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糧草困境
字數:5418 加入書籤
張固冷笑:"那就換個他猜不到的方式。傳令,今夜子時,選三千死士,趁夜攀城!"
然而這一計劃再次落空。曹仁早有防備,城牆每隔十步就掛一盞燈籠,守軍徹夜巡邏。張固的夜襲隊剛接近城牆就被發現,遭遇箭雨洗禮,死傷慘重。
連續三日,張固嚐試了各種戰術——正麵強攻、側翼迂回、夜襲、挖地道,均被曹仁一一化解。內黃城就像一塊啃不動的硬骨頭,讓張固的牙崩出了血。
第五日清晨,郭嘉來到張固大帳:"丞相,如此強攻非上策。不如圍而不攻,分兵取其他城池。"
張固眼中血絲密布:"再打兩天,不行咱們就退回黎陽,這樣打確實不是辦法!”
這一日的戰鬥格外慘烈。張固親自督戰,斬殺了兩名退縮的校尉。士兵們前赴後繼地衝鋒,屍體填平了護城河的一段。終於,一架雲車靠上城牆,數百精銳登上城頭。
眼看突破口即將打開,曹仁親率虎衛營殺到。這位魏國名將手持長刀,如猛虎入羊群,連斬十餘名敵兵,硬生生將登城部隊趕下城牆。
日落時分,張固不得不再次收兵。營中士氣低落,傷兵滿營。更糟的是,糧官來報——張頜又襲擊了三支糧隊,軍糧僅夠十日之用。
大帳內,張固一拳砸在案幾上:"曹仁!張頜!我誓殺汝等!"
郭嘉皺眉道:"丞相,需從長計議了。我軍已在內黃城下折損八千餘人,再這樣下去..."
張固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奉孝有何良策?"
"圍點打援。"郭嘉指著地圖,"假裝全力攻城,實則埋伏援軍。曹操必不忍內黃陷落,定會派兵來救。"
張固沉思良久,終於點頭:"就依奉孝之計。傳令,明日繼續攻城,但隻做佯攻。周泰、陸遜各率一萬精兵埋伏在南北要道,準備伏擊援軍。"
鄴城,魏王府。
曹操接到內黃戰報,眉頭緊鎖:"張固連攻五日不克,損失近萬。以他的性格,必會改變策略。"
荀彧點頭:"主公明鑒。彧猜測,張固可能會假裝攻城,實則埋伏援軍。"
曹操冷笑:"那就將計就計。傳令於禁、李典,各率三萬新兵,大張旗鼓南下救援內黃。另密令夏侯淵率五萬精兵,繞道黎陽,直取張固後方的黎陽,我要把張固圍在河北!"
程昱撫掌:"妙計!張固若分兵埋伏,則正麵攻城兵力不足;若不分兵,則被我援軍內外夾擊。"
曹操起身,目光如炬:"此戰關鍵,在於內黃能否再堅持十日。告訴曹仁,我要他用內黃城,把張固的血流幹!"
信使飛馬趕往內黃。與此同時,魏軍各部開始秘密調動,一場更大的風暴正在醞釀。
夜色如墨,張固大營中燈火通明。謀士諸葛亮手持羽扇,站在沙盤前凝視良久,眉頭漸漸緊鎖。
"丞相,此事蹊蹺。"諸葛亮突然開口,聲音雖輕卻讓帳內眾將都停下議論。"曹操若真要救援內黃,為何隻派曹洪、李典率領新兵?此二人雖為名將,但率領新兵豈能解內黃之圍?"
張固放下手中軍報,眼中閃過一絲疑惑:"孔明之意是?"
諸葛亮羽扇輕搖,指向沙盤上黎陽的位置:"亮夜觀星象,見將星暗動於北方。曹操此計,名為救援內黃,實則是要偷襲我軍後方黎陽!"
郭嘉聞言一震,快步走到沙盤前:"黎陽乃我軍在河北唯一據點,若失,則退路斷絕,糧道被斷..."
帳中諸將頓時嘩然。張固臉色驟變,一拳砸在案幾上:"好個曹孟德!竟想斷我歸路!"
諸葛亮繼續分析:"夏侯淵多日不見蹤影,必是率精兵繞道南下。我軍若按原計劃伏擊於禁、李典,正中曹操下懷。"
張固眼中精光閃爍,在帳中來回踱步。突然,他停下腳步:"傳令周泰、陸遜,立即撤回調往埋伏地點的部隊!全軍連夜拔營,回援黎陽!"
張遼急道:"丞相,若此判斷有誤,我軍將白白放棄內黃之戰..."
諸葛亮堅定地說:"亮願以性命擔保。黎陽若有失,我軍將陷入絕境!"
張固大手一揮:"寧可信其有!全軍輕裝疾行,務必趕在夏侯淵之前回防黎陽!"
當夜,張固軍悄然撤營,向北疾馳。為迷惑曹軍,張固令少量部隊繼續虛張聲勢,製造仍在攻城的假象。
三日後,黎陽城外三十裏處。
夏侯淵率領的五萬精兵正在隱秘行軍。副將張頜策馬靠近:"將軍,再有半日便可抵達黎陽。探馬回報,城內守軍不足一萬。"
夏侯淵冷笑:"張固小兒隻顧攻打內黃,卻不知老家將失。傳令全軍加速,務必今日拿下黎陽!"
