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亮明身份
字數:5707 加入書籤
盱眙厲延貞?郭澄似乎對這個名字有些印象,但一時之間卻怎麽也想不起來,究竟是在何處聽聞過。他凝視著厲延貞,隻見其舉止不凡,風度翩翩,心中暗自思忖:“此人如此氣宇軒昂,莫非是哪家士族門閥的子弟不成?”
然而,郭澄轉念一想,當今世上,還有比五姓七望之人更為顯貴的嗎?顯然,厲延貞並非士族門閥之後。可他的言行舉止,卻無一不顯示出其氣度非凡,這著實讓人費解。
不僅如此,就連羽林校尉這樣的高官,都如影隨形地緊跟在厲延貞身後,這無疑更加證明了厲延貞身份的非同一般。
突然間,郭澄的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他凝視著厲延貞那張略顯果毅而又俊俏的麵龐,心中的厭惡之情油然而生。原來,孟阿布這個羽林校尉,是打著為薛懷義探路先鋒的旗號前來的。而厲延貞在此時挺身而出,郭澄自然而然地將他視為薛懷義的同黨。
郭澄眼中閃過的那絲厭惡之色,厲延貞自然不可能視而不見。然而,他卻並未將此事放在心上。盡管他並不知曉對方為何會突然對自己心生厭惡,但他相信,這其中必定存在一些誤會。
厲延貞向郭澄行完禮後,他的目光如炬,徑直落在了站在一旁的崔澄身上。崔澄,這個名字對厲延貞來說意義非凡,因為他此次前來的真正目的正是為了崔澄。不僅如此,正是因為崔澄,厲延貞才下定決心要以光明正大的方式站出來。
當厲延貞報出自己的來曆後,崔澄的臉上露出了極度震驚的表情,這種震驚自始至終都沒有消失過。幾年前,士族門閥曾不遺餘力地想要將厲延貞置於死地,然而,在經過數年的沉寂之後,厲延貞竟然如鬼魅一般出現在了朔方城之中,這怎能不讓崔澄心生駭然?
厲延貞不是應該在絳州龍門隱居嗎?為何會突然現身於此地?崔澄的腦海中飛速閃過這些疑問,同時,他也想起了最近絳州薛氏的情況。突然間,他心頭猛地一緊,仿佛被一道閃電擊中,臉色瞬間變得煞白,額頭上也漸漸冒出了細密的汗珠。
原來,不久前他剛剛得知,薛氏一族已經出動了族兵前往靈州抵禦突厥的入侵,而皇帝也下旨將武周義從賜入羽林衛別營。想到這裏,崔澄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厲延貞身旁的那些人,心中頓時恍然大悟:這些所謂的羽林衛,恐怕就是從靈州而來的吧!
看起來,士族門閥的每一個人都被皇帝玩弄於股掌之間,他們的一舉一動,恐怕都在皇帝的嚴密監視之下。一想到這裏,崔澄心中的恐懼愈發強烈,仿佛有一片巨大的黑暗正鋪天蓋地地向士族門閥壓來。
“這位將軍是?”崔澄滿臉驚恐地看著厲延貞,似乎已經意識到厲延貞此來的目的並不單純。厲延貞注意到崔澄的異樣,心中不禁感到有些詫異,難道他真的知道自己此行的意圖?
