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來自領導的肯定

字數:7502   加入書籤

A+A-


    “古瓷的展位怎麽能吸引這麽多展客趨之若鶩?”陶局沉吟道:“是不是展位上展出了某件特別稀罕的瓷器才引得遊客駐足觀望?”
    “陶局,該展位我昨天去看過。”小孟答道:“展位上並沒有過千萬的瓷器存在,反而多以中低端的瓷器為主,百萬級別的瓷器雖然也有,但不是特別多,僅僅七八件而已。”
    “像這樣的展位,本屆博覽會不是挺多的嘛?”陶局不明所以道:“為什麽剛剛我們這一路走過來,那幾處展位上的人跟這展位完全不能相提並論呢?”
    “而且看展位門口的情況,好似大家要進入那展位還需要排隊一般。”
    “陶局,您還真是慧眼如炬。”小孟聞言,趕忙拍起了陶局的馬屁:“這主要是因為那展位場地有限的緣故,所以進入展位被要求排隊。”
    “這樣展客都願意?”陶局饒有興致的問道。
    “沒辦法,那展位古瓷數量眾多,而且報價也遠低於市場價呢。”小孟答道:“像別的展位上,沒有十五萬,絕對別想從展商手裏買到清光緒青花繪龍紋圖案的杯子。”
    “但是在那展位,可能十萬出頭就能拿下了。”
    “怎麽會便宜這麽多?”陶局驚訝道:“是不是那壓根就不是什麽古瓷?亦或是品相有什麽問題?”
    “我看過,那展位的瓷器絕對到代,而且近乎都是全品。”小孟答道。
    全品是古玩行的專業術語,用來形容藏品的形製完好,沒有汙漬、缺損及其他有損藏品價值的缺憾。
    簡而言之,全品古玩就是保存狀況極佳的古玩。
    “那怎麽會便宜這麽多?”陶局不解道。
    “這我也不得而知了。”小孟搖頭道:“根據我的猜測,可能是因為那展商急需回籠資金,也可能當時他收來的那些藏品價格比較低吧。”
    陶局也沒有去深究這個問題的答案,開口道:“隻要是在交易過程中,沒有出現欺詐,脅迫等手段,這種正常交易古玩的行為我們當局還是很支持的。”
    “而且根據上頭下發的指示,古玩它不僅僅隻是一件商品,更是文明載體,通過經營讓文物活起來,也算是一種實現商業價值和文化價值的雙贏。”
    “陶局您說的太對了。”小孟忙道:“這也是我們舉辦古玩藝術品博覽會串貨場的初衷。”
    兩人就這麽邊走邊聊。
    此刻,陶局等人距離這古瓷展位也就五六米的距離了。
    小孟抬起手,朝著展位內正在跟客人交流的曹子建指了指,道:“陶局,那個年輕人就是這展位的展主。”
    “這麽年輕?”看著曹子建才不過二十多歲的年紀,陶局驚訝道。
    原本,他以為這展位的展主沒有五十,也有四十了。
    “是呀。”小孟接口道:“當時看到這展主這麽年輕,我也是被小小的驚訝了一下。”
    “年輕也挺好。”陶局開口道:“古玩這一行就需要像這展主一樣的新鮮血液的注入。”
    “畢竟年輕人的思維更加跳脫,觀念也足夠新穎,有他們的加入,能夠給文物帶來新的收藏理念和審美視角。”
    “而且年輕人的參與還能擴大市場規模,增加交易活躍度,吸引更多資金流入,為古玩收藏市場營造更繁榮的氛圍。”
    “對對對。”小孟趕忙附和道。
    “而且年輕人對於新傳播媒體更加熟悉,能夠借助互聯網等多種渠道,大力宣傳古玩的文化價值和藝術魅力,提升公眾認知度,通過他們的宣傳推廣,可以培育更廣泛的潛在收藏群體。”
    “沒錯,沒錯。”
    總之,陶局說一句,小孟就讚同一句。
    屬於是完全貫徹了領導說的話全都是對的思想。
    等到陶局將話給全部說完,小孟也是將話題給重新拉了回來:“陶局,那您在這等我一下,我去跟那展主說一聲。”
    小孟相信,一但自己跟曹子建說明,鹹陽文物局的副局長要來他展位上視察工作,對方肯定高興的不行。
    像什麽直接讓自己等人免排隊那都是最基本的。
    不過,就在他準備朝著曹子建走去的時候,陶局卻是出聲喊住了他。
    “陶局,您還有什麽吩咐?”小孟恭聲問道。
    “不用搞特殊。”陶局緩緩開口道:“群眾怎麽樣,我們也怎麽做,這隊該排還是得排,不能因為我們的到來影響商家的生意。”
    “明白,陶局。”小孟連道。
    當即,他來到展位邊上,朝著跟自己有一櫃之隔的曹子建開口道:“曹老板..”
