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在旗的垮了台,打鼓兒的發了財

字數:7809   加入書籤

A+A-


    四合院。
    曹子建重新回到了這裏。
    院外還是那兩道熟悉的聲音。
    “你說,要是那小子一直不回來,我們就這麽一直守在這?”<跟個傻子似的一直在這守著?”
    “那到時候怎麽回去交差呢?”
    “先找個煙花巷柳之地快活上幾小時,等天黑咱們再回去,就說沒看到這小子回來不就行了?”
    “在理,在理,就這麽...”
    一句話還沒說完,兩人就聽到‘咿呀’一聲,院門被人打開。
    看著開門之人,兩人麵麵相覷。
    正是他們等待的主,曹子建。
    “喲,兩位軍爺,怎麽在門口坐著?”曹子建看著坐在門檻台階上的兩人,佯裝驚訝道。
    “靠,原來你小子在家阿。”其中一人開口道。
    另一個則是朝已經走出幾十米遠的王守軍喊道:“老大,快回來,這小子在家。”
    王守軍聞言,拉了一下馬繩,讓其調頭。
    來到院門口,臉色難看的看著曹子建,質問道:“曹少,我們敲了這麽久的門,為什麽現在才開?故意躲著我?”
    “剛在午休,所以沒聽到。”曹子建解釋的同時,從兜裏摸出六張拾元銀圓券遞了過去:“這是六十大洋,您收好。”
    看著遞來的錢,王守軍疑惑道:“我沒聽說你這四合院有出售的消息,你哪來的錢?”
    “前些天,賭運有些好,在萬勝賭坊小贏了一些。”曹子建如實相告。
    畢竟有些事,想瞞也瞞不住。
    “萬勝賭坊。”王守軍自語了一句,收下錢後的他也沒為難曹子建,帶著手下離開了。
    曹子建則是關上院門,離開了四合院。
    他先是到街上買了一個皮鼓,外加一根竹根。
    而後來到了北城。
    “嗒嗒嗒,嗒嗒嗒。”
    在胡同裏,曹子建用竹根敲打著皮鼓。
    其聲不大,然清脆悅耳,
    現在曹子建扮演的正是京城所謂的“打鼓兒的”。
    民國後的京城曾流傳著這麽一句順口溜。
    “在旗的垮了台,打鼓兒的發了財”。
    這也是對他們生活的一種真實寫照。
    “打鼓兒的”指的是在白天走街串巷,收舊貨的人。
    不過“打鼓兒的”有高下之分。
    收售舊衣服、木器、日用雜貨的為低者。
    他們多肩挑一個擔子,手擊小鼓,但不吆喝,僅收點舊衣服舊鞋及不堪使用廢舊之物,人稱“打軟鼓兒的”。
    高者,則是像現在曹子建這樣。
    不挑扁擔,收的是古董玉器,金銀珠寶、名人書畫、皮貨綢緞等。
    這種稱之為“打硬鼓兒的”。
    而北城居住的多為敗落的京城富厚之家,特別是旗人家庭。
    由於這些大宅門中的老爺太太們於民國後斷了俸銀,沒有了經濟來源,又不願放低身價,羞於當街擺攤變賣。
    因此“打硬鼓兒的”即上門收貨。
    就在曹子建一邊敲鼓,一邊走著的時候。
    身後突然響起了一道疑惑聲。
    “先生?”
    曹子建扭頭看去。
    發現叫自己的居然是古茹軒的掌櫃,謝丹青。
    “先生,真是您阿。”看到曹子建的麵容後,謝丹青露出難以置信之色:“您怎麽?”
    在謝丹青眼中,像曹子建這樣擁有豐富學識和書法功底的人,怎麽可能拋頭露麵的去收舊物呢?
    即便靠賣字,也能很好的生存了。
    還沒等曹子建回答呢,謝丹青突然想明白了什麽。
    恍然大悟道:“懂了,我懂了。”
    “先生這是不屑靠賣字為生,而是準備自力更生。”
    “如此高尚品德,乃學生生平僅見阿。”
    曹子建聞言,表情開始變得古怪。
    這尼瑪應該就是腦殘粉了吧?
    無論自己做什麽,都會將自己往最好的一個方向去設想。
    不過曹子建也沒解釋,指著謝丹青手裏拎著的酒壺,道:“您這是準備喝酒去?”
    “學生不是喝酒。”謝丹青搖頭道:“是這附近有戶人家想出手一張紫檀架子床,我去看看。”
    “紫檀架子床?”曹子建聞言,心頭一驚。
    紫檀,紅木中最高級的用材。
    明代的三大貢木中,除了黃花梨,就是紫檀和大紅酸枝。
    其木質地堅硬,顏色通常為深紫黑色。
    經過打磨後表麵可呈現出緞子般的光澤,不需要漆油就能保持光亮。
    它的密度很大,可以沉水,因此不容易開裂。
    非常適合用來製作家具和雕刻藝術品。
    由於其獨特的特性和美麗的外觀,紫檀在收藏和製作高端家具方麵非常受歡迎。
    雖然不及黃花梨那樣華美,但紫檀給人的肅穆沉古是任何木材都不能比擬的。
    同黃花梨一樣,紫檀成材也極其困難。
    木匠界一直流傳著百年粗一寸和非千年不能成材的說法,並且常言“十檀九空”。
    所以紫檀木還有“寸木寸金”的說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而架子床作為大型的中式家具,因為與木構建築的頂架類似,完美體現了古人的種種智慧,其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紫檀架子床,那更是少見中的少見,極品中的極品。
    在自己世界,一張最便宜的清代紫檀架子床都能達到千萬以上。