厲延貞決定先試探一下,於是他拱手向崔澄行了一禮,謙遜地問道:“閣下可是崔澄崔副將軍?”他特意把“副”字說得很重,似乎是在有意提醒崔澄,他不過是朔方道的一名副將罷了。
原本就麵色陰沉的崔澄,聽到厲延貞這樣的詢問,臉色瞬間變得更加鐵青,他緊緊握著拳頭,指甲幾乎要嵌入掌心。然而,內心的恐懼卻如同一股寒流,讓他無法對厲延貞的挑釁做出任何回應。
“在下正是朔方道副將崔澄,出身河清崔氏。”崔澄字正腔圓地說道,同時挺直了身子,流露出一種驕傲和自信的神態。他特意強調了自己的門閥出身,希望能借助五姓七望的威名,給厲延貞施加一些壓力,讓他在接下來的行動中有所顧忌。
然而,令崔澄意外的是,厲延貞對他提到河清崔氏這一顯赫門第,竟然沒有絲毫的驚訝或敬畏之情。這讓崔澄意識到,自己的這一舉動或許隻是白費力氣。
不過,崔澄並沒有因此而氣餒或懊惱。他現在更關心的是厲延貞為何會隱瞞自己的行蹤,悄然來到這裏。而且,從厲延貞身旁的那個孟校尉身上,崔澄似乎嗅到了一絲不尋常的氣息。他暗自揣測,這個孟校尉恐怕就是傳聞中厲延貞身邊那個身法詭異、身手了得的南蠻仆從。
一想到這裏,崔澄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恐懼。他深知厲延貞的背景和實力都不容小覷,如果他真的是得到了皇帝的認可才來到朔方城,那麽事情恐怕就變得複雜而棘手了。
更令崔澄感到不安的是,厲延貞的到來很可能與那封要命的密信有關。當年,那封密信猶如一顆定時炸彈,讓士族門閥的人皆一直提心吊膽。如今看來,厲延貞定然已經將密信拿到手,並交給了當今的女皇。這意味著什麽呢?崔澄不敢再往下想,隻覺得一陣寒意從脊梁骨上湧起。
這些年來,皇帝對於士族門閥並沒有采取過於嚴厲的打壓措施,這使得士族門閥們暗自慶幸,他們都認為厲延貞當年並未真正得到那封密信,而是被謝廣毀掉了。然而,如今的事實卻讓他們如夢初醒,原來他們一直都被蒙在鼓裏。
“今日能夠有幸見到清明公子,崔某深感意外。”崔澄強作鎮定地說道,盡管他的內心早已像驚濤駭浪一般翻騰,但表麵上仍努力維持著平靜。他目光如炬,緊緊地盯著厲延貞,試圖從對方的反應中探尋一些端倪。
“隻是不知,厲郎君為何會出現在朔方這等危險之地呢?”崔澄繼續試探道,他的話語中帶著一絲疑惑和警覺。
與此同時,站在一旁的郭澄更是驚得目瞪口呆,他的眼睛幾乎要瞪出眼眶,死死地盯著厲延貞,仿佛見到了什麽不可思議的事情。清明公子這個名號,他自然是有所耳聞的。當年徐敬業在揚州發動叛亂時,這位神秘的清明公子猶如橫空出世一般,突然出現在眾人的視野之中。而且,據傳聞,在下阿溪的那場激戰中,他不僅展現出了非凡的武藝,還成功救下了後軍總管蘇孝祥一命。
正因如此,軍方各界對厲延貞都抱有一定的好感。畢竟,能在如此慘烈的戰鬥中救下蘇孝祥這樣的重要人物,絕非等閑之輩。更不用說,厲延貞還曾經救下了禮公的嫡孫嫡孫女,對於那些曾經追隨過禮公的人來說,這份救命之恩更是讓他們對厲延貞心懷感激。而郭澄自己,恰恰就是其中之一。
崔澄小心翼翼地開口試探,目光落在厲延貞身上,似乎想要從他的表情中捕捉到一些端倪。然而,厲延貞隻是微微一笑,那笑容中透露出一種讓人難以捉摸的淡然,仿佛對崔澄的問題毫不在意。
崔澄見狀,心中愈發不安,但他還是強作鎮定,繼續追問。然而,厲延貞卻完全無視了他,而是將注意力轉向了一旁依然驚愕不已的郭澄。
厲延貞的聲音平靜而溫和,卻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郭總管,突厥大軍突然圍困朔方城,如此重大之事,為何總管事先沒有任何察覺呢?”
這突如其來的質問,讓正處於震驚中的郭澄猛地回過神來。他瞪大了眼睛,看著厲延貞,一時之間竟不知如何回答。
厲延貞的話語如同重錘一般敲在郭澄的心上,他意識到,這個看似文質彬彬的清明公子,既然是在羽林衛的護衛下來到這裏,那麽必然是奉了旨意而來。如此一來,崔澄通敵之事,恐怕就得由他來解決了。
正當郭澄猶豫不決之際,崔澄身後突然站出一人。此人看上去大約二十四五歲,身材魁梧,一身甲胄在燭光的映照下閃閃發光,顯然是個身居校尉之職的武將。
這人一臉怒容,對著厲延貞怒喝道:“你是何人?不過是一介酸儒文人,竟敢在幕府大帳之內指手畫腳!”
