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讓老藏家都打眼的器物

字數:5085   加入書籤

A+A-


    “老板,這瓷瓶怎麽賣?”另外一名買家朝著袁凱問了一句。
    此話一出,曹子建和範陽紛紛將目光朝那買家手上看去。
    隻見對方手裏拿的是一個荸薺瓶。
    直口長頸,碩腹圓鼓,圈足。
    器身以粉彩繪製,口沿和頸部分別為如意雲頭紋和變體蓮瓣紋,口沿有描金。
    腹部則為祥雲、紅蝠相間紋飾。紋飾精美,色彩明麗。
    是光緒官窯粉彩瓷器的典型器。
    “五萬。”袁凱報了一個價格。
    這價格,讓曹子建和範陽都是心頭一動。
    因為按照正常市場價格,這件光緒粉彩百蝠紋荸薺瓶的價格要15萬左右。
    這五萬在當今的古玩市場,已經算是大漏了。
    按照規矩,那買家開始跟袁凱進行了一番討價還價。
    隻是,不管買家如何壓價,袁凱就咬定非五萬不賣。
    買家最後確認了一番後,付了五萬塊。
    交易成功後,那買家並沒有急著離開,而是繼續在房間裏看起了其他東西。
    範陽則是暗道:“看來房主人對這瓷器市場價格不是很了解啊,那我手上這件,豈不是...”
    而此時的曹子建也是朝床上看去。
    雖然床上瓷器眾多,但一眼掃下來,愣是沒一件能讓自己滿意的。
    “子建,你看看這件。”範陽將手中的器物遞給了曹子建。
    那是一件撇口,收頸,斂脛,平底,形如橄欖,故曰橄欖瓶。
    外壁施霽藍釉,色澤勻亮,器內白釉,口沿作燈草邊。
    在瓶口還貼著一張標簽。
    標簽上寫著一串英文和數字。
    曹子建知道,這標簽的作用無非就是為了想證明這是一件在拍賣公司參與過競拍的藏品。
    但不排除這標簽不是偽造的。
    畢竟這年頭,連瓷器都能造假,更別提一張紙了。
    所以,認定一件器物的真偽還得是從器物本身的特點著手。
    其他,不過隻是這件器物的附加價值而已。
    曹子建這就接過,看了起來。
    袁凱盯著曹子建看了一眼,發現麵前這個青年有些眼熟。
    隻是,他每天見過的人太多了,一時之間有些想不起來。
    在這橄欖瓶的底下有圈足,足牆較深,修足十分規整。
    底白地青花雙圈內書「大清雍正年製」楷書款。
    字體雖然蒼勁有力,但底款的青花卻給人一種似有似無的暈散感。
    這種暈散感不是特別強烈,不仔細看的話,真不容易看出來。
    不過,曹子建對袁凱有成見,所以看得極為仔細。
    “奇怪,這字體明明沒有任何問題,為什麽這底款的青花會給人一種暈散感呢?”曹子建心中疑惑。
    要知道,曆朝曆代,唯元,永,宣三個時期,因為蘇麻離青料的緣故,青花才會出現暈散的跡象。
    而雍正時期所用的青花是浙料,壓根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這不得不讓曹子建重新審視起這橄欖瓶的釉麵。
    帶著懷疑的目光去看,果然是讓曹子建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
    不過他也沒有將瓷瓶放下,而是朝著袁凱問了一句:“這瓷瓶什麽價格?”
    “雍正霽藍釉橄欖瓶,四百萬。”袁凱開口道。
    這價格,範陽心動了。
    因為一件真正的雍正霽藍釉橄欖瓶的價值最少八百萬,這一轉手,起碼能賺一倍阿。
    隻是,讓範陽沒想到的是,曹子建沒有選擇跟對方討價還價,而是將那橄欖瓶重新放回到了床上。
    這一幕,讓範陽眉頭一皺。
    因為曹子建的舉動告訴他,這玩意不值得入手。
    “剛剛自己上手的時候,並沒有發現這橄欖瓶有什麽問題啊。”範陽暗道。
    奈何,這裏有外人,他也不好直接詢問曹子建,隻能等離開房間再問。
    就在曹子建剛將橄欖瓶放下,邊上那個買家立馬拿起,露出激動之色,看向範陽和曹子建開口道:“二位,東西你們既然放回去了,那就代表不要了。”
    “我跟對方交易,不算插一手吧?”
    “不算,你隨意。”曹子建漠然道。
    那買家聞言,這就朝著袁凱問道:“四百萬是吧?”
    “對,一分也不少。”袁凱點頭。
    “我要了,幫我包起來。”那買家開口道。
    看到這一幕的範陽,有那麽一刻懷疑,曹子建是不是看錯了?
    下一秒,範陽就聽到曹子建招呼自己離開。
    “範陽,我們走。”
    即便滿心疑惑,但範陽還是跟著曹子建退出了房間。
    袁凱和那買家相視了一眼,在兩人的眼中都露出了濃濃的不解之色。
    按理來說,兩人的演技沒有任何毛病才是。
    怎麽會失敗呢?
    況且,這瓷瓶仿的相當逼真啊。
    出了房間後,範陽就迫不及待的問道:“子建,那件霽藍釉橄欖瓶哪裏有問題阿?”
    這一問,曹子建就知道範陽沒看出來。
    其實,如果不是自己對袁凱有戒心,恐怕就連自己都會打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因為那是一件半老的瓷器。
    就是這瓷瓶的底是老的,圈足是老的,但是瓶身是後來加上去的。
    也就是所謂揭老底的產物。
    首先要準備一個雍正官窯的老底,然後再根據那底的尺寸去做幾件瓷器。
    一般都會多做幾個,用來適配。
    因為瓷器在燒造之前的伸縮比例算不到那麽精準。
    然後再打磨的剛剛好以後用釉水粘上去,回窯複燒。
    如此燒製出來的瓷器,接口用肉眼幾乎是看不出來的,唯有借助高倍放大鏡。
    其殺傷力之大,讓很多老藏家都未能幸免。
    當然,這種活也不是沒有缺點。
    缺點就是成本太高且成功率極低。
    因為如今,一片雍正官窯的瓷底,價格已經被炒到一萬塊一片了。
    如果燒製失敗,那就是直接損失啊。
    不過燒製成功,其回報率也是極高的。
    而底款青花出現暈散感,就是因為這是複燒將青花給燒飛了的結果。
    曹子建這就將自己的發現跟範陽說了一遍。
    範陽聞言,在腦海中回憶起剛才那橄欖瓶的模樣。
    好半晌後,才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好像確實是這麽回事。”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那個買家應該跟那個賣家是一夥的。”曹子建開口道:“先是故意將那件光緒粉彩的價格報的極低,讓你覺得這裏有漏可撿。”
    “實則,就是為了讓你掉以輕心。”
    “經你這麽一說,還真是這麽回事。”範陽點頭讚同道:“現如今,這古玩行為了給人下套,還真是無所不用其極阿。”
    “提高自己的眼力,就是破解這些下套最好的方法。”曹子建開口道。
    很快,兩人就逛完了九樓。
    雖然說,這場床交會,曹子建並沒有找到能獲得特殊獎勵的物件,但那本日記本,對他來說,算是大收獲。
    喜歡我在民國撿漏,開局百萬倍利潤請大家收藏:()我在民國撿漏,開局百萬倍利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