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說李綱穩定朝局 令曹成北抵漢軍

字數:4025   加入書籤

A+A-


    李綱剛回到府上,也是心神不寧,他本來與太子相交甚好,隻覺得太子近年來是長大了,漸漸的有了人君之相,可沒想到太子今日鬧出如此大事。
    仆人剛稟報太子殿下駕到,趙桓便走了進來,李綱也顧不得禮儀,見到趙桓便忍不住問道:“殿下今日舉動,實在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朝廷今日之後,恐亂之將至!”
    趙桓見李綱如此,卻顯得不急不忙,獨自挑上首坐了,道:“李少卿也覺得我那些禦敵安排的不妥?”
    李綱見他說的是禦敵之策,便也無法反駁,隻得道:“太子今日所諫之事,不必以這種形式,如此做法難免落人口實。”
    趙恒無奈道:“我觀朝廷之事,禍根全在蔡京等一黨,本欲徐徐圖之,奈何南北兩賊逼迫甚急,若不如此,恐亡社稷。”
    李綱無言,趙恒接口道:“今社稷危難,不得已用霹靂手段匡扶社稷,李少頃勿怪,我本知道,你身負大才,有王佐之能,如今奸黨伏誅,人心不穩還需要老先生主持大局。”
    不等李綱推辭,趙恒接口道:“吾欲拜汝為相,老先生意下如何?”
    李綱一楞,剛要推辭,趙恒站起身來,一把握住李綱的手道:“請君不要推脫,如今之情形,還望老先生拯救社稷,並非我趙家社稷,更是大宋的江山。”
    幾番苦勸之下,李綱也隻得受了,趙恒答應明日入宮擬聖旨任命。隨後又與李綱探討局勢。
    趙恒道:“如今天下,北麵王倫,最多五十天便要兵臨城下,南麵方臘自稱魏王,已是不臣,其軍隊也是蠢蠢欲動。除了這汴梁的禁軍,天下還有可救之兵乎?”
    李綱沉思一會兒道:“還有西軍,和四川之兵。”
    趙恒思忖半晌,道:“西軍精銳,也是忠誠可嘉,但如今西軍防備西夏,遼國與金戰不利,向西而撤,也對我延安府虎視眈眈,如今之計奈何?”
    李綱道:“前者有消息,西夏早就調集兵馬,趁我中原大亂時候欲進犯,遼國與金國戰後也向西而退,聽說也是要尋地東山再起,西軍若是輕動,恐腹背受敵。”
    趙恒歎了口氣道:“說的也是,西軍輕動必將大亂,我已經派了使者聯係大金,但願其念著之前聯盟之誼,南下牽製王倫。”
    李綱皺眉道:“此舉雖然驅虎吞狼。但仍然有引狼入室之危,況且北方之賊不知是否已經與遼金勾結,此萬難成真盟友。”
    趙恒皺了皺眉,道:“萬般無奈之下,才出此下策,我隻盼鷸蚌相爭。為今之計,應派個人到西軍去,穩定軍心,效忠我,才是上策。”
    李綱明白太子這時候是要籠絡西軍,便道:“老夫走一遭?”
    趙恒道:“不可,宰輔不可輕動,還請舉薦一人。”
    李綱思忖良久,道:“如今情形,若是派個大官去,恐不知他是哪派的,萬一與南北二賊有聯係或是蔡京黨羽,若是小的,又恐鎮不住,我倒是有個人選,此人中詞學茂科不久,在朝中沒有根基,卻是才學口才都不錯。忠義之心麽,也說的過去”
    趙恒問:“此乃何人。”
    “禦史中丞,秦檜。”
    “好,就依先生之言。”
    趙恒從李綱府裏出來,先是安排那個秦檜的小官做了欽差,安撫西軍,並要求秦檜探查西軍底細,從短暫的會麵中,趙恒感覺出來,這個小官有些聰慧之處,但也是個有野心的家夥。
    隨後又進宮找到已經是言聽計從的趙佶,安排了李綱的相位。一番忙活下來,已經是深夜。
    趙恒回到東宮,獨自在書房裏看著地圖。
