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沒有買賣,就沒有偷竊

字數:4756   加入書籤

A+A-


    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曹子建不知道老鴇是真的去取東西,還是別的什麽。
    留了個心眼的他,開始給自己謀劃起逃生之路。
    當即在房間裏找到了窗戶所在的位置。
    而後來到窗邊,開始觀察起樓下的情況。
    這雖然是二樓,但離地卻有三米五左右。
    地上是一塊大空地,正是醉夢樓的後院。
    在這後院裏,曹子建看到了幾個彪形大漢正在打牌。
    “是他們。”
    曹子建認出了這幾個彪形大漢。
    正是王大力等人。
    不過這會顯然不是找他們算上一筆賬的時候。
    所以曹子建將目光從他們身上移開,開始在腦中規劃起萬一有什麽不對的逃生路線。
    頃刻間。
    一條路線便是在曹子建的腦海中規劃完畢。
    有了後路之後,曹子建重新回到桌邊坐好。
    不多時,老鴇抱著四個盒子回來了。
    “左老板,您先看看。”老鴇將盒子放到了桌上。
    曹子建微微點頭,率先打開麵前最大的一個盒子。
    裏麵是三本線裝書。
    看著封麵上的幾個大字,曹子建雙眸一凝。
    淳化閣帖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
    這三卷淳化閣帖裏麵的內容是曆代名臣法帖。
    曹子建將其取出,簡單翻閱了一下。
    發現跟自己剛剛購入的最善本淳化閣帖卷第九,卷第十用的是相同的白麻紙,烏金拓。
    不用問,這是另外三卷最善本。
    “難怪這些寶貝都不見了,原來都被太監偷帶出來賣給別人了。”曹子建暗道。
    隨即將三卷淳化閣帖放到了一邊,打開了下一個盒子。
    隻見其內是是一個青花高足杯。
    杯子不大,比普通的紅酒玻璃杯還要小上那麽一分。
    杯撇口,弧壁,高足中空。
    通體青花紋飾,淡描海水為地,碗外壁繪兩條矯健五爪龍張牙舞爪、互相追逐。
    一條往前奔騰,一條回首呼應,下承八峰江崖海水紋。
    高足脛部再畫四峰海水紋。
    碗內壁暗花飾兩條五爪遊龍。
    碗心有‘大明宣德年製’六字楷書款。
    “宣德青花海水遊龍高足杯。”
    由於領悟了宣德青花燒造工藝,所以曹子建一眼就看出這東西沒有任何問題。
    將其放到一邊之後,就繼續打開下一個盒子。
    該盒子裏裝著的是一個紙槌瓶。
    這是宋代十分流行的瓶類製式,形式尤如造紙打漿時所用的槌具而得名。
    在傳世和出土的宋代瓷器中。
    這種紙槌瓶以其獨特的造型素來被視為宋代陶冶中具有最高審美價值的器具之一,深受曆代藏家喜愛。
    即便是自稱‘十全老人’的乾隆,也對這種紙槌瓶愛不釋手。
    除此之外,腳盆國那邊的人也以幸得一品為榮。
    相較於那高足杯,這紙槌瓶更為小巧。
    僅僅隻有10厘米。
    瓶盤口,長頸漸寬,折肩,直筒腹,淺圈足。
    其造型兼具方瓶和圓瓶之美。
    既有方瓶的筆挺輪廓,又有圓瓶的柔美線條。
    釉麵厚潤,如脂似玉,素淨無暇。
    其釉色就如同是雨過初晴後天空的寧靜柔和,明淨如洗。
    “釉層肥厚,釉麵略帶乳濁呈失透狀,釉色青綠粉潤,釉表麵光澤柔和,有如青玉。”
    “這是宋代龍泉窯中的極品,粉青釉阿。”
    經過一番查看,曹子建心中有了答案。
    龍泉窯與定窯、鈞窯、磁州窯、耀州窯和景德鎮窯,被稱為宋代六大窯係。
    它也是華國陶瓷史上燒製曆史最長、窯場數量最多、窯業規模最大、銷售範圍最廣的青瓷名窯。
    它開創於三國兩晉,結束於清代,長達1600多年。
    南宋中期以後,龍泉窯開始完全形成自身的特點。
    以粉青和梅子青釉聞名於世。
    這兩種釉都是龍泉青瓷中最名貴的品種。
    曹子建記得,就明前這種類型的宋代龍泉窯小紙槌瓶,還在51年的時候,被腳盆國指定為他們的國寶。
    深吸一口氣,將這紙槌瓶放了回去,曹子建打開了最後一個盒子。
    跟第三個盒子裏的物品一模一樣。
    也是一件宋代龍泉窯小紙槌瓶。
    曹子建發現,除了三卷淳化閣帖外,其他三樣東西都十分小巧。
    顯然是太監們為了攜帶方便出宮,特地挑選之物。
    壓下心頭的激動,曹子建朝著老鴇問道:“將這些東西交給你的人有說價格嗎?”
    “有的,左老板。”老鴇這就笑著答道:“他們說,這三卷書籍,每本三百大洋。”
    “這青花杯子,則是九百大洋。”
    “至於這一對瓶子,則要八百大洋。”
    便宜,太便宜了。
    這價格曹子建完全可以接受。
    不過....
    他要好好詢問一番,才決定給不給這個錢。
    “對了,你知道我什麽身份嘛?”曹子建問道。
    “聽我愛郎提過,他說您不是華國人,好像是從東洋那邊過來的。”老鴇答道。
    “既然知道,那你們還肯將東西賣給我?”曹子建笑著問道。
    “就因為您不是本國人,我們才敢跟您做這個交易阿。”老鴇答道。
    曹子建一下就聽出了對方的話外之意。
    之所以選擇外國人出手宮裏的東西,並不是說華國人不懂。
    恰恰相反,而是太懂了。
    賣貨之人生怕自己從皇宮裏偷東西的事情暴露,所以一個個才選擇賣給外國人。
    這也是為什麽,國內文物在民國初期大量流落海外的原因之一。
    “nnd,這麽便宜就將老祖宗的寶貝賣給別人,暴殄天物阿。”曹子建心中罵了一句。
    本來他是真打算付錢的,畢竟東西也不貴。
    但現在嘛,這錢就沒必要給了。
    因為跟他交易的是那個腳盆國人,左老板。
    關我曹子建什麽事?
    況且沒有買賣,就沒有偷盜。
    倘若今天自己真的付了錢給麵前這個老鴇,那麽,隻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將紫禁城裏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偷帶出來,變賣給外國人。
    喜歡我在民國撿漏,開局百萬倍利潤請大家收藏:()我在民國撿漏,開局百萬倍利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