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瓜果飄香
字數:5939 加入書籤
次日,張明遠、費無極、扁頭帶領子午、餘下、普安、武連走在樓觀台。十月裏的終南山,藍天白雲,鶯歌蝶舞,綠樹紅花,美不勝收。山泉叮咚,野果飄香。鬱鬱蔥蔥,景色宜人。那竹林幽幽,映入眼簾,那山花爛漫,令人心曠神怡。猴群騷動,大雕盤旋,野兔也不時跑來跑去。
張明遠環顧四周,極目遠望,對眾人指道:“你們看,樓觀台眼下是金秋十月,秋高氣爽,瓜果飄香,美不勝收。”
費無極忙笑道:“瓜果飄香,這瓜果在何處?”
扁頭靈機一動,指了指自己的嘴巴,笑道:“在俺嘴巴裏,在俺肚子裏。”
張明遠忍俊不禁,喜笑顏開:“我大宋眼下可有什麽瓜果飄香?”
費無極笑道:“子午,你們四個可知道麽?”扁頭道:“你們知道多少說多少,可好?”
子午笑道:“說了,有什麽用?能吃上麽?”張明遠、費無極、扁頭齊聲道:“就看你們的造化了。”
餘下道:“西京洛陽的桃有蜜桃、油桃、胭脂桃等三十種。江南的梅子有烏梅、紅梅、蘇梅等六種,梨子有甘棠梨、枇杷、雨梨等二十七種,杏子十六種,李子二十七種,石榴九種,林檎六種,木瓜五種,柰子十種。”
普安補充道:“還有甘蔗、芭蕉、櫻桃、葡萄、荔枝、龍眼、水梨。”
武連笑道:“世人皆知,我中原最富盛名的水果當屬荔枝。”
張明遠捋了捋胡須,介紹開來:“唐朝楊貴妃最喜歡的四川荔枝,隻是荔枝中的次品。蔡襄在《荔枝譜》中記述了三十二種著名的荔枝品種,福建興化軍的陳紫當屬極品。”
費無極介紹道:“陳紫的果樹成熟較晚,果實碩大,味道自然與眾不同。”
子午擔憂道:“荔枝遠道而來,不怕吃完了斷貨麽,不怕賣不完不新鮮麽?”
餘下頭頭是道,邊比劃邊說:“我可聽說,這福州的新鮮荔枝一到,先進貢到宮裏去,再送給朝中的達官貴人,而後遍賣街市之上,生紅為上,或是鐵色。或海船來,或步擔到。直賣至八月,與新木彈相接,這下就不必擔憂了。”普安樂道。“荔枝皮薄肉厚,新鮮期很短,世人常將它做成果脯加以保存。我在東京,可聽人說過,眼下記憶猶新,店家告訴我說,有兩個法子,正道是:‘紅鹽法’即以鹽梅鹵浸佛桑花為紅漿,把荔枝泡到裏麵,曝幹以後便是色紅而甘酸,這樣的法子,做出來的荔枝三四年不蟲,老少鹹宜。‘出汗法’,便是在烈日下曝曬,果皮堅硬才算好了,然後放在甕中,密封百日。”
武連笑道:“我可知道,蘇東坡最喜歡荔枝了。蘇東坡有一首詩,叫做《惠州一絕》,我還記憶猶新。”隨即吟誦道: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子午道:“這詩中可是提到了三樣水果,正道是:盧橘、楊梅、荔枝,我估計都是蘇軾喜歡吃的果子,如若不然,他怎會直抒胸臆,妙筆生花,一氣嗬成,令人心向往之。”
餘下道:“據說,當年曾有友人問蘇軾說:‘盧橘是何種果類?’蘇軾樂道:‘枇杷是也。’”
普安看過這本書,故而記憶猶新,隨即介紹道:“這果子裏,還有葡萄,宰相蘇頌曾在《本草圖經》中說:‘葡萄,生隴西五原,敦煌山穀。今河東及近汴州郡皆有之。苗作藤蔓而極長,太盛者一二本綿被山穀間。花極細而黃白色,其實有紫白二色,有圓如珠者,有長似馬乳者,有無核者。皆七月八月熟,取汁可釀酒。”
武連馬上追問:“蘇頌,何許人也?”
