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夢回終南
字數:4351 加入書籤
這日清早,天微微亮。有人便離開京兆府長安城,往終南山而來。遠遠一望,不覺豪情萬丈。那巍巍終南,氣勢不凡。千峰疊翠,景色幽美。
看那鬱鬱蔥蔥之間,望那雲霧繚繞之際,更顯神秘莫測之感。此時,不知何處飄來一陣歌聲,隻聽有人唱道: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這唱的,莫非是大唐王維,王摩詰的詩句,沒曾料想,唐詩也流傳到如今,有人居然耳熟能詳。難怪我大宋蘇學士也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眼下看來,果然不錯。”李長安是喜好雲遊之人,他又要下山去了,拐過一棵不老鬆,就聽見了這歌聲,不覺慨歎起來。就在此時,又聽另一人也唱道: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李長安聽了兩陣歌聲,並不覺得奇怪,這終南山上,有人會唱歌,已是司空見慣。隨著歌聲,他放眼望去,不遠處,有兩個樵夫低著頭,背著打來的柴木從兩條小路緩緩而來,愈來愈近,居然與李長安匯聚在了一個山坡下,如此照麵,可見緣分使然。
“你二人為何都唱大唐王摩詰的詩句?”李長安與兩個樵夫見禮,看他二人滿頭大汗,就折了身旁的樹枝,掃了掃眼前的大青石,示意他們坐下來歇息,隨即問道。
“原來是太平先生,幸會,幸會!”二人謝過,先後放下柴木,坐在石頭上歇腳,對李長安拱手齊聲答道。二人時常到山上打柴,故而和隱居於此的太平先生李長安並不陌生,頗為熟識。李長安對他二人多有點撥,也多有教誨。他們自然稱之為故交。
那個頭偏高且消瘦的樵夫見李長安穿戴整齊,精神抖擻,容光煥發,不由開起玩笑,喃喃道:“先生,又要雲遊去?兩個葫蘆總是帶著,好像你的兩個徒子徒孫。如若成精,想必可以占山為王了。”
這樵夫素知李長安飽讀詩書,精通武學,文武雙全,門下弟子也是代代無窮,出類拔萃,便這般言語。
李長安道:“到長安京兆府走一遭。兩個葫蘆不過尋常之物,哪裏會成精。不過是比徒子徒孫更貼身更親近罷了。”捋了捋胡須,神采奕奕之際,點點頭。
那個頭偏矮又肥胖的樵夫回禮道:“大唐王維隱居過終南山,故而記得一些。方才隨口一唱,先生見笑了。”
李長安看向二人,微微一笑,捋了捋胡須,遞上自己的水葫蘆,笑道:“你們那歌聲不錯,可見時常唱和。”
矮個樵夫道:“隨便玩耍,見笑,見笑。素日拜訪先生不敢獻醜,今日倒讓先生碰到,實在頗為意外。山路漫漫,空曠寂寥,如若不高歌一曲,豈不了然無趣,還望先生莫要笑話才好。”抹了把汗,拿出自己的葫蘆呡上一口,歎了口氣。
高個樵夫道:“先生過獎,不過興趣使然。如若不愛好,便不會引以為樂。如今這倡優和歌妓唱的皆是柳三變的豔詞,我等皆山野之人,不敢附庸風雅,隻好唱些唐詩,聊以忘憂罷了。”氣喘籲籲之際,擺了擺手,拿出自己的葫蘆喝了一口。
李長安喜笑顏開,撚須翹首道:“你二人愛喝酒,怪不得老夫給水葫蘆,你們不要,原來是有自家的酒葫蘆。你們哪裏是樵夫,分明是世外高人。聽你二人方才言語,用詞酌句皆非凡夫俗子。如此過謙,恐怕不合時宜了。你們豈不聞,耕讀之家乃高尚之家。陶淵明便是如此逍遙自在,正道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豈不快哉,豈不妙哉?”不覺捋了捋胡須。
兩個樵夫拱手一笑,緩緩道:“先生如此妙語連珠,我等甘拜下風。”三人麵麵相覷,互相指了指,笑出聲來。三人說話間,不覺果然兩股酒香從那兩個樵夫的葫蘆口,一左一右飄了出來。李長安在其間,聞得很是心曠神怡。隱居高人也喝酒,自然知道酒的好處。李長安輕輕搖搖頭,又擺了擺手,微微一笑,原來二人想讓李長安也嚐一嚐他們的酒。李長安為了練就上乘武功,故而戒酒許多時日了。
李長安頗為擔憂,隨即問道:“今日打柴,可曾遇到了什麽危險?聽說毒蛇出沒,你們要多加小心才是。”
高個樵夫道:“的確有毒蛇出沒,聽說樓觀台很多,這後山也有。也怪不得毒蛇,也是世人自討沒趣,放著京兆府長安城不住,偏偏跑到終南山上,叨擾了鳥獸蛇蟲的清淨,被人家襲擊一番,豈不是罪有應得麽?”
