甲歸田之後那些賞銀就是他們安身立命所有的依靠,省著些用興許一輩子不愁吃穿。
    可太子讓他們拿出來去做生意、養活那些找不到生計的百姓,萬一虧了或者被騙了……朝廷對得起他們嗎?
    明若昀哭笑不得地搖了搖頭,對朝中這兩位最有權有勢的皇子無話可說,一個有勇無謀、一個不知人間疾苦,大乾的江山未來要交到這兩位手裏……
    弘景帝你要不要考慮好好栽培下賀九思?
    他看賀九思比那兩個兒子靠譜多了,趁現在自己身體還行興許都來得及。
    明絕察顏觀色,覺得這個消息世子消化得差不多了,繼續稟報另一件事:“雍王想發揮清談會的餘熱,今日在朝上向皇帝請旨召開詩會,皇帝命各部全力配合,現下已經在召集翰林院的學士商議此事了。”
    這點明若昀倒不意外,“蹭熱度”麽,自古以來但凡有大事發生,都有人以各種方式各種身份參與進來,尤其雍王還占了個“官方”的身份,不“蹭”都不應該。
    “知道他們打算在哪裏辦、都請了誰嗎?”
    明絕告罪道:“明巒尚未打探到,但雍王喜好奢靡,屬下猜測他極有可能選在香滿樓,至於別處……屬下會繼續打探。”
    明若昀點點頭,肯定了明絕的猜測,“留一個人專門在香滿樓附近盯著,另外,在城裏找個好點兒的地段盤個鋪子下來,世子我要做生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明語一聽這話整個人都活了過來,“世子要在鄴京開分號嗎?!”
    她饞那些好吃的都要饞死了嗚嗚嗚!
    明若昀粲然一笑,十二衛進了王府之後,外麵的人手陸陸續續也要進京,得給他們安排一個明麵上的身份,太子的主意恰巧給了他靈感。
    而且他吃鄴京的本幫菜確實已經吃膩了,是時候該換些花樣兒了。
    “婢子馬上去給夫人傳信,讓她把最得力的廚子派過來!” 明語精神抖擻道,已經迫不及待想立馬看見宋嫂子的身影了。
    肥水不流外人田,宋嫂子做吃的的手藝天下一絕!世子就在鄴京,夫人肯定不會讓別人來~
    明語興高采烈地去給夫人寫信,掰著手指頭算好吃的……不是,宋嫂子哪天來,結果宋嫂子沒盼來,寧王的回信先一步送到明若昀的手上。
    寧王早料到皇帝會打“裁軍”的主意,從鄴京返回雲州之後就讓師爺和副將重新給軍中所有將士登記造冊,共盤出二十六萬八千七百六十三人,無回坡一戰他們又犧牲了將近三萬名將士。
    而餘下這不足二十七萬人裏,傷、病、殘、幼、老足足有八萬之多,也就是說整個北境守城的青壯年將士連二十萬都不到……
    這個數字要是被拉克爾得悉,絕對會當場撕毀那張降書卷土重來!
    “為父不忍心讓他們解甲歸田,但繼續留在軍中對他們已無半分好處,昀兒你是雲州的世子,當竭力為他們的後路盡心。”
    寧王在信中最後道,已然是把給被裁撤的將士爭取最大利益的事托付給了他。
    明若昀鄭重其事地將信從頭到尾仔仔細細又看了一遍,確定父親和他的想法不謀而合,才將信在燭火上引燃燒毀。
    隻要父王不反對裁軍,他就敢和朝廷談條件,至於裁軍每個人能拿到多少賞銀……
    明若昀陰鷙一笑,他不會跟朝廷客氣的。
    喜歡啟稟殿下,世子今天還在裝請大家收藏:()啟稟殿下,世子今天還在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