    這讓曹子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倒不是想跟謝丹青去搶,而是抱著見世麵的態度。
    更何況,在這年代,能擁有紫檀架子床的人家,以前絕對是大戶中的大戶。
    說不定,還有什麽漏撿。
    想到這,曹子建主動開口道:“我能隨您一起去看看嗎?”
    “當然可以,有先生作陪,卻之不恭。”謝丹青十分爽快的答應了下來。
    曹子建想到這年頭家具應該沒人收才對,不由好奇多嘴問了一句。
    “對了,您很喜歡明清家具嗎?”
    “我對那架子床並不感興趣,主要是那做床的料子。”謝丹青搖頭道。
    “紫檀可做中藥,具有祛瘀止血、解毒消腫的功效,可治療頭痛、心腹痛、惡露不盡、小便淋痛、風毒癰腫或金瘡出血等疾病。”
    “《本草綱目》中也明確記載,紫檀能止血、止痛、調節氣血。”
    “所以,我準備將那紫檀架子床買回來之後,將其拆了,打磨成粉。”
    聽到這個回答,曹子建嘴角猛地一抽。
    暴殄天物,暴殄天物阿。
    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你居然想著將他們打磨成粉?
    現在曹子建有些明白了,為什麽明清兩朝留下來的紫檀家具這麽少了。
    敢情半道就讓人給截胡了。
    他已經打算好了,如果那真的是一張紫檀架子床,絕對要阻止謝丹青將其打磨成粉的念頭。
    以他對自己的盲目崇拜,大不了寫幾幅字或者拿點其他相同功效的藥物當做交換。
    謝丹青去的這戶人家就在這條巷子的盡頭。
    兩人步行了幾分鍾便到了。
    “曹先生,到了。”謝丹青開口道。
    曹子建舉目望去,是一戶一進的小四合院。
    有一個院子的是一進院,有兩個院子的是二進院,以此類推。
    像曹子建現在居住的四合院,就屬於二進的。
    “咱進去吧。”謝丹青說著,一腳邁進門檻。
    曹子建跟上。
    “謝掌櫃,您來了阿。”
    一進門,一個年約三十左右,穿著粗麻服飾,看起來一臉憨厚的青年立馬招呼了一聲。
    同時,憨厚青年也注意到了曹子建,以為對方是謝丹青的隨從,也就沒問。
    朝著中堂吆喝一聲:“老爺,謝掌櫃來了。”
    隨著憨厚男子話音落下,中堂便是響起一道蒼老的聲音。
    “讓他們進來吧。”
    隨即,三人走進了中堂。
    首先映入曹子建眼簾的就是那中堂六件套家具。
    一張八仙桌、一對太師椅、一張長條案和兩個花架。
    在花架上還擺放了兩個賞瓶。
    隻一眼,曹子建就看出這些東西都不上檔次。
    沒一件是硬木家具不說。
    就連那兩個賞瓶也不是什麽值錢的物件。
    一眼民窯瓷。
    倒是端坐在太師椅上的老人十分有派頭。
    六十來歲的年紀,穿著一襲灰色長衫,帶著瓜皮帽,手裏拄著一根拐杖,看上去老爺範十足。
    “這裏真的會有紫檀架子床嘛?”曹子建保持高度懷疑。
    老者這時也開口了:“謝掌櫃是吧?”
    “正是。”謝丹青微微點頭。
    “這家裏的東西該賣的都賣的差不多了,所以中堂的物件看起來有些寒酸,您別介意。”老者說話不卑不亢,臉上也是平靜如水。
    “不介意,不介意。”謝丹青擺了擺手,道:“那張紫檀架子床在?”
    “在裏屋。”老者說著,便是朝憨厚青年吩咐道:“小賈,你帶他們去看看。”
    “好的,老爺。”憨厚青年說完,便是領著曹子建和謝丹青來到了裏屋的正房。
    這個房間,給曹子建的第一感覺就是:陰暗,潮濕。
    在地上和牆麵都能看到水漬。
    好似返潮了一半。
    房間內的擺設也很簡單,就一張架子床。
    架子床是古人使用最多的床。
    它的做法通常是在床的四角安立柱,床頂部安蓋,稱做"承塵"。
    床的三麵裝有圍欄,多用小料拚插成幾何紋樣。
    按理來說,架子床的床底應該足夠一個成年人能鑽進去才對。
    這樣便於清掃床底的灰塵。
    但麵前這張床的床底卻很矮,矮到一般成年人根本鑽不進去。
    “謝掌櫃,這可是老爺最喜歡的床,要不是家道中落,老爺絕對不舍得將其賣掉。”憨厚青年一臉痛惜道:“您賣回去之後,一定要好好待它。”
    “我懂的。”謝丹青點點頭。
    “你懂個球,你都要將它打磨成粉了。”曹子建心中吐槽了一句,便是盯著麵前的架子床仔細端詳起來。
    至於謝丹青,則沒有去細看這張床,而是朝憨厚青年吩咐道:“你幫我用小刀刮一點木花下來吧。”
    “嗯?”憨厚青年一臉不解的看向謝丹青。
    “不懂了吧?”謝丹青淡笑道:“紫檀木,自身帶著淡淡的清香。”
    “我讓你刮木花是聞它的氣味。”
    “當然,鑒別紫檀木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將將木花放到酒精裏。”
    “紫檀木的木花放在酒中,木花將立即分解成粉紅色,且與酒形成較粘的膠狀物,傾倒時能連成線。”
    這也是為什麽謝丹青會拎著一個酒壺過來的原因。
    “原來如此。”憨厚青年露出恍然之色,趕忙照做。
    喜歡我在民國撿漏,開局百萬倍利潤請大家收藏:()我在民國撿漏,開局百萬倍利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