厲延貞顯然沒有料到會有人如此無禮地打斷他的話,他一臉錯愕地看向此人,眼中閃過一絲驚訝。從這人的言行舉止來看,他極有可能是崔澄的同謀。
郭澄見厲延貞一臉的疑問之色,連忙上前一步,主動介紹道:“此乃北城守將李育,出自趙郡李氏一族,承襲趙郡公爵位。”
聽到郭澄的介紹,厲延貞的臉色突然變得陰沉至極,仿佛被一層烏雲籠罩。他的雙眼死死地盯著前方,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仇視情緒。
原來,眼前這個郭澄竟然是趙郡李氏一族的人!這個家族,曾經與厲延貞的祖父李君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然而,在祖父李君羨不幸身亡之後,趙郡李氏為了保全自己,竟然毫不猶豫地與他們徹底劃清界限,甚至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試圖保住厲延貞的父母。
這並不是因為厲延貞對趙郡李氏沒有得到幫助而心生怨恨,而是因為在陽夏的時候,他從謝師然那裏得知了一個驚人的真相——祖父李君羨的死,實際上是士族門閥們為了自保而推出來的替死鬼,而趙郡李氏一族也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想到這裏,厲延貞的心中充滿了憤怒和無奈。他不禁冷哼一聲,聲音中透露出對郭澄以及整個趙郡李氏的鄙夷和不屑。
緊接著,厲延貞猛地轉過身去,毫不猶豫地邁步走向主將台。他的步伐堅定而有力,每一步都像是踩在趙郡李氏的心頭,讓他們感受到他的憤怒和決絕。
走到主將台前,厲延貞停下腳步,伸手探入懷中,摸索了一陣後,終於掏出了皇帝賜予他的那封密旨。這封密旨,此刻在他手中仿佛變得沉甸甸的,它代表著皇帝的信任和期望,也承載著厲延貞心中的複仇之火。
“陛下密旨,朔方道眾將聽旨!”厲延貞的聲音在大帳內回蕩,如同洪鍾一般,震得眾人耳膜嗡嗡作響。他高舉著手中的密旨,那黃色的錦帛在燭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耀眼,仿佛散發著無上的威嚴。
大帳內的眾將們麵麵相覷,臉上都露出驚愕之色。尤其是崔澄,他心中暗自思忖:“我就知道厲延貞此番前來定然身負皇命,卻不想他竟然還懷揣著一道密旨。這道密旨究竟所為何事呢?”
正當眾人驚疑不定之際,郭澄率先回過神來。他深知此刻不能有絲毫猶豫,於是趕忙上前,雙膝跪地,朗聲道:“朔方道行軍總管郭澄,率屬下眾將接旨!”
郭澄的舉動猶如一道命令,其他將領們見狀,也紛紛回過神來,急忙跪地,齊聲高呼:“吾等接旨!”一時間,大帳內的氣氛變得異常凝重,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厲延貞手中的那道密旨上,仿佛那上麵承載著他們的命運。
厲延貞展開密旨,高聲宣讀道:“詔命:朕聞厲延貞者,文采斐然,才華橫溢,且忠肝義膽,義勇過人。光宅元年,徐逆叛軍來犯,厲延貞身先士卒,率部於盱眙抵禦強敵,其英勇無畏,令人讚歎。而後,又在下阿溪成功解救後軍總管蘇孝祥,此等功績,實乃卓著。今特敕命厲延貞為征事郎,司刑寺評事,以彰其功。征事郎厲延貞,奉旨率羽林麾下武周義從別營,遠赴朔方公幹。沿途所經軍府,見此詔者,一體聽用,不得有誤。欽此!”
“郭澄領旨!”郭澄麵色凝重地跪地叩拜,身後的眾將也紛紛效仿,齊聲高呼領命。
厲延貞見狀,趕忙上前一步,將郭澄從地上攙扶起來,並將手中緊握的密旨鄭重地遞到他麵前,說道:“請郭總管驗看密旨。”
厲延貞的這一舉動,顯然是在向其他人展示自己的身份和權力,表明他此刻是名副其實的皇命欽差,手中的密旨代表著皇帝的旨意,任何人都不得違抗。
郭澄自然明白厲延貞的意圖,他也沒有絲毫猶豫或矯情,畢竟密旨的真實性至關重要,必須經過仔細查驗。於是,他雙手接過密旨,小心翼翼地展開,逐字逐句地查看起來。
待確認密旨無誤後,郭澄將其恭敬地還給厲延貞,然後說道:“征事郎身負皇命,有何所命,郭澄等定當謹遵聖命,全力以赴。”
厲延貞滿意地點點頭,接過密旨後,再次對郭澄投以讚許的目光。然而,他的任務尚未完成,緊接著便開口問道:“郭總管,下官雖不過六品司刑寺評事,卻有皇命在身,若有得罪之處,還望海涵。還請郭總管告知下官,突厥大軍為何能夠如此神不知鬼不覺地圍困朔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