費無極介紹道:“蘇頌,字子容,故鄉是福建泉州府同安,後徙居潤州丹陽。做過哲宗朝的宰相,他可是東京集賢殿修撰蘇紳之子。”
張明遠噓唏不已道:“蘇頌出身閩南望族,於仁宗慶曆二年登進士第。官至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哲宗時拜相。他執政時,務使百官守法遵職,量能授任。太上皇徽宗時進太子太保,累封趙郡公。建中靖國元年卒,年八十二,追贈司空。蘇頌好學,於經史九流、百家之說,至於算法、地誌、山經、本草、訓詁、律呂等學無所不通。他的天文鍾,水運儀象台,天下聞名。太上皇徽宗曾撰文誇讚他,說蘇頌這人:德備而學博,色溫而氣剛。”
扁頭笑道:“聽俺說,大文豪段成式曾在《酉陽雜俎》中載:‘阿驛,波斯國呼為阿驛,拂林呼為底珍。樹長丈四五,枝葉繁茂。葉有五出,似椑麻,無花而實。實赤色,類椑子,味似幹柿,而一年一熟。京師亦有之,謂之‘無花果’。狀類小梨,中空,既熟色微紅,味頗甘酸,食之大發瘴。嶺南尤多,州郡待客多取為果床高飣,故雲‘公筵多’。”
張明遠道:“聽說,有許多果農有一技之長,他們的技藝可非同一般。梅樹接桃則脆,桃樹接杏則大;胡桃條結於柳本,易活而速實。這靖康恥後,女真人之所以帶走許多工匠便是看中了他們的本事。當年高俅在殿帥府募兵就吩咐左右,如若沒一技之長就不可投筆從戎。”
子午道:“還記得當年在東京果子行,我可是吃過不少水果。這東京的果子行集中分布在州橋、西大街、朱雀門外,果子行收購來自我大宋各地的水果。”
餘下道:“州橋夜市,攤位上的果品應有盡有、琳琅滿目,零星小販小店售賣各種鮮果、幹果、果製品,這果子種類繁多,更是隨處可見。”回憶往事,曆曆在目。
普安掰著手指頭,邊比劃邊笑道:“東京的果子,我可見的多了,比方說,河北鵝梨、梨條、棗圈、桃圈、煎西京雨梨、紅嘉慶子。大相國寺每遇齋會,隻要三五百分錢,就可買到用器皿盛著的飲食茶果,其實我小時候就跟隨叔父在東京吃過,故而念念不忘,記憶猶新。”
武連也掰著手指頭不甘落後的介紹道:“東京夜市上也可以買到各色果品,楊梅糖、水荔枝膏、炒栗子、陳公梨,還有許多時新果品,皆是應有盡有。”
扁頭道:“俺可聽說,曾幾何時,那蔡京府上,曾有雕花蜜煎的飲食,那老賊當年擁有超高廚技的廚師,他讓那廚師用楊梅、西瓜、金桔、鮮薑、嫩筍等,雕成酸甜的花球兒,還在青梅上調出荷葉兒,可謂賞心悅目。”
費無極道:“飯前吃水果,我可聽說,蔡京、童貫、高俅府上,皆是如此。”
子午恨恨的道:“提起這些人,就恨得牙癢癢。如若不是他們的作威作福,胡作非為,靖康恥如何會有?我們如何會失去東京,東京眼下早已破敗,一蹶不振。都是他們的過失!”
餘下氣道:“他們都灰飛煙滅了,不提也罷。”
普安罵道:“蔡京最後可是餓死了,想他在東京吃的山珍海味,到頭來不過是一場空,也是因果報應了。”
武連邊說邊吐了吐舌頭,咽起口水,用手比劃之際,不緊不慢地笑道:“聽說,蔡京當年吃的美食可謂奢華,蔡京一頓飯吃一次鵪鶉羹就要殺死幾百隻鵪鶉。還有叫做蟹黃饅頭的,這可不是一般的蟹黃,一隻蟹身上隻能挑出少許來用,其他扔掉。光是蒸這種饅頭,蔡府後廚就專設包子組,組下又分製餡、製皮、蒸鍋等小組。製餡小組下麵又分蟹黃蟹肉、蔥絲、薑絲等。有一個故事在中原傳得沸沸揚揚。聽說有一個士大夫,在京城買了一個小妾,問起她的來曆,原來她曾在蔡太師府裏做過廚子。士人就想嚐嚐她的手藝,讓她做一回包子。那位小妾說她不會做包子,士人感到奇怪就說:‘你不是在蔡太師府上做過廚子麽,怎麽連包子都不會做?小妾從容答道:‘蔡太師的廚房中奴家確實做過包子,隻是每次做包子,奴家隻管摘揀蔥絲,別的活都專人做,我可碰不得。’”這故事是費無極和阿長當年說過的,武連忘不了,故而眼下拿出來顯擺一番。
費無極笑道:“這故事老掉牙了,這小子居然還喋喋不休的說。如若明浩在,他也能從頭到尾說個清楚明白。”眾人都笑。
張明遠笑道:“不錯,當年張叔夜大人和幹爹都提及此事。蔡京的太師宴,我們都吃過。”
扁頭咽了咽口水,當年在東京也道聽途說過許多關乎蔡京的故事,眼下記憶猶新,隨即笑道:“聽說這蔡太師與高太尉的府邸,當年的吃食可是東京久負盛名,有些東西,恐怕太上皇都沒吃過也未可知。蔡京是個精力旺盛的人,愛熱鬧,閑不住。平時最喜歡宴請賓客,終日在酒桌上應酬,毫無倦意。俺以為,這家夥做太師,請客吃飯的本事也不小,如若不然,如何有那樣許多黨羽環繞左右。”
子午聽京兆府說書人提及,便介紹道:“有一次請客,蔡京給客人們上了十個餅,每個客人隻切了一小塊,吃到嘴裏細細品味,他們感到味道很奇特。有明白的人,吃出這餅是用黃雀的胃做成的。這些餅都是江西的官員進獻而來,同樣的餅,蔡京府上竟然還存了八十多塊。這種東西估計後世不會再有。這可是蔡京當年在潭州對我親口所說,我可記憶猶新。”
費無極道:“好了,如何說起這吃吃喝喝了,居然沒完沒了。不說了,此番如若下山協助嶽鵬舉,你們可有什麽想法,但說無妨?”
