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柳河慘案

字數:7525   加入書籤

A+A-


    續接上回)
    王後聞言,點點頭,示意將軍繼續說下去。將軍接著說道:“王後娘娘,柳城外恰好有一條柳家河,而柳城又處於河流的下遊,所以末將與眾人商議,打算攔住河流上流,蓄水威脅柳城,造成隨時可以水淹柳城的樣子,這樣給柳城守軍形成威懾力,以摧垮他們的反抗意誌。不僅如此,柳家河是城裏人口用水的唯一水源,所以我們一旦截住了河流上遊,城裏也將無水可用,要不了幾日,城裏也就不戰自亂。”
    劉公公點頭說道:“將軍這主意好,這樣一來,我們就能不戰而屈人之兵,避免兩方人馬自相殘殺。”
    王後問道:“將軍有沒有去了解一下柳城的城牆,萬一他們仗著城牆堅固,頑強抵抗,那就要耗費大量時間,而我們大軍畢竟不能與他們相持太久。”
    一旁的劉公公也附和道:“是啊,既要保證迅速打開柳城通道,同時也要盡量避免同室操戈,楚軍自相殘殺,這可真是為難將軍了。”
    將軍說道:“劉公公謬讚了,這都是王後娘娘的仁義之心,末將能夠深切體會。再說柳城內外的百姓和將士都是王後娘娘的子民,手心手背都是肉,所以王後娘娘希望以最小的代價達到戰略意圖,末將隻是遵循王後娘娘的旨意,以達到王後娘娘所期望的目的而已。”
    “另外,回王後娘娘的話,關於柳城城牆,末將已經親自察看過,柳城城牆年久失修,非常破舊。隻是這次他們聽聞王後娘娘帶兵要路過此地,這才慌忙間臨時加固、加高了城牆。但匆忙間完成的城牆還不堅固,倘若用水一泡,城牆馬上就會坍塌。”
    “到時,我們隻需在柳家河的上遊處築起一道堤壩,截斷水流,需要的時候,開閘放水,一旦河水到了城下,那城牆便不堪一擊。如此一來,我們便能以最小的代價迫使守將開城投降。”
    王後聽了將軍的計策,點點說道:“目前這是最好的辦法了。兵法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對於柳城的守將,不知將軍可曾派人打聽過他的情況?”
    將軍說道:“回王後娘娘的話,末將已經按照您的吩咐,大軍出發以前,就已經派人沿途打聽各個城池守將的情況,自然也包括柳城的這位守將。”
    王後說道:“哦,那將軍不妨說來本宮聽聽,看看他究竟是何路神仙?”
    將軍說道:“柳城守將姓柳,名喚柳孝,孝順的孝,但他最初的名字是柳哮,咆哮的哮。他原是柳公公的一個遠房叔伯,為了巴結討好柳公公,從而為自己謀取一官半職,他竟然不顧自己的輩分,厚顏無恥地認了比自己輩分低的柳公公為幹爹,還把名字中的哮改成了孝順的孝,意思是要孝順柳公公。就這樣,憑借他的這些操作,柳公公竟真地讓他做了此地的守將。”
    劉公公說道:“老臣心想,這樣的人一旦做了官,受苦的隻有當地百姓了。”
    將軍說道:“劉公公所言極是,此人一上任,便露出了貪婪成性的真麵目,開始以各種名目強加賦稅,肆意搜刮民脂民膏,將百姓的血汗錢據為己有。”
    “近日,這柳哮聽說王後娘娘要帶兵回京城的消息,他覺得討好柳公公,同時為自己撈取錢財的機會到了。”
    “他一方麵附和柳公公,汙蔑大軍為叛軍,四處傳播謠言,說王後娘娘和太子爺的壞話。另一方麵,他借此機會向京城方麵索要軍費,同時向柳城百姓額外加征平叛稅,按照每家每戶五十文錢標準征收。這使得原本就生活艱難的百姓更是雪上加霜。”
