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朔方兩日(2)
字數:3988 加入書籤
崔澄手下的那些將領們,每個人都眼巴巴地望著郭澄,心裏暗自祈禱著自己的名字能夠被點到。然而,令人失望的是,郭澄竟然一個人都沒有點到他們!這一結果讓這些將領們感到無比震驚和憤怒,他們無法理解郭澄居然真的敢如此對待他們。
就連一旁沉靜的厲延貞,也完全沒有料到郭澄會如此毫不顧忌地將崔澄手下的親信們全部排除在外。這一舉動不僅讓崔澄的親信們感到心寒,更讓其他將領們對郭澄產生了深深的不滿和抵觸情緒。
李育等人雖然心中憤憤不平,但麵對郭澄的權威,他們也隻能敢怒不敢言。畢竟,崔澄已經被軟禁起來,而在大敵當前的嚴峻形勢下,他們實在不敢輕易站出來抗議。否則,郭澄很可能會以戰事違抗軍令的罪名,毫不留情地將他們斬殺。
待到其他將領們都陸續退出房間後,郭澄的臉上露出了一絲憂慮之色。他凝視著厲延貞,緩緩說道:“征事郎,關於突厥細作的事情,我想這肯定與崔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而且,我也看得出來,對於這件事,你似乎是心知肚明的。隻是,有一點讓在下實在想不通,你為何如此輕易地就將此事揭過呢?難道你就不擔心他們會與突厥勾結,裏應外合地攻陷朔方城嗎?”
厲延貞聽到郭澄的話後,不由得愣住了。他心裏暗自思忖,難道郭澄這是要趁火打劫、落井下石不成?然而,當他凝視著郭澄的眼睛時,卻並未察覺到絲毫的狡黠或陰險,反而看到了深深的憂慮。
厲延貞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淡然的笑容,似乎對郭澄的擔憂並不在意。他不緊不慢地反問道:“郭總管,依您之見,就算我們能夠確鑿地證實崔澄與突厥人相互勾結,在當前這種局勢下,我們又該如何處置他呢?難道要直接將他斬殺嗎?”
厲延貞這一問,猶如當頭棒喝,讓郭澄驚愕得當場愣住。的確,即使他們掌握了確鑿的證據,也絕對不能輕易地將崔澄斬殺。且不說崔澄本身就是清河崔氏的人,其背後的家族勢力盤根錯節,更重要的是,他身為朔方軍的副將,手下親信眾多,而這些親信大多都是士族門閥的子弟。
一旦將崔澄斬殺,這些人必然會心生怨恨,甚至可能會引發一係列難以預料的後果。他們或許會暗中報複,或者幹脆起兵造反,這無疑會給原本就動蕩不安的局勢雪上加霜。
如果真的出現那樣的情況,他們麵臨的問題就不僅僅是如何抵禦突厥大軍那麽簡單了,首先他們內部就會因為各種矛盾和利益衝突而分崩離析。即使在戰爭期間,李育等人可能不會采取過於激進的行動,但一旦突厥大軍被擊退,局勢穩定下來,郭澄和厲延貞恐怕立刻就會成為朝堂上那些士族門閥重臣們攻擊的目標。
盡管陛下有心想要打壓士族門閥,但在當前士族門閥的勢力尚未被削弱的情況下,她最終還是會選擇向士族門閥妥協讓步。這意味著,郭澄和厲延貞雖然不至於因此丟掉性命,但他們的仕途恐怕也就此終結了。
在厲延貞的提醒下,郭澄終於恍然大悟,明白了這些潛在的後果。盡管心中感到無比的憋屈和無奈,他也隻能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然而,他內心深處仍然堅信,崔澄等人是一個巨大的隱患。僅僅將崔澄關押起來,並不能保證他的手下其他人不會與突厥勾結,這種可能性始終存在。
“隻怕,會有人按捺不住,在戰事關鍵的時候生出事端來。如此一來,我這個總管想要守好朔方城,恐怕就沒那麽容易了!”郭澄滿臉愁容,無奈地歎息道。
厲延貞見狀,連忙寬慰道:“郭總管不必如此憂慮!”他一邊說著,一邊迅速張望了一下大帳外的情況,然後回身壓低聲音對郭澄說道:“城內與突厥有聯係的人,下官都已經派人嚴密監視起來了。之所以沒有將他們全部捉拿歸案,主要是擔心會有漏網之魚。總管您盡管放心去抵禦外敵,城內的這些隱患,下官定會確保總管您的後方安全無憂!”
