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人心散了
字數:4746 加入書籤
張固擺手說道“無所謂!劉表也太小看我了!區區一個劉磐和劉虎,就能牽製住我攻打南郡的步伐?”
郭嘉也輕笑道“不錯!主公可以帶水軍和兩萬步卒攻打南郡。給嘉留下兩萬兵馬即可!”
張固點頭說道“可以!另外,我把典韋和馬忠也留給你!虎衛軍也留給你吧!”
郭嘉聽後,大驚失色道“虎衛軍乃主公親軍,豈可不留在主公身旁?”
張固搖頭說道“無妨,子龍和公瑾的大軍進入南郡之後,我手下就有近七萬大軍,還有玄鐵騎可用。可一旦我離開長沙,劉磐與劉虎說不定就會轉變態度。改牽製為強攻,而桂陽的劉度也在觀望之中。”
“如果奉孝不能將劉磐和劉虎打痛,劉度說不定也會重新投降劉表!虎衛軍留給奉孝,就是要讓奉孝好好教訓一下那兄弟二人,也震懾一下劉度!讓他別有什麽歪心思,早日投降才是正道!”
郭嘉點頭鄭重道“如此,嘉明白了!主公放心好了。說不定等主公拿下南郡,嘉也已經為主公平定荊南三郡了!”
張固聽後,哈哈大笑道“如果是這樣,那我就在南郡等待奉孝的好消息了!”
……
就在劉表與張固雙方圍繞著荊州鬥智鬥勇時,襄陽城外。水鏡山莊內,司馬徽也在接待兩位來客。
這兩人正是荊州龐家的領頭人,龐季與龐德公叔兄弟二人。
說起龐季,可能知道的人不太多,但龐季還有一個兄弟。荊州有一句俗語鹿門二龐,小龐最良,大龐是龐季,小龐就是龐德公。
當然了,龐季也不是籍籍無名之輩,當初劉表單騎入荊州,便是拜托龐季與蒯越共同出馬。將盤踞在襄陽的陳生與張虎兵馬說散,劉表才得以入主荊州。
此時三人正圍坐一團,司馬徽親自為二人煮茶。
司馬徽輕輕將煮好的茶倒入杯中,茶香嫋嫋升起,彌漫在室內。他抬眼看向龐季與龐德公,微微一笑,道:“二位今日前來,想必不隻是為了品茶吧?荊州風雲變幻,劉景升與張固之爭已如火如荼,不知龐家對此有何看法?”
龐季端起茶杯,輕輕吹了吹茶麵上的熱氣,沉吟片刻,道:“水鏡先生果然慧眼如炬。如今荊州局勢確實不容樂觀。劉表雖坐擁荊州多年,但近年來內部紛爭不斷,蔡瑁、蒯越等人爭權奪利,早已不複當年之盛。而張固此人,雖出身寒微,卻頗有雄才大略,麾下謀士如郭嘉、周瑜等人皆是人中龍鳳,不可小覷。”
龐德公接過話頭,歎道:“正是如此。劉表雖為荊州之主,但是加之蔡氏一族專權,已引得許多世家不滿。反觀張固,雖為外來之敵,卻善於征戰用計,加之麾下部將齊心協力。荊州兩郡已經在他手裏。此消彼長,劉表的前景實在堪憂。”
司馬徽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深意,緩緩道:“二位所言極是。不過,我有一事不解。龐家素有賢才,尤其是我那學生龐統龐士元,年少有為,才智超群。為何此次歸家之後他不選擇投靠勢力更強大的張固,反而去了漢中,追隨劉備呢?”
龐季與龐德公對視一眼,龐季苦笑一聲,道:“此事說來話長。士元雖年少,卻極有主見。他曾言,張固雖勢大,但其行事過於霸道,且麾下謀士如雲,他即便投靠,也難以施展才華。”
“而劉備雖隻據漢中一隅,卻素有仁德之名,且求賢若渴。隻是缺少了機會。隻要有賢才相助,必能一飛衝天。士元認為,劉備才是真正能成大事之人。”
龐德公補充道:“不僅如此,士元還認為,張固與劉表之爭,無論誰勝誰負,荊州都將元氣大傷。況且不久之後還要開始與曹操正麵相爭。而劉備據守漢中,遠離中原紛爭,正是積蓄力量、靜待時機的良機。士元選擇劉備,也是為龐家另外留一條後路。”
司馬徽聽罷,撫須笑道:“龐士元果然深謀遠慮。不過,如今張固大軍壓境,劉表內部卻仍在爭權奪利,實在令人唏噓。若劉表不能及時整頓內部,恐怕荊州難保啊。”
龐季歎道:“正是如此。蔡瑁等人隻顧爭權,全然不顧大敵當前。劉表雖有心整頓,卻已力不從心。我等世家先前雖有心相助,卻也無力回天。”
“所以如此一來,我等不如先袖手旁觀。等荊州之主決出來。我等在下注也是不遲!”