    “不僅如此,這柳孝還縱容手下四處劫掠,無惡不作。他們橫行霸道,欺壓百姓,使得柳城百業蕭條。百姓們對這個柳孝恨之入骨,甚至還給他起了個綽號,叫他柳麵虎,罵他表麵一臉笑容,偽裝善良,實則他貪婪如虎,凶猛如虎,殘暴如虎。”
    “百姓們迫於他的淫威,假裝要守城備戰,其實百姓的心裏都盼著王後娘娘到柳城,好救他們於水深火熱之中。所以末將以為柳城百姓的民心可為我們所用。”
    王後聽罷,輕輕地點了點頭,說道:“將軍對此有何想法?本宮願聞其詳。”
    將軍說道:“行軍打仗講究文武之道。方才所說,皆是從武力準備而言。就文備而言,我們應該在民心方麵再下些功夫。所以本將以為,可以準備一些勸降文告,說明事情的真相,揭露柳城守將的罪惡,將文書綁在箭矢之上,然後讓將士們把文書射進城裏。這樣,城內的百姓和將士就能明白我們此行去京城的目的,從而不會被守將的謊言所蒙蔽。”
    “同時,為了早日打通柳城,我們也可以在文告裏明確得告訴城裏百姓和將士,我們懸賞捉拿守將,有功者,一律重賞。末將以為,百姓和將士們一來出於對柳孝的深惡痛絕,二來在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挺身而出。末將相信,到那時,柳城唾手可得。”
    王後聽完將軍的想法,點點頭,臉上露出了讚許的神色,說道:“嗯,將軍的想法甚妙,本宮完全讚同,就按照你說的去辦。隻是切記,奪下柳城之日,首惡必須正法,以儆效尤,但切不可濫殺無辜,傷及百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另外,我軍進城之後,要及時出榜安民,將我軍去京城的目的再次明明白白地告知百姓。在朝廷沒有任命新守將之前,你可先派一名副官代為鎮守,同時安排一些城裏德高望重的老者出麵協助維持,確保柳城的百姓安居樂業。對遵紀守法者賞,對於傳播謠言,妖言惑眾,蓄意破壞秩序者,嚴懲不貸。”
    將軍恭敬地答道:“是,末將謹遵王後娘娘的旨意,這就去辦。”
    王後笑道:“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將軍去忙軍國大事,本宮去忙自己的私事,去柳家村走走,討口水喝。”
    王後的一番話把眾人說笑了,將軍正要轉身離去,忽然一名士兵策馬匆匆奔來。他遠遠地就看見王後和將軍,趕緊勒住馬,翻身下馬,然後一陣小跑,來到王後和將軍跟前。他單膝跪下,行了軍禮。將軍見狀,不待士兵開口,便先問道:“發生了什麽事情,如此緊急?”
    士兵此刻氣喘籲籲,用急切而顫抖的聲音說道:“稟報王後娘娘和將軍,前麵出現了緊急情況!”
    王後說道:“不著急,喘口氣再說,天塌不下來。”
    那士兵平複了一下呼吸,然後說道:“小的們奉將軍命令巡查柳家河,結果在柳家河的下遊發現了……”
    說到這裏,士兵忽然停住了。將軍注意到,士兵的臉上有驚恐之色,心中猛地一沉,一種不祥的預感瞬間湧上心頭。他連忙催問道:“到底發現了什麽?說話不要吞吞吐吐地!”
    那士兵咬了咬牙,再次開口說道:“稟報王後娘娘和將軍,小的們在柳家河的下遊發現了許多人的屍骨,漂浮在水麵上,那場景……慘不忍睹。”
    眾人聞言,都大吃一驚,王後急切地問道:“你們看清楚了沒有,大概有多少屍骨?”
    士兵說道:“回王後娘娘的話,具體數目,小的也說不太清楚,不過百十號屍體總是有的,而且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將軍問道:“他們是溺水而亡,還是……?”