郭澄聽了厲延貞這番話,臉上的愁雲頓時消散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欣喜之色。他心中暗自思忖,厲延貞對城內奸細的情況竟然如此了解,想必他手中一定掌握著陛下的鸞衛傳遞的消息。否則,他又怎能做到如此精準地掌握這些情況呢?
就在這時,大帳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呼喊聲:“報……”這突如其來的聲音,讓郭澄和厲延貞兩人都不由得一愣,他們立刻意識到,突厥大軍肯定是有什麽新的動向了。
“啟稟總管,蘇將軍命小的前來稟報,突厥大軍五千人左右,由兩名突厥將領率領,朝城西殺來!”傳令兵單膝跪地,抱拳說道。
“可知敵軍將領何人領兵?”郭澄坐在主位上,麵沉似水,不緊不慢地問道。
“回總管,尚未查明,敵軍並未高舉將旗!”傳令兵如實回答。
“嗯,知道了。”郭澄微微頷首,隨即沉聲道,“速去傳我命令,命蘇墨麟堅守城頭,不得擅自出城迎戰!”
“遵命!”傳令兵領命後,如蒙大赦般起身,轉身飛奔而去。
與此同時,城西方向傳來了驚天動地的廝殺之聲,喊殺聲、兵器碰撞聲、戰馬嘶鳴聲交織在一起,震耳欲聾。
戰事一觸即發,郭澄的心思瞬間被城西的戰況所占據,他完全將崔澄等人的情況拋到了九霄雲外。
隻見他霍然起身,快步走到輿圖前,凝視著輿圖上的城池布局,眉頭緊緊地皺了起來。
片刻後,他伸出右手,將城西方向代表突厥軍隊的藍色標旗五支,緩緩地推向了西城頭下方。
“郭總管……”一旁的厲延貞察覺到了郭澄的異常,自從傳令兵送來消息之後,郭澄就突然變得緊張起來。
他注意到郭澄一直緊盯著輿圖,眉頭緊蹙,臉色甚至有些鐵青,顯然心中有著極大的憂慮。
於是,厲延貞忍不住上前一步,輕聲問道:“總管,您似乎有什麽憂慮之處?”
郭澄緩緩轉過身來,目光凝視著厲延貞,臉上露出一絲無奈之色。他輕輕點了點頭,語氣沉重地說道:“征事郎,在下實在沒有料到突厥人竟然如此迅速地發動了攻城之戰。按照常理推斷,他們在圍城之後,理應先觀察城中的局勢,進行數次試探性的攻擊,然後才會全麵展開攻勢。然而,這次突厥人卻直接派遣了五千名士兵,這種異常的舉動實在是令人費解,恐怕其中隱藏著巨大的陰謀。”
郭澄稍稍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不僅如此,由於崔澄等人有和突厥敵軍勾結之嫌在下我還沒來得及派出斥候去探查突厥敵軍的具體情況。直到現在,我們仍然對這次突厥領軍的將領一無所知。這使得我們在麵對敵軍的進攻時,完全摸不著頭腦,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厲延貞靜靜地聽著郭澄的話,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無奈的歎息。他深知,無論何時何地,一個團體的內部問題往往是最致命的。如果不是因為崔澄等人的事情,郭澄也不至於陷入如此被動的困境。
雙方交戰,了解對方將領的情況,這是必然的條件。否則的話,不清楚對方將領乃是何人,又怎麽能夠根據敵軍將領的情況,進行排兵布陣。這點厲延貞還是很清楚地,也明白郭澄為何會如此的憂慮了。
“郭總管。”厲延貞麵色凝重地說道,他覺得在這種情況下,自己不能坐視不管。於是,他轉頭對郭澄說道:“之前點將派兵的時候,您並沒有將我們羽林衛列入其中。如今敵軍的情況還不明確,我認為這件事情就交給我來處理吧。我們羽林衛會派出最精銳的斥候,想盡一切辦法出城去探查清楚突厥人的真實情況。”
郭澄聽了厲延貞的話,麵露難色地看著他。他心裏很清楚,出城探查敵情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任務,稍有不慎,斥候們可能就會遭遇不測,甚至有可能有去無回。而且,如果讓厲延貞手下的羽林衛在這次任務中出現意外,他自己恐怕也難以向朝廷交代。
然而,麵對當前的局勢,郭澄也明白,讓厲延貞的羽林衛出城探查確實是目前最合適的選擇。他們訓練有素、經驗豐富,相較於其他軍隊,更有可能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
一時間,郭澄的內心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左右搖擺不定。他既擔心羽林衛的安危,又覺得讓他們去執行這個任務是目前最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