張明遠大手一揮,斬釘截鐵道:“我看兵器不可或缺,有了兵器總比沒有的好。此番前去協助嶽飛,是帶兵打仗,不是單打獨鬥,兵器還是要有的。英雄劍看來要橫空出世了,你們四人必得行走江湖,行俠仗義,力挽狂瀾,保家衛國。”
費無極點頭道:“不錯,英雄劍,你們也早有耳聞。此番就把多年來的江湖秘密公之於眾,讓你們也知道知道未為不可。英雄劍奇香無比,實乃天下第一。如今我與明遠二人將在終南山作法,把英雄劍變成四把劍,你們四人將到青城山一決雌雄,分得四把劍。我們將一同前往,一同觀戰。”
扁頭若有所思,微微一笑,歎道:“俺就留下看守終南山,青城山就不去了。”那臉蛋上顯出兩個酒窩,憨態可掬,一目了然,兩個不大不小的眼睛慢悠悠地轉了轉,一副滑稽十足,不在話下。
子午不大高興,馬上問扁頭:“師伯,你難道不想阿長師伯,他可是念叨您好幾回了?”
餘下也隨聲附和:“不錯,師伯也該下山走一走了,難道在終南山不覺得厭煩麽?聽說青城山的獼猴桃眼下可是熟了,那果子吃起來,味道不錯。”試圖力邀,頓時靈機一動,拿果子引誘扁頭,好似扁頭是猴子一般。
普安見二人勸說不動,馬上親自出馬,依偎扁頭身旁,微微一笑:“扁頭師伯,阿長師伯真是想你要緊,你們這些年都沒見麵了,莫非不想看看他去?”
武連也緊隨其後,熱情道:“師伯,青城山眼下很是風景秀麗,您去絕對喜樂無比。”
扁頭擺了擺手,難為情道:“我們都走了,終南山誰來主持?眼下可是非常時期,雖說女真人走了,可西夏還虎視眈眈,你們可知?”
子午不甘心道:“西夏有大金國虎視眈眈,故而西夏不敢對我關中虎視眈眈,再說我小小終南山恐怕也不值得西夏大動幹戈,他們有本事就占據關中才算他們的本事。我看他們有賊心沒賊膽,師伯講不用擔憂了。何不去青城山走一遭,豈不痛快?”
普安也勸道:“莫非師伯這《道德經》讀的不夠意味深長麽?既然與世無爭,何必再管哪些瑣事。”
武連見扁頭無動於衷,試圖用激將法,便馬上笑道:“如若師伯不去青城山這獼猴桃,可就寂寞了,沒人受享,豈不可惜?”
餘下有些心灰意冷,隨即歎道:“師伯如何就不想下山了,莫非害怕一路多有勞頓?”
張明遠見四個徒兒這般盛情相邀,而扁頭無動於衷,就不解道:“走一遭也不礙事,何必再三推卻?”
聽了這話,扁頭搖搖頭,歎道:“好了,你們不必婆婆媽媽。俺說不去就不去,你們也不用多說。俺想去時自然就去了。”
張明遠道:“好了,既然如此,扁頭帥哥就留下,主持終南山大小事務。我與扁頭今日要教上乘武功,子午、餘下、普安、武連,你們可明白?”隨即大手一揮,引眾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