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固守黎陽,堅壁清野
字數:5166 加入書籤
黎陽城頭,殘陽如血。
曹仁單膝跪在城樓箭垛旁,鎧甲上滿是幹涸的血跡。他望著南麵蜿蜒的官道,喉結上下滾動。濮陽失守已過三日,那場慘敗仍如噩夢般縈繞不去,此刻的他,才剛剛逃到黎陽城。
"將軍,探馬回報,三十裏內未見追兵。"副將牛金抱拳稟報,聲音嘶啞。
曹仁緩緩起身,腰間佩劍與甲片碰撞出清脆聲響。"田氏老賊..."他咬牙切齒,指節捏得發白。城下突然傳來喧嘩聲,一隊騎兵飛馳入城,為首的正是昨夜派往鄴城的信使。
"報——丞相手令!"
曹仁三步並作兩步衝下城樓。羊皮卷軸上墨跡未幹,熟悉的筆跡力透紙背:"子孝速返鄴城,黎陽防務交於樂進。張固動向,孤自有計較。"
暮色中,曹仁親率百餘親兵出北門。經過城門時,樂進正指揮士卒搬運滾木礌石。這位以沉穩著稱的將領罕見地眉頭緊鎖:"子孝,丞相近日...心情不佳。"
曹仁苦笑,拍了拍老同僚的肩膀:"濮陽之失,罪在我一人。"說罷揚鞭策馬,身影很快消失在官道揚起的塵土中。
鄴城,丞相府。
燭火通明的議事廳內,曹操背對眾人站在軍事地圖前。他身著素色深衣,腰間玉帶未佩劍,右手拇指無意識地摩挲著食指關節——這是這位梟雄思考時的小習慣。
"主公,各部將領已到齊。"許褚在門外低聲稟報。
曹操沒有轉身,隻是微微頷首。當沉重的木門吱呀開啟時,荀彧注意到主公肩背線條瞬間繃緊,又在眾人行禮時恢複如常。
"都坐。"曹操轉身,目光如電掃過眾人。案幾上擺著曹仁的請罪書和田氏與張固往來的密信抄本。"濮陽之事,諸位想必已知曉。"
程昱率先開口:"田氏反複小人,當誅九族!眼下當務之急是阻張固渡河。臣請率三萬精兵駐守黎陽..."
"不可!"沮授咳嗽著打斷,"張固新得濮陽,士氣正盛。其水軍縱橫河洛,我軍倉促應戰必敗。"他蒼白的臉上泛起病態潮紅,"不如放棄黃河河道,誘敵深入..."
廳內頓時嘩然。夏侯惇拍案而起:"公與此言差矣!黃河天險若失,鄴城危矣!"
爭論聲愈烈。曹操冷眼旁觀,注意到荀彧始終沉默。這位首席謀士正用指尖蘸著茶水,在案幾上勾畫著什麽。
"文若。"曹操突然點名,"你怎麽看?"
荀彧從容起身,月白色深衣在燭火中泛著柔和光澤。他沒有立即回答,而是走到軍事地圖前,取出一卷竹簡。"三日前,遼東公孫度攻破右北平。這是今早剛到的軍報。"
曹操瞳孔微縮。荀彧繼續道:"張固不算揚州,僅黃河這邊水軍戰船就有三百餘艘,而我軍可調用的渡船不足五十。即便傾盡全力,也難以阻止其渡河。"他手指劃過黃河沿線,"更重要的是——我軍新敗,士卒怯戰。"
夏侯淵忍不住反駁:"難道就放任張固北上?"
"非也。"荀彧轉向曹操,聲音陡然提高,"主公,此時決戰正中張固下懷。他攜濮陽大勝之威,又得田氏鹽鐵之利,巴不得我軍在河岸與其決戰。"
他展開另一卷竹簡,"這是各郡縣兵員名冊。若暫避鋒芒,三月內可重組十八萬大軍。如果再征兆新兵,二三十萬大軍,也不會太遠,但是這要時間!"
曹操突然笑了:"文若之意,是要孤做縮頭烏龜嗎?"
"非龜縮,乃蓄勢。"荀彧不卑不亢,"讓出黃河,張固必分兵把守。待其師老兵疲,我軍以逸待勞..."
他手指重重點在鄴城位置,"屆時劉備不會甘心,我軍在北,兩相夾擊..."
程昱冷笑:"劉備狼子野心,有剛剛經曆大敗!豈會為我所用?"
"不需要他真心相助。"司馬懿陰惻地插話,"隻要他陳兵邊境,張固就不得不分兵防備。"這位謀士難得與荀彧意見一致。
曹操踱步到窗前。五月的夜風帶著槐花香,遠處軍營的火把如星河落地。
他突然想起二十歲那年,在洛陽任北部尉時抓過的一個市井小賊。那賊人被五色棒打的臨死前說:"曹大人,退一步才能跳得更遠啊。"
"子孝。"曹操轉身,"黎陽還能守多久?"
