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整朝綱殘宋分兵拒敵 安社稷炎漢再得賢才

字數:5540   加入書籤

A+A-


    吳玠這邊也上書言明戰況,一邊等著陛下回信,一邊與漢軍周旋。
    吳玠當真帥才,利用崇山峻嶺,竟將大漢無當飛軍攔住,即便丟掉幾個山頭,但在後麵紮上聯營,裏外三四重營寨,解珍解寶雖勇,但仍苦攻不下。
    又是十餘日,快馬終於回來,吳玠立刻打開陛下回信,當即大驚失色。
    急忙喚送信之人來問。
    原來,魏軍背信棄義,先是允諾和談,而後突襲鼎州,此刻孫權已經回到成都,將成都之人皆強征入伍,孫權發出號令,此刻乃是危急存亡之際,男子當戰,女子當運,動員全國人手,一麵堵住魏國進攻,一麵派人增援興元府。
    吳玠倒吸一口冷氣,信上道,興元府乃是國之咽喉,強令吳玠回到城中,保住城池不失,而後待援。
    孫權此刻認為,幾個山頭不重要,關鍵的便是守住城池要道。
    吳玠見到旨意,也不得不撤軍回到興元府,堅守待援。
    吳玠還不忘夜間悄悄撤走,在路上設伏,但漢軍聞到動靜立刻占領山上,關勝用兵謹慎,下令占領營寨便稍作休息,不急於進攻到興元府腳下,吳玠等了一夜,見漢軍有所防備,便回到了興元府。
    此刻,成都宮中,眾人吵作一團,眾人皆怒斥魏主乃是小人,背信棄義,和而後戰。
    孫權斜靠在龍椅上,身體微微發抖。
    他自和談之後,本以為曹操會收兵休息,畢竟其與劉備征戰多時,哪怕是坐山觀虎鬥也不會參與到自己與劉備的戰爭中。
    哪知道曹操忽然突襲,自己走了十日之後,方才知曉鼎州已失,欲返身而戰,被麾下勸走,這才回到成都重整旗鼓。
    孫權此刻通體發涼,曹劉之輩,似乎在合力對付自己,怎能不令他生畏。
    此刻殿上吵鬧一片,有的說應該繼續與魏國講和,上次金銀不夠,這次割讓幾個城池,隻要保住險隘,使魏國退兵,而後全力與漢大戰。
    這是秦檜說的。
    還有的說,興元府更加險要,漢軍久攻不下必然講和,到時候可與漢軍講和,而後主力攻回鼎州。
    這是楊沂中等人說的。
    吵吵鬧鬧,沒個頭緒,正在孫權煩惱之際,有個蒼老的聲音道
    “要戰!不和!哪邊都不和!死則死矣,為社稷葬,有何不可!”
    一聲之後,殿中安靜,原來說話的正是老丞相李綱。
    李綱自隨孫權至成都以來,便為尚書右仆射、中書侍郎,乃是首相,即便參知政事秦檜,
    也居其下,李綱為人剛正不阿,善政事懂兵法,文武皆敬畏之,殘宋數次出兵,皆賴李綱在後居中協調,稅收兵馬錢糧揮手便就。
    正是有李綱,文武之爭在他麵前皆不敢過分,孫權樂於用李綱協調百官,處理政務,用秦檜做髒活。
    隻見李綱道“陛下,此刻情形危急,但未必沒有破局之法,如今兩賊來犯,我等大宋子民皆有守土之責,不如分而禦之,賊皆無信義之輩,不可講和!川蜀之地,義士極多,便發眾民,未嚐不能禦侮與外。”
    孫權望著須發皆白的李綱,心中莫名信任。
    他正需要一個人說出這番話,因為別人不知,孫權卻曉得,此刻早就沒有了和談的可能,唯有殊死一戰,守住兩麵。
    孫權便借勢而起,道“李愛卿所說甚是!朕再不能與賊媾和!他們要來,那便死戰不退!”
    隨後孫權強撐精神,下令道
    “秦檜和談不利,沒有識出賊人奸計,再剝奪官職,押入天牢候審,所有文官,一律去征發民夫去,男子皆戰,女子皆運。而後來軍中效命!”
    此話一出,眾人大驚,圍繞著殘宋朝廷數年文武之爭終於在這急轉直下的情況下畫上了句號。
    而後孫權又道“擢吳玠為安北元帥,吳璘、劉錡為副帥,守住興元府,令魏勝為援北將軍,率禁軍五萬,馳援興元府,令楊沂中為禦東將軍,馳援辰、沅二地!”
    魏勝乃是這幾年提拔的武將,此人膽略過人,武藝絕倫,曾領兵三百便敢直追大理段式數萬大軍,隻是孫權不喜這名字,便擢升甚慢。
    隨後孫權沉思,似乎在決定,自己要親自去哪個方麵親自帶兵。
    眾武將皆目視李綱,李綱咬著牙道
    “陛下!此乃危急時候,陛下宜坐守成都,穩定大局,若是陛下去東,則漢軍攻之急,若陛向北,則魏軍攻之急。”
    孫權緩緩點頭,他此刻也不得不承認,讓自己去麵對曹劉兩人,莫不如放權給麾下將軍,或許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隨後大家依令而行。
    孫權自然不如吳玠會守城,也不知道吳玠在山地之能,隻曉得守住興元府便好,因此,才有了吳玠無奈入城。
