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監門乞伏罌

字數:4871   加入書籤

A+A-


    北宮,台閣區,禦史台的院門前。
    失魂落魄的王允臉上帶著掙紮,這扇自己走了不下於幾百上千個晝夜的院門,此刻卻如同泥沼一般,讓他寸步難行。
    值守禦史台的郎官不少,由一位比六百石的左中郎,領著諸多左侍郎與左郎中值守在禦史台的院門前。
    為首一人看著年紀不大,二十來歲,與王允似是相熟,見他猶豫不決,想來是遇到什麽要緊之事,略帶關心的開口問道。
    “王禦史,我看你在門前來回幾次,可是家中有事?”
    王允訕笑幾聲,搖了搖頭,說道:“董中郎,吾還有些公事忘了處理,這邊去去就來。”
    望著步履匆匆的王允,董昭眼中閃過一絲疑惑,處理公事?
    這辦公的地方不就在這,處理公事也是進到台中處理,為何這王禦史來來回回,就是不進去呢?
    想了一陣,沒想明白問題出自哪裏,這位名叫董昭的左中郎和幾名品秩高些的侍郎打了個招呼,讓他們負責禦史台周邊的警戒和值守後,便自回院門邊上的門塾內休憩去了。
    此時已至午間,太陽雖不曬人,但睡個午覺,養養精神,才是他的頭等大事!
    至於王允,這老頭自從進了禦史台以來,不僅脾氣倔,還勤於公事。每日在令曹中,就屬他最為積極。這般下去,也不知他那副身子骨,能不能撐過一甲子了。
    另外一邊,王允又開始在台閣區周邊,漫無目的的開始遊走起來。而他的這副樣子,自然早早的被有心人給發現了蹤跡。
    在王允身後不遠處,幾名從西園而來的宦官中,走在最後的中黃門一邊盯著前頭的王允,一邊開口嗬斥身前的幾名捧著漆盒的小宦官。
    “速度快些,手腳麻利些,這些皆是給雲中亭侯準備的,如若磕著碰著了,咱家唯你等是問!”
    而這幾名小宦官手上捧著漆盒之中,裝的是一套符合王蒼體型的列侯冕服。
    因為昨日王蒼已經納了買官錢,張讓也不拖遝,將這該給王蒼的東西給他送去。
    聽到中黃門的嗬斥,幾名小宦官縮頭縮腦的往王允身旁走去。當快走到王允身旁,中黃門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又將前麵那幾句話給重複了一遍。
    特別是喊到“雲中亭侯”這幾個字時,中黃門的聲音還往上提高了幾個音調,就生怕王允聽不見一般。
    王允皺了皺眉,因為他又聽到了“雲中亭侯”這幾個字。
    見中黃門領著幾名小宦官快要走遠,王允腳下如同有什麽吸引他一般,不由自主的就跟了上去。
    而中黃門轉過一處牆角,餘光發現王允果然跟了上來,嘴角莫名彎了彎,又嗬斥小宦官將速度放慢些。
    從北宮到上商裏的路程不近,差不多要走十來裏路。出了台閣,去往上商裏最近的路線,就是走北宮東側唯一的一道宮門,即東門,也稱東明門。
    當然,中黃門雖然品秩不高,但他是給貴人辦事,待遇自然不會差。從東明門出來,早早的有一輛軺車在此等候,中黃門當仁不讓的就坐了上去,讓幾名小宦官跟隨在車旁步行。
    不過他也不是什麽惡人,那些小宦官雖然沒資格和他同坐一車,但這些人手上的漆盒,還是被他特許放在自己的腳下。
    至於為什麽這冕服從織室進到西園,而後又從太後西宮,轉到天子東宮,接著到了台閣,專程路過王允身旁,那就不足為外人道也了。
    王允作為侍禦史,此時不是休沐時間,自然不能隨意出宮。但他看著那中黃門坐著軺車逐漸遠去,心中愈發焦急。咬了咬牙,王允假借辦事的由頭,混出了東明門。
    而東明門今日的主官不似南邊正門,乃是由一衛士曲長負責,其在宮內時間不短,故而認得王允,知道他的為人清正,他說有事,那便是真有事!
    對於王允的理由,這名衛士曲長雖然有些奇怪,見他也無符傳,但還是選擇放他出宮。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便是因為王允是侍禦史,掌監察百官。且其所在的令曹,乃是主掌律令的。
    自己賣個情麵給王允這位為人清正的能吏,未來這份人情,興許在何處能用得上不是。
