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定入川關勝領軍 發檄文劉備伐宋

字數:3977   加入書籤

A+A-


    關勝一直在陝西操練兵馬,這幾年劉備與魏作戰,關勝幾次上書請求到前線,劉備皆不允,關勝自然知道是主公愛護自己,但仍不免有些失落。
    如今終於等到劉備將令,自然歡喜異常。
    關勝麵東而拜,道“蒙主公信任,勝恬為主上摯友之後,今日蒙主公將令,定要為主公建功立業!”
    當下便聚集將領,著手準備入蜀一事。
    眼下關勝麾下乃是有早年派過來的史進、朱武、陳達、楊春幾兄弟,還有便是當年田虎的舊部,孫安、山士奇、唐斌、董澄等人。
    關勝將命令給眾人看了,眾將領皆喜,史進道
    “待戰時請將軍一令,進願為前鋒!”
    這多年過去,史進已然不是當年麵如銀盆的少年,已然是一個白麵短須,英武過人的將軍了。
    關勝搖搖頭道
    “切勿急躁,眼下陛下隻是令我等整備人馬,諸位卻要機密行事,我聽聞殘宋將吳玠從戰場特地調回興元府,此人乃是將才,我等準備人馬卻要小心,切勿令賊有所準備。”
    朱武道“大軍調動,要想賊人不知,卻是困難,眼下陛下隻是令我等整備,待到真入蜀,恐尚需一兩個月,莫不如我等大張旗鼓,多加哨探,騷擾興元府周圍,使賊一直防備。
    賊久之必然鬆懈,到時候我等趁賊鬆懈,一舉入蜀!”
    關勝沉吟一陣,道“可!”
    隨後便著手準備陝西人馬。
    與此同時,劉備正在金鑾殿上與群臣商議。
    劉備欲親自入蜀,聞煥章、吳用等皆不答應,嶽飛雖知劉備欲入蜀的內情,但其一直主張觀魏軍動向,
    蜀地艱險,若是主力用兵於蜀地,魏軍對中原有所動作,隻怕是難以回還,眼下漢軍水師正在籌劃建設,尚無把握完全勝魏軍水師。
    劉備撓撓頭。
    他雖欲入蜀,回到故地,但內心仍然時刻盯著曹操,除非這個家夥入蜀,否則自己絕不能輕易動作。
    至於令關勝為伐蜀主帥,乃是前者夢中與二弟相見,其所托。
    上次與二弟相見,雲長雖極力勸阻劉備伐蜀,但其仍恨孫權,分別最後,卻囑咐劉備,日後若是入川擒權,請以自己後人為鋒。
    劉備答應,其實按照劉備內心,是十分希望將自己二弟這位後人在後方恩養的,但關羽聲淚俱下,言道前世未能為大哥之業助力,反倒是因己之故壞了大事,縱然成神千年也抱憾。
    眼下後輩在此,便是戰死沙場,也算是全了一片赤心。
    劉備見此,便答應下來。
    目前孫權在與曹操對峙,卻是入蜀的好時機,劉備又下令,將解珍、解寶兩兄弟及楊雄、劉唐等無當軍調入關勝麾下。
    劉備清楚,四川之地,艱難險阻,地勢複雜,漢軍鐵騎威武,在那裏卻無用武之地。
    隨後劉備又親手繪製了一幅地形圖,發往關勝處。
    聞煥章、吳用請示具體動兵日期,吳用建議直接不宣而戰,擇機偷襲入川。
    劉備搖搖頭,道
    “寫討賊檄文!三月後發往天下,於七月以關勝為定川將軍,伐宋!”
    劉備清晰記得,當年呂蒙白衣渡江在七月。
    大漢定下策略,宋、魏之間仍在對峙。
    經過幾番大戰,魏宋兩軍卻在長江以南的鼎州城外對峙。
    原來孫權偷襲峽州失敗,反被曹操擊退至夔州守城,曹操見夔州城池堅固,便使張俊率軍向南,而後再向西進攻。
    張俊在鼎州大戰,孫權遣楊沂中馳援,兩將鬥個不相上下,曹操便又連夜率軍向南兵出楊沂中身後,奪了鼎州,擊破楊沂中軍。
    楊沂中雖善兵能戰,但前後夾擊之下,也隻僅以身免。
    曹操奪下鼎州,念及魏軍士卒此次征戰多年,輾轉千裏,便下令三日不施軍法,魏軍上下便在鼎州燒搶,隻三日,此城為之一空。
    曹操正自得意,孫權盛怒之下亦從夔州率大軍趕來,魏軍不防,初敗於宋軍,鼎州被宋軍收複,但曹操又設計在野戰中擊敗宋軍,戰場情況又變成魏攻宋守。
    孫權借著曹操屠城燒殺一事凝聚人心,發成都兵馬來援,曹操因敗於孫權一次而大怒,亦調集援軍攻城。
    至於韓世忠夫婦、李彥仙,原本被曹操關在軍中,曹操禮敬有加,三人本有所心動,欲相投魏軍,
    但沒想到曹操攻下鼎州原形畢露,三人又誓死不從,便又軟禁於魏軍之中。
    這一番大戰,使得魏宋戰線南移,劉備這邊見時機成熟,便公布討賊檄文,聞煥章親自執筆,將檄文昭告天下
    “蓋聞天命有歸,正邪不並;乾坤浩蕩,正道長存;日月昭昭,運行有化;
    今巴蜀之地,逆賊竊柄,生民塗炭,天下分裂。
    昔宋不珍神器,廟堂之上,阿諛奉承之輩橫行無忌,
    賢才退避,不敢言政,奸佞弄權,肆意妄為。使天下動蕩,國事廢弛,政令紊亂,法度失序,綱紀蕩然。
    天命在漢,吾漢秉懷忠義,仗劍而起,節應天命,使趙氏禪讓,神器歸於有德之人。
    自大漢以來,北擊狂胡,拓地千裏,東平高麗,半島王化。
    使邊關不知烽火,百姓不見刀兵,天下安居。
    今仍有逆氏趙桓,不順天應人,劫父兄以篡皇位,棄京城以苟性命,抱殘守缺,不敬天地,不祀祖宗,僭越禮製,自號尊榮。
    實為亂臣賊子,天下公憤。
    天命在漢,人心向漢,神器亦禪於漢,趙桓之行,實乃敗壞綱常,擾亂倫理,為天下所不齒。
    向者,大漢擊北方女真之部,拯邊關華夏之民,
    趙桓者,竟暗通異族,以刀兵相向,戰火連綿,陝西震動,華夏之民流離失所,開疆之士,魂斷他鄉。
    其行暴虐,其心殘忍,為天下所不容!
    巴蜀之地,古之天府也,山川雄奇,物產豐饒,歲享豐稔,曆代英雄之地,然趙桓竊之,如豺狼入室,蛇蠍附體。
    自其竊國,百姓之苦若置於湯火,農人歲歲勞作,難糊一家之口。商旅日日困苦,不見片刻之安。
    百姓思得明主,賢臣思得聖君。
    今天兵入川,欲還巴蜀以清平,複天下之安寧,四海之內,豪傑之士,當共赴義舉,同誅逆賊,以成千秋之偉業,留萬世之芳名!
    特此檄告,鹹使聞之,誓誅此賊,以靖蒼生!
    喜歡玄德至水滸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玄德至水滸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