司馬徽沉吟片刻,緩緩道:“或許,龐家可以考慮與張固接觸一二。畢竟,亂世之中,保全家族才是首要之事。”
龐季與龐德公聞言,皆是一愣。龐德公皺眉道:“水鏡先生此言何意?莫非認為劉表已無勝算?”
司馬徽微微一笑,道:“非是我看衰劉表,而是大勢所趨。張固兵鋒正盛,劉表內部卻四分五裂,勝負已不言自明。龐家若能早作打算,或許能在亂局中保全自身,甚至更進一步。”
龐季沉默片刻,緩緩點頭道:“水鏡先生所言極是。此事我等需慎重考慮。龐家還有山民在家。若是張固真的勝了,憑借山民取了諸葛家的女子,而諸葛圭和他的侄子,諸葛亮是吧?都在張固手下,說不得能照顧龐家一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司馬徽笑道“元安?難道你就不出山了嗎?元安你在尚書上的造詣可是無人能比啊。聽說張固的廣陵書院,從開辦數年之間,就發行整理無數典籍。你就算不投身張固麾下,哪怕入廣陵書院。以這個人情,想必張固也不會太為難你們龐家!”
龐季與龐德公再次對視一眼,抱拳道“多謝德操的建議,這點我們還要真的好好考慮一下!”
三人又聊了片刻,龐季與龐德公便起身告辭。司馬徽將他們送至莊外,目送二人離去後,抬頭望向遠處的襄陽城,輕聲歎道:“荊州的人心,都散完了!恐怕劉表真的……”
……
此時的襄陽城內,蒯家的議事廳內,蒯越與蒯良二人端坐堂上,神色凝重。堂下也端坐著一個青年,眉宇間透著一絲不安之色。
青年正是蒯越兩兄弟的侄子,蒯祺。
當初諸葛亮有姐姐兩人,其中一人嫁給了龐家的龐山民,而另一人正是嫁給了蒯祺為妻。
這也是當初諸葛圭能得到劉表的推薦,成為豫章太守的原因,也是諸葛亮最終會在荊州落腳,與劉備在此相遇的原因。
此時,蒯家兩兄弟對視一眼,蒯越首先開口說道:“元吉!你準備一下,帶著你的妻子,以拜入廣陵書院學習的名義!前往揚州暫時躲避一下。觀察時局,若是荊州被張固攻占,你就拖你妻子。請丹陽的諸葛圭出馬引介,投入張固麾下效力!”
蒯祺聽後,心中一驚,臉色大變,急忙問道:“叔父,局勢已經惡化到這種地步了嗎?”
蒯越眉頭緊鎖,怒道:“從之前江夏還沒丟失開始,劉表和蔡瑁二人就勾心鬥角!時間多久了,你看蔡瑁與我們商議過對策沒有?”
“他們兩個是聯姻關係,尚且如此。劉磐、劉虎?兩個小兒也能扭轉局勢?笑話!如今的局勢,我們自然也要早做打算!”
蒯良也附和道,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沒錯!我聽說龐家龐統已經離開荊州,前往漢中郡劉備麾下了。就連龐家也開始鋪後路了,龐山民與你同為連襟。說不定打的也是同樣的主意!”
蒯祺聽後,心中思緒萬千,猶豫片刻後問道:“既然如此,二位叔父是作何打算的?”
蒯越深吸一口氣,回答道:“我二人先在荊州觀望一下,如果局勢不對,我會北上投靠曹操。而你子柔叔父會直接投降張固!”
蒯祺聽後,心中雖然仍有疑慮,但也明白局勢緊迫,點頭說道:“侄兒明白了!這就下去準備!”
他站起身來,心中暗自思量著未來的種種可能,腳步沉重地走出了議事廳。
……
此時此刻,身處荊州的劉表或許正沉浸於自己的幻想之中,對其麾下眾人那已然分崩離析的心毫無察覺。然而,事實卻是如此殘酷,他的部下們早已不再同心同德,各自心懷鬼胎。
恰在這時,張固所率領的兩路大軍如猛虎下山般,氣勢洶洶地踏上了向南郡發起進攻的征程。
其中,來自長沙郡的這支軍隊由張固親自統率,規模甚是浩大,不僅有水軍兩萬人馬,更有步卒兩萬之眾。
而跟隨在張固身旁的部將是,魯肅、甘寧、與潘璋,他們個個都摩拳擦掌,誓要一舉攻克南郡。毫無疑問,這一路大軍的首要目標便是南郡的核心之地——江陵城!
與此同時,北方的另一路大軍同樣不容小覷。領軍之人乃是統領馬步軍兩萬的趙雲以及統領一萬五千水軍的周瑜。
此路軍中部將也是群星璀璨,周泰、蔣欽,陳武。值得一提的是,還有剛剛在周瑜勸說下歸降張固的魏延!至於蘇飛和丁奉,則被留在後方繼續堅守江夏,以確保江夏的安穩無虞。
……
喜歡三國之風起揚州請大家收藏:()三國之風起揚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