    也不知是不是發現了王允在身邊,這名中黃門口中嗬斥那負責駕車的小宦官道:“快些,快些!”
    “若是耽誤了大事,咱家唯你是問!”
    負責駕車的小宦官聽到這話,額頭冷汗直冒,他們所在的這條道路,左邊是太子所居永安宮,右邊則是社稷和高廟。
    他敢在這等地方中間的道路上飆車?
    小宦官雖然怕極了,可還是架不住中黃門的連聲催促,無奈之下,隻得略微提高了一些車速。
    可不要小看這一點車速,本來王允快走幾步,也能跟得上這軺車,畢竟他亦不是那種手無縛雞之力的儒生。
    可軺車忽然提速,令他措不及防,無奈之下,王允隻得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開始一路小跑起來。
    中黃門裝作看道路兩旁的矮壁和種植的行道旁的槐樹與柳樹,眼角餘光卻將王允那提著袍服綬帶,一路小跑的姿勢看在眼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看著看著,這中黃門沒來由的哈哈大笑起來,心中那份快意,就如同酷暑之際,忽然飲下一杯放有淩冰的蜜漿似得。
    半個多時辰後,坐在門塾內的乞伏罌倒是頗為享受,用左手拈起一枚王蒼賜給他的棗脯丟進口中,右手端起熱湯,美美的喝上一口。
    伴隨著咀嚼,棗脯那清甜的滋味在口中慢慢化開,而熱湯入口,又將這甜味擴散至口腔的每個角落。
    這般閉目品味許久,乞伏罌摸了摸身上的錦衣,又摸了摸頭上的皂色幘巾,一股子喜色就在他的臉上久久不散。
    自從與黑牛一同擒住日律狼角,主公便讓俺給他看門。
    起初自己還不樂意,可這種生活一開始,仿佛有一種魔力一般,每日不用做事,還有好衣好酒好肉。這洛陽的繁華,更是讓他開了眼。
    這個曾經的小部落頭人,見過的漢人城市,多是邊郡的那種破落城邑。見的最好的,不過是雲中、九原這等他看來人口眾多,且極為富庶的郡治。
    可跟隨僑兒的車隊一路南向,這位頭人見到的漢人多如雨點,見到的城邑如同星空。
    但這不是最令他震撼的,最令他震撼的是到了洛陽周邊,從幾十裏外,便能看到那雄偉的洛陽皇城!
    這等連接天地建築,當真是人力可築就的嗎?
    懷著對洛陽的深深敬畏,加上他再次見到王蒼,發現其身邊的勇士又多了不少,再看著自己的左三右四的手掌,乞伏罌徹底認命了。
    既然有吃有喝有穿,甚至還能拿著漢人給的錢財,去漢人開的女閭睡大覺!
    這等好事,不比在自己的小部落中,每天吃著酪漿,看著那幾個黃臉婦,想著今冬又要宰幾頭牛,幾頭羊來得舒適?
    既然如此,那自己還想著那破敗的小部落幹嘛?
    “咚咚咚!”
    正在這時,一陣敲門聲將乞伏罌的幻想驚醒。
    1.為什麽列侯冕服從西園而來:《後漢書·皇後紀》漢和帝明德馬皇後:乃置織室,蠶於濯龍中,數往觀視,以為娛樂。
    濯龍園:《續漢誌》:通北宮,明德馬皇後置織室於園內。
    忘記之前有沒有說了,索性再提一嘴。
    濯龍園的位置應該不在北宮之中,而是與西園隔著北宮宮牆,互相鄰近的狀態。
    之前也提過西園的位置。如若北宮內有西園,那麽原先這裏有濯龍園的話,位置就互相衝突了。加上漢桓帝曾經對濯龍園進行過修葺擴建過。
    以禁中的小小規模,不可能容納得下兩座大型園林。加之從漢魏洛陽城遺址來看,洛陽北部靠近北宮的地方,為濯龍園。
    加之洛陽南宮城門四座,北宮城門三座。
    北宮三座分別為南麵的朱雀闕門,與南宮北麵的玄武闕門遙遙呼應。東麵為東明門,北麵為朔平門。
    是以西園與濯龍園的城西城門,應當為小門一類的不知名宮門。
    由於織室在濯龍園內,諸侯王與三公九卿的冕服皆是有形製規定的,都是由皇帝統一賞賜,不可亂改和自己製作,否則便是不循禮製,屬於是大逆不道了。
    是以,路線其實沒錯,為從織室取冕服,由西園入禁中,而後轉到台閣,最後從省中出東明門。
    喜歡漢吏請大家收藏:()漢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