    由於小孟昨天來曹子建展位的時候,是以展客的身份過來的,並沒有跟曹子建表明過自己的真實身份。
    所以,曹子建也不知道對方是這古玩藝術品博覽會的負責人。
    還以為他這會喊自己,是要跟自己領排隊號碼的呢,這就拿過便貼紙,在其上寫下了‘65’的數字,撕下遞給了對方:“等到喊到這個號碼的時候,你就可以進來了。”
    雖然說,陶局讓他不要搞什麽特殊,但他也不可能真的傻乎乎的讓領導在展位外邊排隊。
    接過便貼紙的同時,小孟出聲道:“曹老板,我們這邊一共有三個人,我給你留個號碼,等下排到我們的時候你給我們打個電話,我們在過來。”
    這個要求,很多展客之前都跟曹子建提過,並不算什麽特別的要求,所以曹子建也是立馬答應了下來。
    “那你先忙。”小孟將號碼留給曹子建後,說了一聲,便是退到了陶局的邊上,朝著陶局開口道。
    “陶局,我給那展主留下聯係方式了,等輪到咱們的時候,他會打電話過來。”
    “嗯,那我們現在去其他展位先看看吧。”陶局開口道。
    11點15分。
    這會的陶局等人正來到一個同樣售賣古瓷器的展位上。
    沒等那展主開口,小孟便是主動介紹道:“王老板,給你介紹這一下。”
    說著,小孟指了指陶局,繼續道:“這位是我們鹹陽市文物局副局長陶永同誌。”
    “陶局長主要負責文物保護利用、考古發掘、博物館建設管理,視察商戶經營等工作。”
    “今天也是專程來這古玩藝術品博覽會考察古玩市場規範化工作的。”
    一聽來人派頭這麽大,那展主表情一肅,連道:“歡迎陶局長蒞臨指導。”
    陶局微微頷首,目光落到了展櫃上的那些藏品上。
    隨著一番查看,陶局緩緩開口道。
    “不錯,藏品豐富,門類齊全,而且這些瓷器看著都有一眼。”
    “現在市場就需要像你們這種堅持真品的典範,這對樹立行業形象很有示範意義。”
    雖然都是一些比較官方的話,但那展主聽得心裏也是美滋滋的。
    “現在局裏正在優化標的審核流程,未來會對規範經營的商家給予更多政策支持。”陶局繼續道。
    “有需要政策指導或鑒定支持的,可以隨時聯係文物部門,你們商家是連接文物與公眾的橋梁,我們會做好服務保障的。”
    展主也不知道對方是在給自己畫大餅,還是真的確有其事。
    但不管是哪一種,客套話是肯定要說的。
    這就開口道:“陶局長,鹹陽文物市場在您和諸位領導的帶領下肯定會越來越好的。”
    就在陶局跟著展主交涉的時候,小孟的手機響了起來。
    他拿出手機看了一眼,發現來電人是他剛剛存的曹子建後,這就退到了一邊,按下了接通鍵。
    “孟老板,這邊排到你了,你可以過來了。”電話那頭傳來曹子建的聲音。
    “好,我等會過去。”
    說完,小孟便是掛斷了電話。
    不過他沒有急著跟陶局長說,而是一直耐心等陶局長跟那展主將話說完,退出展位的時候,才跟陶永匯報道:“陶局長,那邊那個古瓷展位請我們過去。”
    “走吧。”陶永點了點頭,這就朝著曹子建的展位走去。
    。。。。。。
    曹子建的展位內。
    本來陶永等人來得時間就比較晚,排到他們的時候,展位上的客人已經不多了。
    這會的範陽正坐在椅子上,說道:“在忙完下午,就可以收工咯。”
    “為什麽這博覽會才持續三天呀。”曹子建則是感歎道。
    因為這兩天半售賣的藏品數量,按照曹子建的估計,恐怕隨緣居半年都賣不出這麽多。
    “子建,那些跟你成功交易的買家不是都跟你要了聯係方式嘛?哪怕這博覽會結束,到時候他們有需要,還可以去你隨緣居呀。”範陽開口道。