曹仁沉吟道:"糧草充足,守軍也有三萬。若張固全力來攻...不好說,但是黎陽確實是一座堅城。"
曹操目光掃過眾謀士,在荀彧平靜的臉上停留片刻。"傳令:黎陽守軍即日起固守黎陽。黎陽周邊沿途焚毀所有渡船,清野堅壁。"
他頓了頓,"另派使者去見公孫度,就說他最好現在退兵坐山觀虎鬥,不然,孤拚了冀州不要了,也要先滅了他!"
荀彧眼中精光一閃而逝。這個決定比他的建議更為激進——曹操不僅要放棄黃河河道,還要主動用戰略要地來拖著換取時間。
議事持續到三更。當眾人散去時,曹操獨留荀彧。"文若,說實話。"他遞過一杯溫酒,"你究竟有幾成把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荀彧接過酒杯卻不飲:"主公可知張固軍中缺什麽?"
"嗯?"
"戰馬。"荀彧蘸酒在案上畫了個圈,"其水軍雖強,騎兵裝備也好,卻不足兩萬人。若放任其北上,平原野戰正是我軍所長。"
他又在圈外點了三點,"更關鍵的是,劉備、張固、公孫度三方各懷鬼胎..."
曹操突然大笑,笑聲驚飛簷下棲鳥。"好個荀文若!原來你早算準他們必生內訌!"
"非彧神機妙算。"荀彧微笑,"人性使然而已。劉備為利,張固也為利,公孫度...不過是想火中取栗。"
月光透過窗欞,將兩人身影拉長投在牆上。曹操忽然壓低聲音:"鄴城那些世家..."
"已安排妥當。"荀彧會意,"崔氏、盧氏皆願捐獻私兵。隻是..."他猶豫片刻,"需主公答應他們戰後鹽鐵專賣之權。"
曹操笑容轉冷:"與甄氏、蘇氏一般無二。"他仰頭飲盡殘酒,"準了。待平定張固..."後半句話化作一聲冷哼。
次日黎明,一隊輕騎衝出鄴城南門。他們背負的密令中,關於固守黎陽的決策被刻意模糊處理,隻強調"誘敵深入"的戰略意圖。
與此同時,另一支使團悄悄北行,攜帶的地圖中,幽州三郡被朱砂圈出鮮豔的輪廓。
荀彧站在城樓上目送使團遠去。晨風吹動他寬大的衣袖,露出腕間一串古樸的木珠——那是他少年時在潁川書院所得,每顆珠子都刻著《孫子兵法》的名句。
此刻拇指摩挲的那顆上,正刻著"以迂為直,以患為利"八個細如蚊足的小字。
……
隨著曹操的決策發出,曹仁領著兩萬兵馬重新回到黎陽,此時黎陽有守軍五萬。守將為曹仁和樂進。
曹仁與樂進在黎陽整軍備戰,加固城防。然而,張固並未如他們所料立即來攻,而是派細作在黎陽周邊散布謠言,說曹軍糧草已盡,不日將棄城而逃。一時間,城中人心惶惶。曹仁與樂進一麵安撫百姓,一麵加強巡邏,防止敵軍趁亂攻城。
就在此時,斥候來報,張固的水軍已在黃河對岸集結,似有渡河之勢。曹仁登上城樓,望著對岸密密麻麻的戰船,眉頭緊鎖。樂進道:“將軍,敵軍勢大,我們不可硬拚,還需按丞相誘敵深入之計行事。”曹仁點頭,下令繼續堅守不出,同時派人密切監視敵軍動向。
數日後,張固果然按捺不住,下令部分戰船渡河試探。
沒想到,大軍橫行在河道之上,根本沒有任何阻攔。
隨後,張固對魏郡展開調查,除了黎陽之外,內黃以南已經沒有任何曹軍的存在。
如今擺在眼前的問題便是,如果不管黎陽,直接北上進攻內黃,那麽自己可能會受到兩麵夾擊。
可如果攻打黎陽,以黎陽的堅固程度,絕對不是短時間可以攻下的。
張固記得,原本的曆史上,單單一個黎陽,曹操和袁紹以及袁紹的兒子就在這裏拉扯了好幾年的時間。
張固陷此時入了兩難境地,此時,他身旁的陸遜進言:“丞相,黎陽雖堅,但我軍可先派小股部隊騷擾,消耗其糧草與兵力,同時分出部分兵力繞過黎陽,直取內黃。如此一來,若黎陽曹軍救援內黃,我軍可中途設伏;若他們堅守黎陽,我軍拿下內黃後也能讓黎陽失去作用。”
張固聽後,覺得此計可行,便準備依計行事。
郭嘉卻搖頭說道“不可。此計看似精妙,實則有大患。曹仁、樂進皆為曹軍良將,若我軍分兵,他們必能識破。一旦被其抓住機會,我分兵之部恐有覆滅之危。”
“且繞過黎陽直取內黃,我軍後方會暴露在黎陽曹軍的攻擊範圍之內,屆時腹背受敵,局勢將極為不利。如今之計,莫若先集中兵力猛攻黎陽,以我軍之威,加之不斷騷擾,定能動搖其軍心。若能迅速拿下黎陽,不僅能鼓舞士氣,還能打通北上之路,後續再進攻內黃等城,便會順利許多。”
張固聽了郭嘉之言,陷入沉思,權衡著兩條計策的利弊。
……
喜歡三國之風起揚州請大家收藏:()三國之風起揚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