    將軍欲言又止,那士兵明白將軍話裏的意思,忙說道:“回將軍的話,從屍體的狀況來看,他們是先被殺死,後被投入河裏,而且他們遇害的時間相隔現在不遠。”
    王後聽罷,眉頭緊鎖,衝士兵問道:“他們大概都是些什麽人?朗朗乾坤,他們為何會遭遇如此慘禍?”
    那名士兵答道:“回王後娘娘的話,他們具體是誰,小的也不得而知。但從他們身上的穿著來看,應該都是些普通百姓,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說著,士兵從懷裏掏出一樣東西,捧在手裏,對王後說道:“回王後娘娘的話,小的們在河麵上發現了這個?”
    王後問道:“你們發現了什麽?”
    一旁的劉公公答道:“回王後娘娘的話,是一隻虎頭鞋,應該是一個孩子的。”
    王後說道:“劉公公,拿來給本宮看看。”
    劉公公應了聲是,然後上前一步,將那隻虎頭鞋從士兵手裏拿過來,然後又輕輕地放在王後的手裏。王後用手摩挲了一會,說道:“從這隻虎頭鞋上來看,這還是個孩子,不過五六歲光景,竟然也被人殺害,真是殘忍至極。”
    然後王後衝著那名士兵問道:“本宮問你,你們找到這虎頭鞋的主人了嗎?”
    那名士兵說道:“回王後娘娘的話,河麵屍骨太多,孩子也很多,至於是哪個孩子的,小的們還沒有逐一去檢驗。”
    王後點頭說道:“嗯,好,本宮知道了。”
    說到這裏,王後衝劉公公說道:“劉公公,這虎頭鞋,你且先將它收著。關於此案,本宮定要將它查個水落石出,為那些無辜的百姓討回公道!”
    劉公公聞言,立即躬身答道:“是,娘娘。”
    說著,劉公公從王後手裏接過那隻虎頭鞋,小心翼翼地將其放在袖中收好。
    王後轉而又對將軍說道:“將軍,你且去處理你的軍務吧,同時,你撥給劉公公一支小分隊,讓他帶著人去徹查此案。”
    劉公公聞言,遲疑片刻,開口說道:“王後娘娘,老臣這就去辦,那您先回大帳休息,老臣這邊一有消息,就向娘娘稟報。”
    王後笑道:“本宮既然出來了,也就不回去了,柳家村畢竟離此不遠,本宮去去便回。如今本宮手裏有這根拐杖,你再隨便派一名士兵跟隨本宮就是,其他的無需你們擔憂,本宮自有分寸。”
    劉公公說道:“可是娘娘,派別人跟隨,老臣實在不放心,要不,娘娘先回大帳休息,等老臣查清此案後,再陪王後娘娘微服私訪也不遲,不知娘娘意下如何?”
    這時一旁的將軍接話道:“王後娘娘,末將以為,此案還是由末將安排人去調查,至於劉公公這邊,還是留下來陪著您前往柳家村為妥。”
    王後聞言,點頭說道:“本宮原想著有小鳳姑娘相伴便夠了,但將軍既然這樣安排,本宮以為也好,那大家各自散去忙吧,本宮速去速回就是。”
    於是眾人各自散去,王後娘娘在劉公公的陪伴下繼續前往柳家村。走了幾步,劉公公停下來,回頭看看,見將軍已經走遠,便回頭笑著對王後娘娘說道:“王後娘娘,老臣心裏有一個疑問,不知能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王後笑道:“劉公公啊,有什麽疑問,你隻管問來?何需吞吞吐吐?”
    劉公公說道:“是,王後娘娘。娘娘一大早在與老臣閑聊時,就已經構思了拿下柳城的全套方案,方才將軍所言竟與您的計策不謀而合,真是讓老臣大為驚歎。”
    “老臣在讚歎王後娘娘和將軍之餘,心中也非常好奇,為何娘娘見到將軍時,不直接將您的妙計和盤托出,而是把自己的想法隱藏不說,卻繞著彎引導將軍自己去思索呢?不知娘娘這樣做有何深意?”