就在此時,前方斥候飛馬來報:"報!東南方向發現大批軍隊,正向黎陽疾行!"
夏侯淵臉色驟變:"不可能!張固軍怎會在此?"他急令全軍停止前進,派出更多斥候偵查。
不多時,斥候帶回確切消息——張固親率主力七萬大軍,正全速趕往黎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遼沉聲道:"將軍,我軍計劃已泄。是強攻黎陽,還是..."
夏侯淵咬牙道:"張固軍長途奔襲,必疲憊不堪。我軍以逸待勞,就在此地設伏,打他個措手不及!"
夏侯淵迅速部署,將五萬精兵埋伏在黎陽城南的丘陵地帶,隻等張固軍進入伏擊圈。
與此同時,張固軍前鋒已抵達黎陽郊外。
諸葛亮眺望遠處地形,突然羽扇一停:"丞相,前方地勢險要,恐有埋伏。"
張固勒馬觀察,隻見道路兩側丘陵起伏,林木茂密,確是設伏良地。他冷笑一聲:"夏侯妙才想在此伏擊我?傳令全軍停止前進,派輕騎探路。"
不多時,探馬回報兩側山林確有伏兵。張固與諸葛亮、郭嘉緊急商議對策。
諸葛亮獻計:"夏侯淵不知我軍已知其埋伏,可反設一計。派一支疑兵繼續沿大路前進,主力則繞道其背後,反包圍之。"
郭嘉補充:"可令黎陽守軍出城接應,三麵夾擊。"
張固點頭:"就依此計!周泰率一萬兵馬佯裝主力沿大路前進;我和典韋、馬超親率五萬大軍繞道西山;張遼率兩萬軍繞道東山;黎陽城內守軍見信號後出城南擊!"
計策既定,張固軍迅速分頭行動。
日過正午,周泰率領的疑兵大張旗鼓進入夏侯淵預設的伏擊圈。魏軍見"張固主力"已入彀中,立即發動攻擊。
"殺!"隨著夏侯淵一聲令下,兩側伏兵箭如雨下,喊殺聲震天。
周泰早有準備,令士兵高舉盾牌,結成圓陣防禦,同時點燃信號煙火。
夏侯淵正疑惑敵軍為何不慌亂時,身後突然傳來震天喊殺聲——張固親率大軍從其背後殺來!
"報!東、西兩側發現敵軍!"斥候驚慌來報。
夏侯淵大驚:"中計了!全軍轉向,迎戰後路敵軍!"
但為時已晚。張固軍如潮水般湧來,將魏軍陣型衝得七零八落。與此同時,黎陽城門大開,守軍殺出,三麵夾擊之下,魏軍大亂。
戰場上,張固手持方天畫戟,親率精銳直取夏侯淵中軍。兩軍交鋒,金鐵交鳴,血肉橫飛。
夏侯淵見勢不妙,急令張頜斷後,自己率親衛突圍。張頜浴血奮戰,身中數箭仍死戰不退,為夏侯淵爭取了撤退時間。
戰至黃昏,魏軍傷亡慘重,丟盔棄甲而逃。張固大獲全勝,俘虜敵軍萬餘,繳獲糧草器械無數。
戰後清點,張固軍也付出了不小代價。大帳中,諸將齊聚,氣氛卻並不輕鬆。
諸葛亮搖扇道:"丞相,此戰雖勝,但內黃仍在曹軍手中。我軍若再北上強攻,恐夏侯淵會卷土重來。"
郭嘉點頭:"曹操此計雖敗,必不甘心。我軍宜固守黎陽,徐圖後計。"
張固沉思良久,歎道:"內黃城堅,曹仁善守,確非短期可下。傳令全軍駐守黎陽,加固城防,同時派使者聯絡濮陽,繼續增加兵馬。"
當夜,張固獨坐帳中,諸葛亮求見。
"孔明還有何高見?"張固問道。
諸葛亮拱手:"亮以為,白天丞相要增加兵馬,不太妥當,當初我軍兵力使用太多,而之前軍屯與民屯的糧草已經快要見底,如今夠支持的兵馬,當不宜超過十萬!”
張固眼前一亮:"我知道!可是孔明,如果不給曹操施加壓力,我害怕他後麵將士卒訓練完成,又會有變數啊!"
諸葛亮微笑:"亮知道。但是主公,當初主公能擊敗曹劉聯軍,也不是靠的運氣,如今天下,主公占據近七成土地,何須害怕曹操呢?"
就在張固與諸葛亮商議時,曹操已接到夏侯淵兵敗的消息。
鄴城魏王府中,曹操怒摔茶盞:"五萬精兵竟敗於張固之手!夏侯淵該當何罪!"
荀彧勸道:"主公息怒。此戰雖敗,但內黃仍在,戰略主動權仍在我手。張固屯兵黎陽,必是知難而退。"
程昱道:"可令曹仁加強內黃防禦,同時派輕騎騷擾張固,迫其久守生變。"
曹操冷靜下來,目光深沉:"傳令曹仁,內黃不容有失。另密令張頜,繼續襲擊張固。"
……
喜歡三國之風起揚州請大家收藏:()三國之風起揚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