    與曹操和孫權的忙碌不同,此刻的劉備正在宮中桃花林中舒舒服服的指導孩子們。
    方才劉備接到了消息,曹操一月前戲耍孫權,攻入鼎州,現在大軍正在對峙。
    劉備一笑,心中道“若是他再往前,便是崇山峻嶺,當時自己帶著龐統、黃忠、魏延等與那庸才劉循尚且周旋一年有餘才攻入腹地,等到曹賊攻入巴蜀,自己便也起兵親征,從北直殺入成都,為二弟報前世之仇,以及看望故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隨後又接到關勝前方飛馬來信,劉備批示關勝,千萬戒躁,穩紮穩打。
    隨後便又信步來到後宮桃園,看著孩子們。
    這段時間,政務有聞煥章、吳用、裴宣、傅察、陳與義幾人,劉備樂得放權,雖各個批示重視民情,但每日定要抽出一個時辰,或在桃園與眾人敘舊,或看諸將孩子們習武。
    幾人也是政務好手,這數月以來,他們考校各地錢糧標準,製定農桑之政,舉辦科舉考試,更是協調金、遼、高麗等地民族之政,使得朝廷安定,民心甚穩。
    此刻,一幫五七歲的孩子們正在園子中玩鬧,花皇後這幾個月忽然又有身孕,雖才不到三月,但宮中禦醫乃是安道全弟子,立刻查出,劉備大喜,寧可親自帶著孩子們玩鬧,也不願皇後多走動。
    有太監建議請安道全神醫到宮中做禦醫保胎,劉備斥道
    “安先生乃是軍醫,朕怎能因一己之私使眾軍兵無良醫?”
    此刻劉備閑來無事,便愛觀察這些後輩們。
    前世季漢後來人才凋零,二弟三弟子龍等後輩皆不如父,自己的兒子也頗令自己失望。
    這一世他劉備縱然再忙,也要關注一下後輩能力。
    雖知道科舉乃是正道,劉備卻也敏銳的觀察到這些勳貴子弟身上的天分。
    若是屬機智,當屬黃靖,此子頭腦精明,甚至聰慧,隻是這孩子自幼喪父,性格孤僻倨傲,看來需要時刻安撫一二。
    若是氣力勇武,當真屬嶽飛兒子嶽雲,這小娃子不大,隻五歲,但力量過人,甚至尋常太監都吃他一推便是個跌。
    呼延灼的孩子最為年長,已經十餘歲了,這人少年老成,雙鞭使用得如父親一般,看來再過幾年,又是一員悍將。
    張節是張清的兒子,小家夥年齡最小,才三歲有餘,平日裏最喜歡在宮女懷裏撒嬌,但也許是遺傳了父親飛石打將的本領,閑著沒事就愛流著鼻涕在桃樹下麵找奇形怪狀的石頭。
    其餘眾孩子,亦各有所長,三歲看到老,劉備仿佛看到下一輩也是英雄好漢。
    至於自己這一世的孩子,目前看來,很愛吃東西
    此刻這群孩子正坐成一排排,看著大和尚魯智深掄動禪杖。
    這魯智深回到京城之後,給官也不做,隻說做和尚便好,劉備便讓他在大相國寺做個名譽住持,怕他將相國寺變成酒店,便隻做名譽主持。
    但隻過了三日,魯智深又到宮門前求見,見到劉備第一句話便是
    “灑家在相國寺甚是無趣,十分想念陛下哥哥。”
    劉備大喜,便令魯智深做宮中侍衛長,若是不喜歡管人,便隻看守桃園,每日賜禦酒一壇。
    魯智深自然大喜,他是個有佛性的,孩子們常在桃園習武,他自然也喜歡的緊。
    這一番禪杖使完,眾孩子皆拍手稱好。
    隻見嶽雲忽然站起身來,叉著腰道“我聽爹爹說,大和尚氣力冠絕三軍,能倒拔水楊柳,我想和你比比力氣!”
    劉備哈哈大笑,道“小鵬舉啊,你莫不是能撼動山巒乎?”
    魯智深也哈哈大笑,道
    “娃兒們都來,灑家便就在這,你們這些娃娃能推得灑家晃一晃,便是你們贏了,灑家便將出銀子,給你們買全汴梁最好的桂花糕吃!”
    說著,便紮了個馬步。
    眾孩子立刻哈哈大笑,一擁而上。
    莫說是孩子,便是數個軍漢,也難撼動魯智深半分,小嶽雲咬著牙扳魯智深大腿,魯智深隻覺得分外癢癢。
    就在這時,隻有五歲的劉備之子,諶兒上前,竟然朝著魯智深襠下去掏,唬的魯智深大驚,連連後退,孩子們一片歡欣鼓舞。
    劉備見了,哭笑不得,雖然好笑,但立刻覺得此舉絕非皇子所為,忽然又想到自己少年時候,也有過如此頑皮時候,後來家道中落,方才變得沉默。
    正在思考要不要申斥自己兒子時候,忽然有個太監來報
    “啟稟陛下,吳丞相求見,說是請來了陛下要的人才,叫許貫中和蕭嘉穗。”
    喜歡玄德至水滸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玄德至水滸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