    王後娘娘聞言,笑了,邊走邊說道:“劉公公,你可曾聽聞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古訓?”
    劉公公點頭說道:“老臣以前聽娘娘說過,意思是說一個人想弄明白一件事,但經過努力仍然想不通,這時才去開導他。”
    王後說道:“是啊,如果一個人遇到問題時,直接給予對方答案,或許能迅速解決問題,但卻無法讓他真正領略其中的深邃與奧妙。本宮之所以這樣做,就是讓將軍自己去思索,希望他能從自己的視角出發,最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方法是他自己想出來的,這樣他才會更好地體會其中的精妙,同時在執行計劃之時,也才能更加果斷決絕。”
    “而且,這樣做的好處不止於此。這王者之道,其精髓不僅在於用人,而且更在於培養人。本宮既然再能幹,但能力和精力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本宮的任務就是明確目標,接下來就是選拔任用賢能之士,並悉心培養他們。”
    “在這方麵,本宮始終堅守一個原則,告知他們本宮的目標,然後放手讓他們去施展才華,本宮無需事事親力親為,更不要與手下爭功。相反,本宮要讓他們以得到本宮的讚許和獎賞為至高無上的榮耀。”
    “因此,在遇到問題時,本宮也會和大家群策群力,虛心聽從大家的意見,給予大家充分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若他們的想法與本宮不謀而合,本宮自然感到高興。若他們的想法與本宮的有所偏差,本宮也會和大家一同探討,比較一下哪個方案更為出色。有時,他們的見解甚至超越了本宮的預期,那本宮也會表揚他們,讓他們感受到那份被認可、被讚同的喜悅與自豪。”
    “總而言之,在決策的關鍵時刻,我們追求的是最優方案,而非個人的固執己見。無論最終采納的是哪個人的意見,隻要它是最符合實際情況、最能解決問題的方案,那麽它就是我們的共同選擇。”
    劉公公聽罷王後的一番話,讚歎道:“原來如此,聽娘娘一席話,勝過自己苦讀十年書。老臣對娘娘佩服得五體投地,心服口服。”
    王後聞言,笑了。但很快,王後又收起了臉上的笑意,變得嚴肅起來。劉公公忙問道:“敢問娘娘,您是否又想起了什麽事情,讓您又不開心起來了?”
    王後說道:“不知怎地,本宮又想起了太子,我的莫兒,現本宮心裏最牽掛的也就是他了。太子被困京城,如今又聽說他帶領的大軍投降了敵人,本宮不知此事真假,恨不得馬上趕到京城才好。劉公公,你覺得這消息有可能是真的嗎?”
    劉公公聽罷,連忙搖頭,語氣堅定地說道:“回王後娘娘的話,老臣認為這消息絕對不可能是真的。”
    王後問道:“哦,那你的理由呢?”
    劉公公說道:“太子爺此次帶去的人都是經過挑選,對太子爺忠心耿耿之人。即便他們對太子爺被冤枉一事心存不滿,有可能會抱怨幾句,但他們絕不可能背叛楚國,投降敵人。”
    劉公公說到這裏,頓了頓,沉思片刻後又繼續說道:“王後娘娘,您看有沒有可能,這個說法隻是柳公公他們故意散播謠言,借此來抹黑王後娘娘和太子爺,混淆視聽,動搖軍心和民心?”
    王後娘娘說道:“當然也不排除這種可能。但俗話說,無風不起浪。或許是這支大軍發生了什麽事,他們借此添油加醋,散播謠言。但本宮實在不明白,好好的一支大軍能遇到什麽事情呢?”
    劉公公想了想,說道:“娘娘,看還有沒有這種可能,也就是說,他們突然遭遇了某個緊急情況,自己又孤軍深入,最後迫不得已才做出了向敵人投降的決定,但他們內心是不願意投降地。”
    未完待續)
    喜歡鳳凰鳥傳說請大家收藏:()鳳凰鳥傳說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