    看著北邊的漢南麵的魏,緊緊的盯著這兩個字,口中輕輕的道:“難道是故人?”
    過了幾日,在李綱的主持下,朝局穩定下來,也開始在各地就近陸續調集勤王兵馬,李若水主持的清除奸黨的計劃也穩妥執行,蔡京等人被控製,黨羽並沒有反撲,李若水也沒有搞株連。
    宮廷之內,趙佶反倒是最安心那個,不但拒絕所有暗中找他要奪權的人,還主動提出退位做太上皇,趙桓怕操之過急,引人爭議,便擱置下來。
    劉錡那邊,已經說服曹成出兵,曹成本就與趙桓有勾連,此番做這個攔路爭取時間的炮灰,也是得到了趙桓的好處和承諾,隻是一直向趙桓要兵器器具等。
    趙桓在摸清了趙佶心態之後,便一頭紮在禁軍之中,不斷地整理禁軍事務。準備決戰。
    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次奪權容易,奪權之後更是平穩,平時根深蒂固的蔡京一黨,隻一道聖旨,便樹倒猢猻散了。
    而自己的老爹趙佶更是萬分配合,唯一的埋怨也是自己不該當麵殺人,給他嚇得夠嗆。
    趙桓瞬間感覺這個時代還真不錯,沒有世家大族的掣肘,也沒有權臣威脅到皇權。
    因此很快就批準了給曹成的資源和裝備,並且連同大量金銀一同送到曹成處,來安這些炮灰的心。
    且說曹成這裏,劉錡帶來兩萬禁軍,這些禁軍都是實打實的太子黨,自己的幾萬人也整理到位,他先是接收了趙桓的金銀,隨後又大批裝備自己的軍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曹成本就是個占山的人,少年時是個鐵匠,膂力過人,武藝嫻熟,隻因前幾年受不了苛捐雜稅,一氣之下帶人上山抗稅。
    因他少年英雄又有俠氣,在河南一帶廣有名聲,隻是畢竟距離京城不遠,要想做大也不容易,因此受了詔安,做了個知寨,但仍然是聽調不聽宣。
    後來,也借此結交朝廷高官。
    隻是以前走的是童貫的路子,朝廷不發兵圍剿,也默許了自己半獨立的行徑,隻是自己做沒本生意得到的金銀,總是要抽出一大部分孝敬蔡京高俅等人。
    就在前幾年突然太子魚服來訪,一番推心置腹之下,就成了太子的人。
    與童貫蔡京不同的是,這太子出手極其闊綽,奸臣們收自己的錢,而太子是屢次送錢來,一來二去,也就斷了和童貫等人的聯係。
    並且遵照太子意思,暗地裏招兵買馬,聚集數萬人,雖朝廷有所察覺,但為時已晚,已成氣候,朝廷也無心關注。
    後來童貫戰死,曹成更是抱緊了太子的大腿,此番劉錡前來,還給自己個安宋將軍的名號,這可比給奸黨們送錢換來的知寨威風的多了。
    前幾日聽說太子隻用了幾十個武士就控製了朝局,自己也是且喜且憂,喜的是賞識自己的成了當權者,自己也可以舒展抱負,憂的是,自己毫無尺寸之功。
    因此,這次曹成明知道自己是炮灰,卻也樂意,畢竟士為知己者死,看著集結起來的弟兄,曹成一時迷離,心道:“這些弟兄的命,也就是我晉升的階梯了。”
    當下道:“誰可為先鋒,於正路阻擊漢軍?”
    下麵一個少年跳將出來:
    “我去,早就聽說北麵有個號稱馬步軍中第一人的盧俊義,想會會他久了,不過又聽說此時不在,隻有個師弟在彼軍中,今番小將打頭,會一會那些北人,可看看誰家槍法才是冠絕天下!”
    曹成見這人,喜笑顏開,道:“你若去,無人可當矣!速速調集兩萬兵馬前去,我等稍後就到!”
    喜歡玄德至水滸請大家收藏:()玄德至水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