李長安一怔,尋思開來,這話莫不是嘲諷於我,這小子居然如此,不過都是老友,不必斤斤計較,想到此處,頓時神情肅穆,默然不語。
矮個樵夫道:“豈不聞,‘苟政猛於虎也’,何況毒蛇。先生曾教過我,我還記得這孔夫子的故事。這世道艱難,如今從商才可安身立命。小人雖說眼下做了樵夫,打柴是其一,其二還要采些野菜和野草,畢竟終南山上的藥材也不少,拿到京兆府賣幾個銀子錢也不錯。小人要說皆來自終南山,那京兆府街市上的人定會停下來問個明白。如若識貨,便可賣個好價錢,也算不白辛苦一番了。”歎了口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長安聽了這話,點了點頭,深以為然,豎起大拇指,讚不絕口道:“所言極是,你們真會做買賣,算是行家裏手,居然拿我終南山做招牌,佩服,佩服。不過,不可招搖撞騙,壞了我終南山的名聲,如若不然,我可不答應。”
兩個樵夫齊聲道:“那是自然,我等靠水吃水,靠水吃水,如若砸了招牌,豈不自毀前程?做買賣,憑的便是誠實守信,一錘子買賣,我等可不願。”李長安點下頭,默然不語。
高個樵夫掰著手指頭比劃道:“如今黨項人、契丹人、女真人、高麗人、大理人、吐蕃人、回紇人、波斯人、安南人、天竺人都去東京做買賣,畢竟東京人多,買賣就好做。京兆府雖說比不得,但漢唐雄風猶存。還是有客商和遊客前來捧場,這京兆府也就熱鬧非凡了。”
李長安道:“你們所言有些道理,自古士農工商,如今卻‘商’字打頭,不敢想象。隻要天下太平,你們衣食無憂便是大大的福氣。眼下黃河河清,恐怕瘟疫要頻發了,你二人要多加小心才是。”隨即再三叮囑,好言相勸。
高個樵夫不以為然道:“先生如何不知,吃了終南山野菜,用了終南山野草和藥材,即便不長生不老,也可延年益壽。小小瘟疫,何足掛齒。”
矮個樵夫也道:“先生放心,多謝關照。天下太平,才是我等百姓之福。這讀書人如今可是遇到好時候了。聽說司馬光離開東京到洛陽修書去了,神宗皇帝禦賜書名叫做《資治通鑒》 。不過聽說王安石和司馬光可是死對頭。”頓時歎息不已。
李長安聽了這番話,一怔,畢竟自己也見過司馬光和王安石二人,和他們都是老朋友了,眼下聽到有人將自己認識的兩位老朋友說成反目成仇的敵人,心中自然不好受,可說的畢竟沒錯,不覺心如刀割,五味雜陳,便神情肅穆之際,歎道:“東京為我大宋首府,自然天下雲集,多會於此。這繁華富庶,無出其右,豈不羨煞旁人。至於京兆府,不提也罷。曾幾何時在漢唐就名揚天下,現到如今,我大宋沒了絲綢之路。西域如今怎樣,不得而知,想起來皆是遺憾。長安自古多繁華,可如今卻不如成都、蘇杭,何況東京。”
高個樵夫歎道:“東京雖富,可尋常百姓家卻也並不衣食無憂。那些員外做的好大買賣,他們住著豪宅別院,才足顯富裕。尋常百姓也是起早貪黑,奔波忙碌,才得以養家糊口。就怕有朝一日突然就兵荒馬亂,這太平日子恐怕也不會太長久。豈不聞孟夫子所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之理?”聽了這話,李長安與二人麵麵相覷,對視而笑。三人自然心照不宣,心知肚明。
李長安若有所思,想要弄個清楚明白,就問道:“方才你二人,誰唱了‘隔水問樵夫!’誰唱了‘空山新雨後!’呢?”隨即看向二人。
高個樵夫挽起袖子,拱手道:“前者為小人所唱。”矮個樵夫捋了捋青絲胡須笑道:“後者自然是在下了。”
“果然歌中有詩!歌中有畫!”李長安環顧四周,隻見終南山鬱鬱蔥蔥,風景如畫,就歎道:“如此賞心悅目,自然心曠神怡。”又捋了捋胡須,笑容滿麵。
高個樵夫道:“終南山本來就是一首詩,一幅畫,一首歌!先生,以為如何?”捋了捋胡須,看向遠方。矮個樵夫也笑了笑,不覺學起鳥叫,惟妙惟肖,令人驚訝萬分。
喜歡兩宋傳奇請大家收藏:()兩宋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