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來得是時候

字數:4009   加入書籤

A+A-


    第320章 來得是時候
    秦泰觀察了下太子的臉色,好心提醒周軼:“周大人懷疑帥印是偽造的乃是基於寧王是被冤枉的,可他萬一真是幕後主使呢?周大人此舉可有徇私幫他脫罪之嫌呐!”
    周軼臉色一變,他聽懂了秦泰在暗示他什麽,可這個案子的症結就在那些密信上,若能辨別出帥印的真偽,所有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秦泰沒想到這位新上任的大理寺卿在鄴京這個大染缸裏竟然還有顆追求天理公道的心,啼笑皆非地說了句“周大人一片至誠可歌可泣”。
    特別想挑明了和他說,那密信上的帥印就是假的,他們所有人包括陛下都知道,可沒有一個人提議去辨別,為什麽?
    因為大家都在觀望。
    陛下一直在找機會褫chi)奪寧王的兵權,這樁貪汙案簡直是摸著陛下的喜好送到嘴邊的好機會,萬一陛下想就此坐實寧王的罪名向寧王府發難呢?
    周軼想核實帥印的真偽就是在和陛下唱反調,有幾顆腦袋都不夠砍的。
    所以這個案子的症結從來都不在什麽證據上,而是陛下對此事的態度。
    太子比他們更清楚,同時他還發現明世子也清楚,所以那天他在公堂上對密信的真偽沒有提出半點質疑。
    因為他知道沒有意義,與其在核實密信的真偽上浪費時間,他不如多提供些證據證明信上的內容和寧王府無關。
    那一遝條陳就是“證據”之一,且行之有效。
    太子稍稍偏移目光望向書案上放著的條陳,回想提審那日明世子的姿態。
    這些條陳他一直都沒有翻開看過,寧王還是寧王,朝廷又不會去抄他的家核實這上麵的真偽。
    等到寧王不是寧王了,別說王府賬冊,到時候整個北境的賦稅都會被朝廷查個底兒朝天來定寧王的罪。
    所以這條陳上寫了什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它背後代表的意義。
    明世子那日自始至終都是一副單純懵懂的模樣,卻用這本條陳立住了寧王府的威名,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叫人看不清他這個寧王世子真正的實力。
    但眼下有一條他很清楚,和煽動舉子請旨裁軍那次不同,裁軍是勢在必行且於寧王聲譽無損,這次丞相的所作所為簡直是在逼寧王舉兵謀反,若不加以製止,天下將傾。
    “陛下尚無決斷,查案的進度卻不能停滯不前,本宮以為周大人所言有理,此事便交給都察院去辦,刑部去查範卓生前與柳滿江是否有來往,大理寺繼續追查那十萬石糧草的下落。”
    太子這是要偏向寧王和陛下唱反調嗎?
    都察院和刑部的人心裏直打鼓,有些埋怨地瞥了周軼一眼,似乎是在怪他這麽盡職幹什麽。
    他們兩司要查的部分都是對雍王不利的,萬一陛下決意拿寧王府開刀,雍王和丞相絕不會讓他們有好果子吃。
    周軼也知他們要查的內容比自己凶險百倍,但就像太子說的,查案的進度不能停滯不前,他們總要做些什麽。
    萬一陛下最終決定相信寧王,他們也要提供些素材啊!
    三司各懷心事分頭行動,沒等他們查出些什麽眉目,北境的羽檄飛進了鄴京城。
    “那群流寇出手極其凶殘,所到之處皆被他們洗劫一空,不僅如此他們還濫殺無辜,連老弱婦孺都不放過,王爺派兵趕到時整個村子都燒沒了,無一活口……”
    弘景帝怒不可遏,一掌拍在檄文上厲聲怒叱:“北境已無戰事,寧王就該將精力收回來放在治理各州府上,如今暴徒橫行民不聊生,你們該當何罪!”
    “陛下息怒……”
    群臣俯首,心說寧王的這封羽檄來得可真是時候啊!陛下正尋他的錯處猶豫該不該治他的罪呢,還沒決斷他自己又送了個把柄來。
    貪汙軍餉加治理不嚴,寧王這次是在劫難逃咯!
    北境的信使對鄴京發生的事一無所知,並不知道自家王爺如今身處險境,見弘景帝這麽生氣趕緊為寧王辯解:
    “啟稟陛下,並非我們王爺治理鬆懈,而是那夥賊人並非普通的流寇,他們用的兵刃和穿的衣服雖然都是我朝製式,但說的卻是韃靼人的話,王爺懷疑他們是拉克爾派來刺探的斥候,特命小人送來緊急軍情,請陛下聖斷!”
    拉克爾的斥候??!!
    韃靼不是已經送來降書歸順大乾了嗎?他們要背信棄義???
    群臣沸騰。
    年逾古稀的定國公強壓著震驚詰問信使:“軍國大事不可兒戲,王爺此番推測有什麽依據?”
    信使抱拳朝老國公一禮,道:“韃靼土地貧瘠不利於播種,往年春耕秋收的時候都會派出小隊人馬犯我邊境掠奪糧草。
    去年冬天一場暴雪凍死了他們無數牛羊,為了熬過饑荒撕毀降書不是沒有可能。”
    難道北境又要起戰事了???
    眾臣不約而同地在心裏想,去年無回坡一戰整整打了大半年,這才消停多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陛下,事關重大,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朝廷要早做防範啊!”
    有老臣居安思危,生怕韃靼卷土重來。
    也有人提出反對意見,“臣以為韃靼沒那個膽量,且不論那群流寇是不是拉克爾派來刺探的,就算是,不過是些散兵遊勇,派兵趕出去便是,沒必要為這種小事大動幹戈。”
    眾臣議論紛紛各執一詞,定國公眉頭緊鎖沉聲分析:“韃靼雖已歸順但其心難測,如今遭逢天災民生艱難,極有可能鋌而走險。
    老臣提議,應當先請寧王調兵遣將提防韃靼突襲,同時派出使臣前往韃靼,探明其真實意圖。”
    前一刻他們還在譏諷寧王在劫難逃,這會兒就要請他調兵遣將守北境安寧,再也沒有比這更尷尬的事了。
    朝堂上的氣氛瞬間變得微妙起來,眾臣麵麵相覷,誰也不敢多話。
    弘景帝臉色也很陰沉,貪汙案尚未做出決斷,北境就傳來韃靼意圖不軌的消息,怎麽就這麽巧?
    太子也有同感,但事關重大他們不能有僥幸心理,附和道:“兒臣認為定國公所言極是,韃靼反複無常不可不防,請父皇下旨。”
    雍王張口欲言,被丞用眼神製止。
    弘景帝冷冷掃了一眼階下,最終將目光投射向殿外天際。
    “傳朕旨意,命寧王即刻調集兵力加強北境防務,嚴防韃靼突襲。
    另,派人查清那群流寇到底是什麽人,若真是韃靼派來的斥候,朕就要好好問問拉克爾究竟意欲何為!”
    “陛下聖明……”
    群臣俯首,井然有序地退出朝堂,弘景帝盯著羽檄反複思索,讓董忠去把定國公叫回來去禦書房單獨敘話。
    喜歡啟稟殿下,世子今天還在裝請大家收藏:()啟稟殿下,世子今天還在裝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