    “那也是斷斷續續的客流量,哪有現在這般源源不斷來得舒服。”曹子建答道。
    就在兩人聊著的時候,陶局等人也是過來了。
    可能礙於店內還有其他展客的緣故,進入曹子建展位的小孟沒有急著跟曹子建介紹,而是跟陶永一起,先查看起店內展櫃上的各個藏品。
    看著看著,陶永被展櫃上的一件造型設計極具美感的青花玉壺春瓶給吸引了目光。
    “這青花發色,有點別具一格。”
    心中這麽想著,陶永朝著曹子建開口道:“麻煩將這件玉壺春瓶拿下來給我看看。”
    “好。”曹子建應了一聲,這就將那瓶子給取了下來。
    經過一番查看,陶永將這玉壺春瓶給翻了過來,查看起了底部。
    底麵火石紅釉與漿泥紅白釉明顯,但卻沒有落任何年款。
    “雖然沒有落款,但這玉壺春瓶製作規整,線條流暢,造型優美。”
    “不管胎釉,造型,紋飾亦或是釉色,都已經達到了官窯的水準。”
    “細細品賞,還能看到這瓷瓶自口至足部以s形的優美曲線塑造出柔和勻稱的造型。”
    “而且其上的菊花紋飾,還是明清禦窯瓷器中常用的三大花卉紋之一。”
    “怎麽就沒有落款呢?”
    陶永心中暗暗思量著。
    雖然說,他是鹹陽文物局的副局長,但平時的主要工作並不是專職文物鑒定的。
    所以第一時間,也是有些沒斷除這件玉壺春瓶到底是哪朝哪代的器物。
    不過他相信,小孟肯定知道。
    這就朝著一直站在自己身後的小孟招了招手,道:“小孟,你上手看看這瓷瓶,是哪個朝代的。”
    隨著小孟上手一番查看,答道:“陶局,如果我沒看錯的話,這件應該是明洪武青花纏枝菊紋玉壺春。”
    陶永聞言,露出恍然之色道:“我說怎麽沒有標注帝王年號款,原來是明洪武時期的。”
    因為瓷器落年號款的形式,最早始於明代永樂年間。
    而這會,展位上的展客都走得差不多了,就剩下了陶永和曹子建等人。
    為了能早點做完這單生意,早點幹飯,曹子建開口道:“三位,這可是不可多得的瓷器。”
    “在明清六百年官窯燒造史中,洪武時期的瓷器,雖然僅僅隻燒製了三十年,短暫的如同一顆流星,但它卻如太陽般光輝永耀,為後世不懈仿製。”
    “曾一度不為世人辨識,蹤跡混淆,如今已被視為藝術品殿堂的拱璧之寶,聲名顯赫。”
    “洪武朝瓷器更是上承元代、下啟永樂宣德的重要轉變時期,總體風格介於元代和永樂宣德朝之間。”
    “如果說元代的青花瓷器發色濃豔,風格粗獷,那麽洪武朝則開始了青花趨向風格清雅、紋飾明晰、布局舒朗的新時代。”
    “別看是處在元明之際的轉變期,但洪武瓷器不管是拉坯,燒成,釉色等各方麵都得到了十足的發展。”
    “你們如果要的話,三百二十萬就可以拿走。”
    “曹老板,我們來你這展位可不是入手瓷器的。”小孟先是搖了搖頭,而後表情一正,開始跟曹子建介紹起了陶永的身份。
    聽完介紹的曹子建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道:“原來是陶局長,誤認為您是展客了。”
    “小夥子,你很不錯。”陶永對於曹子建的剛剛那番述說,讚賞道:“年紀不大,但是對於藏品的點評十分中肯,這種專業素養正是行業需要的標杆。\"
    “陶局長過獎了。”曹子建謙虛道。
    “下次如果市裏有舉辦文物鑒定公益活動,我希望能夠邀請你作為行業代表參與,也算是給年輕人做個榜樣。”陶永繼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